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量的增加,剩余污泥的产量也急剧增加。如何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减量化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剩余污泥处置与利用现状,探讨研究了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指出近期剩余污泥处置利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污泥沙障对流动沙区植被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制成成本低、吸水保湿性强和环境友好的污泥方格沙障、沙面上污泥平板沙障和沙面下污泥平板沙障,用于帮助恢复生态极端恶劣的流动沙区植被。调查撒播黄蒿(Artemisia scopara )种子后试验区沙丘植物的种类、覆盖度、生长状况等植被恢复指标。结果表明:污泥沙障处理下,人工播种的黄蒿、天然的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 )盖度、高度(除沙米)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裸沙区(对照)(p <0.05),雾滨藜(Bassia dasyphylla )、碱蓬(Suaeda glauca )和猪毛菜(Salsola ollina )的盖度、高度、多度、生物量(除雾滨藜)均高于对照;污泥方格沙障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沙面上污泥平板沙障区次之,沙面下污泥平板沙障及对照区较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污泥方格沙障>沙面上污泥平板沙障>沙面下污泥平板沙障>对照;Pielou均匀度指数为污泥方格沙障>沙面下污泥平板沙障>沙面上污泥平板沙障>对照。综合考虑混合污泥成本、用量、植被恢复效果等诸因素,我们推荐采取污泥方格沙障治沙措施,使其在沙地植被恢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黄河”科学工程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作为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框架,并依次论述了框架所包括的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设计,数字黄河的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更新能力,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工程的网络以及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字黄河”基础研究,建立“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示范和科学工程阶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定居兴牧”水源工程勘测设计、建设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分析和阐述了立项审批、建设资金、建设管理及质量安全三项保障措施,以及建立的坝工建设、工程水文计算及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体系三项技术支撑,提出了工程规模“择小放大”、泄水建筑物规模“择大放小”、抗震设计“评Ⅶ设Ⅷ”、灌溉模式“择高有压”、地质条件复杂“避让放弃”等技术措施和应把握的原则,建立了“定居兴牧”水源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并针对牧民定居水资源保障和安置模式、水源工程水价及管理、受水区开发规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新疆已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水土资源的条件,采取“集中定居、插花定居、分流转产”三种定居模式,是切合新疆实际的;水源及其配套工程效益的发挥,需要加快饲草饲料基地开发建设,走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之路;水价应考虑牧民承受能力和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可采取财政扶持、分阶段逐步到位,实施定居区水务一体化管理,发挥项目的规模效应;定居区规模要做到“水土平衡、供需平衡”,防止“小马拉大车”;工程建成后,要加强水文监测,为水库安全度汛和调度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定居兴牧水源工程的顺利实施,赋予了“新疆效率”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加速现代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新时期各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迫切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文章从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融合景观生态学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结合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地方实践,聚焦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目标指标、重大格局、分区布局、工程体系等规划重点、难点,提出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概括为:按照“六步走”的整体思路,围绕“四个维度”目标体系,聚焦生态、城镇、农业“三大空间”,推进“重大格局—分区布局—重大工程”3个层次空间布局,形成“格局尺度重大工程、单元尺度重点项目、场地尺度工程措施”3个尺度工程体系布局。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深陷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当我们身处形形式式的课堂中,我们需要一个“坐标”,勾勒自我们·‘进入”课堂以来走过的轨迹。课堂“坐标”能指示我们方向,课堂“坐标”能告诉我们节奏,课堂“坐标”能让我们淡定,课堂“坐标”能使我们重新定格自己的位置,能使我们重新认准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忻州市林业资源丰富,境内有五台山、禹王洞、赵杲观和管涔山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2.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09%。近年来,忻州市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以及通道绿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林业事业的发展为林业图书情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地方图书馆开发馆藏林业文献资源、开展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地方图书馆林业文献资源建设现状林业科技情报主要来源于地区文献信息部门——林业科研单位、公共图…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31日,“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会上,徐绍史部长首先对“双保工程”2011年行动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并对2012年行动的开展提出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无纺布复合膜为膜组件,向MBR中添加PVA微球填料,研究MBR中添加PVA微球填料后,污泥混合液EPS,CODcr,跨膜压力(TMP)的变化,考察PVA微球填料控制膜污染的同时对MBR中污泥混合液EPS以及COD_(C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向MBR中添加PVA微球填料能有效控制悬浮固体在膜表面的沉积,达到减缓和控制膜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1,(19):63-63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维森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已竣工验收。至此我国西部约200万平方公里“无图空白区”被“填实”。这一工程和西部测图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应用于污水污泥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应用于污水污泥处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对影响污水污泥处理的微生物种群、微生物修复污染水体的机理、微生物净化污水污泥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微生物在污水污泥处理中的未来研究方向:寻求适当的细菌培养策略;借助交叉学科知识进一步在微观方面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界面形态;通过同位素示踪微生物在水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森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4,14(2):55-63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是我国沙漠化强烈发展的地区之一。根据“一江两河”综合开发部署和沙漠化的实际状况,制定了本区沙漠化防治的目标、对策和治沙工程布局。“八·五”、“九·五”期间治理沙漠化土地8.46万ha。治沙工程实施后,综合效益指数将比1990年提高33.7%,系统功能状况与效益水平在整体上提高1/3。  相似文献   

13.
胡春波 《地理教学》2011,(12):11-12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分成若干小组查找相关资料。(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及其特点;“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相关资料;我国加入“WTO”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8,(5):F0003-F0003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说,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已经实现,准备发射第二颗绕月卫星,第二步“落”正在努力,预计2013年前后实现。他说,相比前两步,“回”的难度更大,不仅要完成“落”的全部过程,还要返回,但这一步一定要走,中国载人航天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能够把卫星发射出去,再回收,将来人要上月球,也要解决“回”的问题,如果国家能够支持我们顺利立项并且现在就开始前期技术准备,2017年前后则可以完成,目前正在做探月三期“回”的深化论证。  相似文献   

15.
章玲 《地理教学》2010,(21):33-35
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称它为“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音乐家则称它为“煞声”。空白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而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中恰当的运用“空白”手法,往往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空白”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是实现知识向智慧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若我们能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空白”艺术,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污泥浓度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浸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亚铁盐为能源物质,采用9K液体培养基培养,继以9K固体培养基平板接种法直接从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菌株.利用该菌株作为沥滤微生物,对5种不同浓度的城市污泥中重金属进行生物沥浸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沥浸的污泥浓度宜控制在2%(w/w),沥滤12 d后,污泥中Zn、Cu、Pb、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57%,94.97%,36.95%,43.40%.  相似文献   

17.
《湿地科学与管理》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湿地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设有“湿地工程”“规划设计”“湿地评价”“保护管理”“研究报告”等多个栏目。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2014年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2018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边区生态购买设计与操作途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延军平  严艳 《地理学报》2002,57(3):345-355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严重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边区为例,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陕甘宁边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途径,提出了生态购买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建议国家启动生态购买工程。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0,(9):63-63
3月14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通过验收。长92.2公里、深12.5米的深水航道,犹如水上高速路,引领“长三角”跨入“大船大港”新时代,引领长江两岸奔向又一个发展黄金机遇期。  相似文献   

20.
张玲娟 《地理教学》2013,(21):40-42
一、用“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能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例如,引用人教版必修地理1教材第29~30页的动手操作型活动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中的“热力环流”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