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家为加强耕地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修编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和建章立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不断加强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为维护农民权益,不断加强征地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积极补充耕地。2004年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组织开展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有针对性地制定实行爵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灵宝市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入手,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积极探索以地经营城市新途径。2001年市区土地收益达到870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30倍;2002年土地收益金逾1000万元;2003年以来土地收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前6个月土地收益已达110055元。 灵宝市城镇现有土地资产价值近80亿元,这笔资产如果经营的好,可为全市经济经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大量资金。 1.土地有偿使用观念的改变,促使土地配置更趋合理,土地价值逐步显现。长期以来土地的无偿、无期限、无流动使用,导致城镇用地扩展较快,耕地急剧减少,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及城镇内部用…  相似文献   

3.
一、地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地价,即土地价格,是土地所有者权益的体现,是土地管理的一个基础信息.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土地有偿使用,而有偿使用的前提在于引入了地租地价理论,使土地资产有了地价这个量的尺度和标准,并能在市场上得以实现.近20年来,国家建立起了地价评估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地价政策和地价管理措施,为全面推进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和规范土地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地价管理带动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中的有关配套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控了土地供求关系,保障了不同权利主体问的土地收益分配,同时也科学显化了土地资产,为实现土地资产管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国土资源管理中规划是“龙头”,地籍管理是“基础”。地籍资料成果的应用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各项决策的制定,对耕地保护、促进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寿光市认真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足做活以地生财文章,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先后获得全国土地资产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地籍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依法行政示范基地等10余项荣誉称号。1 强化耕地保护,保持“占补平衡”一是搞好基本农田保护。按照耕地保有量不变、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变、各项指标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相应调整,做到了数量相符、质量相当,并将调整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和具体地块。二是采取措施,大搞土地开发整治…  相似文献   

6.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地籍资料成果的应用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各项决策的制定,对保护耕地、促进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项工作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我国国有资产中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资产,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城市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土地,经营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经营土地不能单纯地追求土地资产价值,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既要注重对耕地的保护,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又要注重土地资产的管理,实现土地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城市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经营城市资产是经营城市的关键。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土地市场与土地资产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土地经营已经成为经营城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实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土地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配置土地资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耕地、促进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90年代初,萧山审时度势,适时开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日趋完善,逐步建立起了一个规范、有序、公平、公正、透明的土地市场,不仅推动了土地要素市场的健康发育,有效维护了萧山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也显化了土地资产价值,使土地资产收益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解决了萧山各项建设迅速发展所需的大量财政资金,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清查违法用地、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清理整顿土地市场、清查闲置土地等重大举措,都以精确的地籍资料为依据。地籍资料成果的应用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各项决策的制定;对保护耕地,促进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项工作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浙江国土资源》2005,(1):37-37
中国将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此举旨在落实2004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已明确的一系列深化土地改革的重要措施。中国还将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省长责任制,建立耕地保护责任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建立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措。一、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以代替原来实行的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严格限制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规定》等文件颁布实施后,如何深化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城市发展聚敛资金,经营好城市,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我局结合济源市实际,开展了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制度建设、机构设置是开展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础当全国各地土地拍卖的槌声此起彼伏,当深圳依靠土地神奇般崛起、上海浦东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大连经济开发区均以土地开发为依托迅速发展呈现在世人面…  相似文献   

14.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利用土地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在我国,土地是稀缺资源,尤其是耕地。土地管理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确实保护耕地,加强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会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土地市场建设的根本措施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土地市场建设是盘活存量土地资产的有效途径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土地市场建设,使土地资产逐步盘活,实现了土地的资产价值,在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效应。当前我国正进行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这些调整势必关系到或者直接涉及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要适应这个大趋势,抓住机遇,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通过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土地市场建设,优化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自今年年初实施"土地管理进城"工程,加强城镇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土地使用权市场化运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全省上半年土地出让收益37亿多元,超过去年全年土地出让金总和,全省土地拍卖棰声频响,拍卖成交土地面积和拍卖成交金额成数十倍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文件精神,2001年5月起各地纷纷成立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土地储备制度在对规范土地市场、调控土地价格,加强土地合理利用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土地储备工作与土地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利用土地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在我国,土地是稀缺资源,尤其是耕地。土地管理工作,是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确实保护耕地,加强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会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收工作对保障建设、保护耕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征收的制度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通过探讨分析土地征收在制度层面的缺陷,提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行国有土地租赁既是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强化城市国有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文峰区国土资源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及《安阳市国有土地租赁管理实施办法》发布以后,深入学法,严格执法。依法治土,全面推进国有土地租赁工作的顺利开展。辖区各界,从领导到居民群众基本树立了“国有土地不仅是资源,也是资产”的新土地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