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洲板块是古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中间块体,在南极洲长达10000km的大陆边缘中,约有85%的长度是张裂扩展类型,以及沿南极洲半岛太平洋边界的近1200kin大陆边缘,是经山脉-海沟碰撞后,由俯冲类型转换成了被动大陆边缘。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南极洲的分离以及连续性南半球海洋的形成,都开始于侏罗系并一直持续到第三纪中期。近年来,南极洲大陆边缘的地球物理数据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南极的臭氧层空洞面积已经达到了2820万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在1991年以来的数据中排名第4。臭氧层作为地球抵御太阳致命射线的保护层,它的空洞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一位地球系统科研室的研究员称:"今年我们借助气球运载设备对臭氧层进行了测量,发现在南极洲科考站上空的臭氧层几乎被100%消耗。"20世纪时期,含有氯气和溴气的人造化学品  相似文献   

3.
现今,“南极洲”这一术语表示了地球南极锋面线——南纬50°~60°海水会聚线以南的空间。近年来对这个区域的研究明显加强。2004年32届地质大会(意大利弗洛伦萨)指出,最近的南极洲研究成果开创了地质学的新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极洲为科学的新大陆。对南极地区研究的增强趋势得到了2004年7月在德国不来梅召开的第28届南极地区国际科学讨论会的支持,2005年通过了在20072008年度国际极地年,组织制定了地球南、北极地区广泛的、多方面调查研究的决议。  相似文献   

4.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最干燥、最寒冷和风力最大的大陆。在那里的一切生活与工作,都是围绕科学考察进行的。由于环境条件艰苦,各国科学家历来不在乎政治上的争端,在各方面尽量合作。然而,近年来,南极洲成了新的冲突的舞台:科学家与环境保护主义者产生了矛盾。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南极洲应保持原样,因为那里是地球上唯一没有被人类破坏的地方。负责美国在南极洲考察活动的美国全国科学基地(NSF)的科学家则认为,  相似文献   

5.
现今,“南极洲”这一术语表示了地球南极锋面线——南纬50&#176;~60&#176;海水会聚线以南的空间。近年来对这个区域的研究明显加强。2004年32届地质大会(意大利弗洛伦萨)指出,最近的南极洲研究成果开创了地质学的新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极洲为科学的新大陆。对南极地区研究的增强趋势得到了2004年7月在德国不来梅召开的第28届南极地区国际科学讨论会的支持,2005年通过了在20072008年度国际极地年,组织制定了地球南、北极地区广泛的、多方面调查研究的决议。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未来南极洲的版图被分割、资源遭瓜分,最可能的依据是什么?答案是:科学,有且只有科学才能成为未来南极“权益话语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具有巨厚冰盾和周围海洋的南极洲大陆是形成地球气候及全球性大洋环流的最重要因素。环抱南极洲的环南极洋流造成了大陆的热隔离和明显的纬向温度梯度 ,因此在南半球产生了大气和海洋环流。南极洲周围海冰的广泛分布促使形成了充填世界海洋广大深水部分和保证其通气及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南极洲洋底水体。一般认为 ,反映气候波动的冰盾容积的变化回答了过去地质年代海平面的强烈变化。在大陆和南大洋的多年研究表明 ,中生代和新生代初期 ,南极洲的气候要比今日暖和得多 ,当时它被茂盛的植被覆盖 ,这一点局部反映在白垩纪煤层的形成中。…  相似文献   

8.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3,(2):6-7
太空Space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美国航天局近日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由地下水补给水源的古老环形山的证据,进一步为火星上可能一度存在生命的理论提供了支持。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对火星麦克劳克林坑的观测显示,坑底部的岩层富含碳酸盐和黏土矿物。黏土矿物是一类含水硅酸盐矿物,其形成离不开水。美国航天局解释说,这些新发现表明碳酸盐和黏土形成于这个坑内  相似文献   

9.
虽然非洲与南极洲之间的相对运动已经有很长的研究历史(如Le Pechon和Heirtzler,1968),但是只是最近才弄清了努比亚(西非)-南极洲和索马里(东非)-南极洲运动之间的区别.DeMets等(1988)认为西南印度洋海岭的数据不能说明努比亚-南极洲和索马里-南极洲运动;Jestin等(1994)证实了这个结果,认为努比亚-索马里边界与西南印度洋海岭呈相交状态.  相似文献   

10.
喜马拉雅造山带包含有几个主要地质构造带,中部的高级地质带为喜马拉雅高原片麻岩带(HHG),其被一套古一中生代的西藏一特提斯沉积层序上覆。目前认为,形成喜马拉雅高原片麻岩的原始沉积物是在ca800Ma~500Ma期间沉积的(DeCelies等,2000,科学,288,497—499)。目前已发表的喜马拉雅高原片麻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和Sm—Nd同位素数据,表明这些原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环南极洲东部造山带(CEAO),包括澳大利亚西部和南极洲东部,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28日,中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向阳红10"号在广州长洲码头正式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这是中国第二艘以"向阳红10"号命名的海洋科考船。37年前交付的老"向阳红10"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98年被改建为"远望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老"向阳红10"号船曾参加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1984年11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派出的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乘"向阳红10"号出发,赴南极洲和南太平洋进行综合性科学考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7,(8):58-59
"大多数人对虎都充满了善意,如果保护者能将这些积极因素转换成直接的行动,虎的未来将是光明的。"——WCS动物保护学家、印度著名虎专家Ullas Karanth博士  相似文献   

13.
1984年11月20日上午9时43分,海军J121船收回最后一根缆绳,徐徐离开了上海高桥码头,开始踏上远征南极的航程。于志刚站在船尾的甲板上,不停地向亲人们挥手致意,眼里闪耀着激动的泪花。 1984年9月27日,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派出考察队,前往南大洋和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并在南极洲建立一个科学考察站。”时任驻青岛海军某部  相似文献   

14.
超级光子     
<正>超级光子的合成将为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开辟出新天地。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11月24日报道,德国波恩大学的物理学家日前成功合成出"超级光子",它能够更精确地刻写激光芯片。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实验,科学家们创造了这个近一个世纪都未出结果的壮举。  相似文献   

15.
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期出现了一种假说 ,按照这个假说 ,新生代中期改变气候的南极洲冰期是由于环南极洲海流诞生之后大陆的热隔离所造成的。从那时起由于日益增长的气候研究的迫切性 ,这个设想一直受地质学家的关注。现在已清楚 ,这个环绕冰大陆的海流产生于新生代早期 ,即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分离时 ,并最终形成于南美洲和南极半岛之间的德雷克海峡张开之后。这个过程最终导致堆积了巨厚的冰盾 ,后者体积的变大或变小又相应地导致环南极洲海流的增强或变弱。虽然在过去的 3 0年来已在南极洲地区进行了近 1 0个航次的调查工作 ,该区的构造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们证实,对南北美洲气候产生影响的厄尔尼诺现象再次出现,而且其影响越来越强烈。 航天局下设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说,加利福尼亚州前不久发生的暴雨和洪灾以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7,(11):8-8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而且是唯一一个无常驻居民、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迄今为止,已经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80多个考察站,对南极进行了多学科考察。研究发现,南极洲存在着煤、铁、金、银、铜、铂、铬、锡、铅和石油、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煤田和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堪称地球尚未开发的最后"聚宝盆"。针对这个"聚宝盆",相关国家1959年签署了《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南极洲冰层之下发现了湖泊,其面积为2000和1600km^2,深度900m。这些位于4000m厚冰层之下的湖泊,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制图时测到的。在被列入南极洲这个地区冰下湖泊卡片的145个湖泊中,标记为东经90°和苏维埃的2个新湖泊,但与规模庞大的邻湖——面积达14000km^2的东方湖是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9.
时讯     
南极历程备忘录首踏南极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启航,同年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乔治王岛上的阿根廷、智利、巴西、苏联、波兰、乌拉圭等国的南极站站长、科学家和美国"公主"号考察船船长等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20.
桑红 《海洋世界》2008,(4):70-75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有多条国际航线,连接欧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国家,货运量居各大洋第一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大西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世界战略资源及国际重要水上通道最密集的地区,美国、西欧和亚洲国家所需的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过大西洋。世界许多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都在大西洋,成为西方大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因此,大西洋成为了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超级战略大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