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旋  姚翠鸾  王志勇 《海洋科学》2009,33(12):133-137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其中鱼类的养殖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一些鱼类常需摄食体内脂肪含量较高的海洋浮游生物、鲜杂鱼等;另外,在养殖鱼类的配合饵料中,一定比例的脂肪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整个地球生物生产力的88%(1350亿吨)产自海洋。在不破坏其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够300亿人口食用的水产品。单是近海水域的藻类产量也比全世界小麦产量高20倍。海底还蕴藏有大量的石油与矿产资源。海洋的潮汐、波浪、温差等都是巨大的动力资源。海洋开发正在向纵深发展,成为当代新  相似文献   

3.
海洋鱼类资源增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洋鱼类资源增、养殖问题,已成为提高专属经济区水产品产量的主要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所长在“关于我国专属经济区水产生产农牧化的一些问题”、作者等在“海洋鱼类增养殖的意义、进展与前景”等文中均作了阐述。这里,我们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对资源增殖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知名人士,曾向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博士提出一份《食物与人口宣言》。其中指出:“为了与当今人口增长率保持齐步前进,世界食物生产,每年至少必须增长百分之二”。的确,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人们担心,这个有限的陆地上可耕面积所生产出来的食物,将来能否养活整个人类。出于这种缘由,人们开始寄希望于海洋,也许它  相似文献   

5.
徐学良 《海洋科学》1991,15(1):64-64
世界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总捕获量近几十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统计,1945年全世界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总捕获量为500000t左右;捕捞头足类动物的国家为30个;到了1980年世界海洋头足类总产量约达153×10~4t,有75个国家参与了头足类的捕捞生产。 由于对头足类的过度捕捞,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头足类动物,如柔鱼、墨鱼以及章鱼的产量在过去20  相似文献   

6.
管叙堂 《海洋科学》1991,15(5):28-28
由海洋湖沼生态学会、甲壳动物学会及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的全国增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优化结构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3月26~30日在黄山市(屯溪)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教委和国家海洋局4大系统的海、淡水27个研究单位,共81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共收到研究论文(摘要)110余篇,着重介绍了我国近几年的水域增养殖生态系统的优化结构概况,交流了增养殖  相似文献   

7.
如东县地处长江口北翼,全县总面积1872平方千米,人口108万,下辖15个镇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如东是全省的海洋大县,是南通海洋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境内海岸线长达106千米,滩涂面积104万亩,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二,全省的九分之一,素有第二如东之称,是全国最大的文蛤和紫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8.
鱼类之冠     
海洋中最大的鱼类是鲸鲨,因其躯体庞大可以与鲸相比故得名,长可达18米,重数万千克。海洋中最小的鱼是栖息在马尔绍群岛的刺虾虎鱼,成鱼也不过1.5厘米,重量2毫克,堪称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海洋中最凶猛的鱼是白色死神——噬人鲨(又称大白鲨),以伤人而闻名,故名噬人鲨。海洋中最毒的鱼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水域里的毒鲉科鱼类,其鳍棘基部有毒腺,人被蜇伤,数小时即可毙命。  相似文献   

9.
在北海道奥尻岛海面和熊本县不知火海的海面,水产厅的外围组织、社团法人“海洋事业论坛21”,同几家造船公司、通信设备公司和化学工业公司在共同经营“海上养殖小规模实验渔场”,摸索将产业界的先进技术用于养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陆上资源的减少,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世界上发达国家不断将现代物理技术应用到对海洋的研究和开发方面,用物理科学去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如美国科学家在海洋水文气象、海洋生物和水产、海洋环保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1997年4月4日,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王曙光厅长在听取烟台市海洋与水产局于青松局长、盖玉泉副局长关于烟台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后指出,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是各级海洋与水产主管部门今后工作的重头戏,必须抓好。就下步的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王厅长强调各级海洋与水产主管部门必须做到“一转变  相似文献   

12.
1997年8月12日,烟台市召开了全市海洋与水产局长会议,专题研究海洋管理问题,确定了今后加强海洋管理工作的四个重点。 1 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海洋意识 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日益临近,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海洋,特别是《联合国海洋  相似文献   

13.
虾夷扇贝主要产于日本部沿海的水产资源品种,是较名贵的海珍品之一。为冷水性贝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的特点,为世界扇贝产量中的主要品种。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1980—1982年先后四次从日本引种亲贝,并在1982年首次获得人工育苗成功。1983年列为辽宁省科委攻关项目,1984年列为农牧渔业部水产局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4.
苗种生产是一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海洋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水产苗种产业是适应水产养殖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岛发挥驻青海洋科技优势,加快向海洋高技术领域进军的有效途径,对于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提高渔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增加沿海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市场对海洋水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海水养殖业在注重本国优质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为丰富中国的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养殖品种。这些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1]。然而,海水养殖的引种却成了外来物种进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经。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碳库,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参与碳循环,并对海洋碳汇产生重要贡献。鱼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新研究表明海洋鱼类在无机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对鱼类参与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量化其固碳潜力将有助于丰富海洋碳循环研究。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进展。鱼类通过产生碳酸盐粪便、水平和垂直迁移运输、生物扰动、生物碳和“尸体”碳以及食物网消耗与传输等方式参与海洋碳循环。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证据和参与海洋碳循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次,本文提出目前鱼类参与碳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渔业捕捞源汇之争、水产养殖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量化鱼源碳酸盐的困难,仍有待理论和方法学的深化研究和技术的革新去解决。最后本文提出鱼类参与碳循环的研究展望,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机遇,同时结合当前渔业碳汇的发展进程以及行业需求,提出渔业减排固碳发展路径建议。本文旨在提升鱼类在海洋碳循环贡献和服务生态系统的潜力的认识,为海洋碳汇和渔业碳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跨过入世门槛,中国海洋水产业面对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中国海洋水产行业应加强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以应对入世后生产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冲击,提高海洋水产业的总体竞争能力,扩大中国海洋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则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海洋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我国是世界水产大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也是世界上惟一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我国的水产品出口贸易世界排名第四位。这些造就了中国海洋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第一,国际市场对水产品需求量逐年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8.
关邑 《海洋信息》1994,(12):24-25
日本的海洋栽培渔业是从1963年开始的,以日本水产厅为主导进行海洋种苗的放流、增养殖渔业。在近20年中,由于水产养殖业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各种鱼类的种苗,使海洋栽培渔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期间,不仅海洋生物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有很大进步,而且在养殖种苗的稳定供给方面也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栽培渔业是将人工生产的种苗放入自然界中,在自然环境下培养鱼类,从而达到再造资  相似文献   

19.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主要途径。宁波市作为一个滨海城市,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港口、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新兴的海洋产业——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滨海旅游及海洋服务业正在崛起。海洋赋予宁波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20.
海洋鱼类资源及其科学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是人类直接食用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海洋鱼类,自古以来,就是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占世界总渔获量的75—80%),是海洋渔业生产的基础。 随着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的日益增长,扩大利用海洋鱼类资源,已在国际上引起普遍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