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挖掘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王教授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心悸医案,提取证候、证素、病机、治法,创建Excel数据库,应用Weka 3.6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以气短、胸闷痛、心悸、夜寐不谧、头晕、口干、颈胀、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脉)参伍不调为主;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血瘀、痰、阳亢、气郁、热为主,虚证证素以气虚、营气虚、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肝、心为主,其余尚有心络、心神、督脉、肾、胃等。病机以肝心失调为关键,兼心气营亏虚;治法以肝心并治为原则,兼益气营;主要病机治法的关联可信度均≥0.50,其中肝心失调肝心并治为0.82。结论:王教授辨治心悸主要着眼于肝、心两脏及虚、实两端,其证治规律可供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 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 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3.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经验。张教授临床将COPD分2期辨治: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分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2型辨治,病情迁延者兼顾扶正;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分肺气亏虚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3型辨治,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并以显效病案为例,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证素、脏腑辨证、证候学、病理分型证候及分期证候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研究其中医证候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关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证候要素进行提取,分析其分布规律及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包括7834 例病例,证候要素以气虚、阴虚、痰湿、血瘀、痰热、气滞为主;本虚证候要素占57.54%,标实证候要素占42.46%;脏腑辨证主要为肺+本虚与脾+本虚分别占35.86%、25.70%;在肺癌发展过程中,气虚证占比逐渐上升,在IV期时达到最大占比为36.50%。结论:肺癌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湿多见,临床除治肺以外还应注意脾的调理。而晚期肺癌患者本虚证比率升高,因此临证可根据病情采用攻补共用等方法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临床上的证素分布及证素组合规律。方法:检索1994—2017年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文献,对其进行证型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及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构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位证素有4种,以肾为主,其次为脾、肝、胃;病性证素有8种,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阳虚、阴虚、血瘀、气滞、血虚、精亏、痰浊。结论:运用证素辨证可提高辨证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予益肾调经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在改善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等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江劲波教授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江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肾虚血瘀邪毒,主要病机为肾精亏虚,精亏髓枯;临证将其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3型论治,以补肾填髓为主,辅以化瘀解毒之法治疗,在临床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彭力平教授辨治骨痿经验。彭教授认为,骨痿与肾、肝、脾三脏密切相关,与气血亏虚相连,“瘀”贯穿疾病始终,临证将其辨证分为四型,即脾肾阳虚、肝肾亏虚、气血亏虚、气虚血瘀型。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补肝肾、强筋骨、补气血、化瘀血,重视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及“治未病”思想的运用,并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反映出其辨治骨痿独到的学术思想,值得传承学习。  相似文献   

9.
介绍蔡美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及六淫外邪等,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毒互结、气血亏虚、脾肾虚损、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证型。蔡师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主要为气阴两虚之证,阴虚日久则出现火旺之证,临证辨治应从肝、脾、肾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扶固正气为主,视其气血盈亏分虚辨实,适当佐以祛邪,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效,自拟脾肾方,针对术后治疗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分清轻重缓急,悉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总结卜献春主任医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病机以虚为本,多虚实夹杂。气、痰、瘀、热毒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临床多分为肝郁痰凝、肝火亢盛、痰凝血瘀、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证进行辨治。治宜标本兼顾,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鼻窦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关于鼻窦炎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31篇。共提取证型38个。鼻窦炎常见证型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型。其中病位证素7个,其肺、脾、胆为常见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统计得9类,以热、湿、气虚、风为常见病性证素;证素组合包括:单一证素和两证素组合两种方式。单一证素类型中,证素组合以热+胆、气虚+脾肺为主;在两证素组合中,证素组合以风热+肺、湿热+脾胃、虚寒+肺为主。结论:鼻窦炎的证型最常见的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病位证素最常见的是肺、脾、胆,病性证素最常见的是热、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肾脑复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脑复元汤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ADAS-Cog、AD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脑复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附辛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阳气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阳气亏虚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附辛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2组临床综合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辛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阳气亏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正虚痰瘀,以肺、心、脾、肾等脏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为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提出标本同治、正邪兼顾的治则,并创经验方“补肺化痰益心汤”治疗阴虚痰浊或痰瘀证患者,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理想。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与血尿酸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时间至2019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尿酸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痰浊证组血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MD=159.72,95%CI(84.11,235.33),P<0.0001]和非痰浊证组[MD=22.24,95%CI(1.93,42.56),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证组血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6.93,95%CI(47.24,206.62),P<0.01],而与非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2.46,95%CI(-57.58,12.67),P>0.05]。结论:血尿酸可作为冠心病痰浊证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但作为冠心病血瘀证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还需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介绍师会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分析该病病机以肾中精气亏虚为本,瘀血痰浊阻滞脑络为标,自拟补肾活血方和化痰活血方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痰治疗,疾病早期以痰浊血瘀阻滞脑络为主要病因病机,故用化痰活血方治疗;待痰浊瘀血症状基本消除后,病情以肾虚为主时,方用补肾活血方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介绍卢敏教授辨治长骨骨折迟缓愈合的经验。卢教授认为长骨骨折迟缓愈合主要病机为“虚”“瘀”,虚责之于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不足,瘀责之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临证之时应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在治疗上,卢教授灵活使用经验方,病证结合,处方具有祛邪不伤正,脾肾同调,气血并治,筋骨并重的特点,并结合中医外治疗法,重视宣教及功能锻炼,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与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 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情况分为认知功能正常(NCI)组和认知功能障碍(CI)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CI组平均年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高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和梗死病灶方面比较,NCI组低于CI组。在中医证型分布上,NCI组的风火上扰证例数多于CI组,而CI组的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例数多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额叶梗死部位多于痰热腑实证(P<0.01)与风火上扰证(P<0.05);风火上扰证颞叶梗死部位多于气虚血瘀证(P<0.05)和风痰瘀阻证(P<0.05);风痰瘀阻证枕叶梗死部位多于气虚血瘀证(P<0.05)和痰热腑实证(P<0.05);其余部位梗死与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证型为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瘀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PSCI。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窍健步汤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轻中度气血亏虚、瘀血阻络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轻中度气血亏虚、瘀血阻络型Va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用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通窍健步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别以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Blessed行为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行为能力,并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MMSE量表、ADL量表及Blessed行为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2组治疗过程中相关安全性指标较治疗前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通窍健步汤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轻中度脑梗死后VaD气血亏虚、瘀血阻络证患者疗效颇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介绍伍大华教授运用平眩定晕汤加减治疗眩晕的经验。伍教授认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前庭疾病,然复位成功后约31%~61%的患者会出现残余头晕,西医学对此并无较好的治疗方案。BPPV以肝肾亏虚、肾精不足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其强调风痰瘀标实与脏腑失调本虚的基本病机,临证根据病情发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攻补兼施,自拟平眩定晕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