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地球深部地幔流动引起的地质作用出发,结合裂谷的发展演化规律,认为地幔向东(或南东)的蠕散和流动促使亚洲大陆边缘地壳拉伸、变薄以致破裂,由大陆裂谷发展至弧后裂谷,形成西太平洋边缘海盆。最后提出边缘海盆发展演化的4个阶段,即:新生阶段(郯庐裂谷系)、幼年阶段(冲绳海槽)、青壮年阶段(日本海)和成熟阶段(南海)。  相似文献   

2.
大陆裂谷的许多经验、分析以及数字模型的最基本依据是 :地幔熔融或温度在大陆裂谷中控制了其构造和岩浆的建造。然而 ,在伊比利亚边缘的钻探 (ODP1 4 9和 1 73航次 )已证实极度拉张时软流圈地幔很少或并没有熔融减压的迹象 ,与模式预测的相反。伊比利亚的钻探揭示的问题及对纽芬兰共轭边缘地球物理研究的观察 ,反映了构造拉伸和其他深部构造。这些结果可对非火山边缘裂谷基底以及成拱形的问题作出解释 ,其中包括其成因和地幔蚀顶的程度、地幔熔融减压的存在或缺失、共轭部分间深部和地壳不对称的成因、下沉年代和应变分配的历史 ,以及裂…  相似文献   

3.
亚洲与其相关大陆之间先后受两条弧形扩张系统活动的驱动而引起的离合过程,决定着亚洲中、新生代海陆地壳的演化。海、陆岩石圈的相对运动同亚洲大陆多条裂谷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密切关系。这些裂谷之间的地区分别构成各具特点的地球动力学区域。  相似文献   

4.
亚洲与其相关大陆之间先后受两条弧形扩张系统活动的驱动而引起的离合过程,决定着亚洲中、新生代海陆地壳的演化。海、陆岩石圈的相对运动同亚洲大陆多条裂谷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密切关系。这些裂谷之间的地区分别构成各具特点的地球动力学区域。  相似文献   

5.
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从洋底的数千米至大陆上某些造山区域的60km。地幔扩展到2900km的深处 ,地核的半径是3470km。在科学和科普文章中常常讨论地球深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特征。有关地幔壳层结构的结论主要建立在地震X 射线立体截面照相和在高压条件下矿物改造试验资料的基础之上。地震X 射线立体截面照相(逐层的再造)确定了由地震引起的地震波速度的改变 ,揭露了深部显著的不均一性。这很好地反映在起始于中大西洋、穿过非洲直达印度洋中部的400km上地幔剖面中。横…  相似文献   

6.
冲绳海槽地壳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根据1990年以来对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最新实测资料,包括多道和单道反射地震、海底地震仪折射地震、重磁测量、水深测量、海底岩石拖网,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冲绳海槽的调查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地壳结构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冲绳海槽是一个典型的发育在大陆地壳边缘、由陆壳张裂而成、处于裂谷作用最高演化阶段、洋壳即将产生、海底扩张即将出现的弧后活动裂谷。(2)根据火成岩发育、沉积层分布和地壳结构分析,冲绳海槽尚缺少已经开始“扩张”的证据,还不能确定海槽中央已经发育了大洋地壳。冲绳海槽目前仍属于拉薄的大陆地壳。(3)冲绳海槽作为一个浅海槽状地貌单元,形成于距今6Ma。作为一个弧后裂谷,自距今2Ma以来开始强烈的张裂活动。海槽中央张裂地堑(槽中槽)距今2Ma以来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中央张裂地堑内的火成岩年龄不大于1Ma。因此,冲绳海槽是一个年青的、正在活动的弧后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7.
南极半岛是南极洲西部最大的区域,在研究冈瓦纳大陆解体历史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冈瓦纳大陆解体之前,南极半岛是南美洲安地斯山系最南端的部分。冈瓦纳大陆解体之后至今,西南极洲以及邻近的Bellinsghausen海、Drake海道是研究诸如大洋岩石圈扩张与俯冲、与近来岩浆一火山作用相关的大陆边缘裂谷作用等现在正在进行着的构造作用过程的独特的地球动力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JOIDES·决心者”号第 1 80航次是在太平洋西部、位于新几内亚岛以东的伍德拉克海盆中进行的。这个地区曾存在过巴布亚半岛的延续 ,后者以后由于发生的拉张过程分裂成伍德拉克和波克灵顿两个隆起 ,然后它们都沉入水下。据地磁研究资料 ,6Ma前在这两个隆起之间产生了地壳拉张中心——近东西向的扩张 ,其轴部向西推进并终止于现代巴布亚半岛的山脚处 ,在该处扩张被所谓大陆裂谷作用——地壳分裂并形成裂谷 (地堑和半地堑 )以及出现的火山活动所取代。地震研究表明 ,扩张和裂谷作用过程在这里一直延续至今 ,经常发生的地震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二十年中,大陆破裂分离过程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存在许多争论,一些作者提出了非对称性的简单剪切模式,另一些作者则强调对称性、纯剪切模型和部分二者的结合。在非火山型边缘大陆下的地幔上涌侵蚀使得一些作者认为简单剪切模式是正确的,但缺乏足够的支持证据。从共轭边缘对的沉降史之证据是可疑的,这些边缘详细的地壳和岩石圈结构不十分了解,不能得到确定的结论。在Porcupine盆地,这里大陆破裂分离的最后阶段是可知的,不对称构造的发育是存在的,它们显然与在随着地壳完全脆裂过程中地壳和地幔的后期耦合作用有关。这和理论模拟的结果是一致的,只有当地壳和地幔紧密耦合时,仅仅在岩石圈尺度上可预测不对称模型的发育。然而,对在地幔连续剥露过程中是否一直是存在这样不对称性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南极洲板块是古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中间块体,在南极洲长达10000km的大陆边缘中,约有85%的长度是张裂扩展类型,以及沿南极洲半岛太平洋边界的近1200kin大陆边缘,是经山脉-海沟碰撞后,由俯冲类型转换成了被动大陆边缘。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南极洲的分离以及连续性南半球海洋的形成,都开始于侏罗系并一直持续到第三纪中期。近年来,南极洲大陆边缘的地球物理数据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