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记录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首先介绍了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动方程的建立过程,然后讨论了高阶有限差分算法的实现原理、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以及吸收边界条件的选取,并对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作了正演模拟。通过波场快照、共炮点地震记录和VSP模拟记录等正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模拟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VSP技术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明才  高景华  柴铭涛 《物探与化探》1998,22(6):401-407,414
垂直地震剖面(VSP)是一种有效地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的方法技术。本文根据工程勘查的特点,从正演模拟问题入手,结合上海市第二越江隧道工程VSP勘查实例,讨论了工程VSP方法技术和应用效果,使用了多道井下仪器和电火花震源开展工作。在资料处理中,使用两次f-k滤波可有效地分离上、下行波场。  相似文献   

3.
转换横波共炮记录单程声波方程正演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分别把分离的纵波和横波方程分裂为各自的两个单向旁轴方程(J.FClear-bout),然后用单程纵波和横波方程,结合相位移加有限差分混合波场延拓法(D.Ristow),在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原理的基础上,借鉴几何地震学的射线法两点问题原理,提出合成转换P—SV波共炮记录的时间一致性原理和逆过程方法,从而推导出精确的转换P—SV波共炮记录正演模拟算法,由于单程延拓波场,可完全解决多次反射波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TVSP法的波场特点以及采用TVSP法探测掌子面前方断层的可能性,讨论了TVSP法观测系统的设计、TVSP法资料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因为VSP(垂直地震剖面)可在井下不同深度直接观测震源子波的变化,因此被认为是能够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地震波衰减资源的来源。利用实际地层中波的衰减测量结果,可以对VSP记录的地震波能量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大多数VSP的反Q滤波都是直接套用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方法,我们称之为VSP资料的非程变反Q滤波法。即对VSP经过波场分离和静态时移后得到的上行波分别进行反Q滤波。但是,VSP并不像地面反射地震记录那样射线是双程路径的,它的下行直达波是单程走时,而上行反射波的走时介于单程和双程走时之间,因此,VSP所记录的地震波衰减程度与地面地震资料所记录的地震波的衰减程度是不同的。本文根据VSP上、下行波各自的波场特点,推导出VSP特有的反Q滤波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与地面地震记录反Q滤波的表达式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个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是传播路程(或传播时间)和品质因子Q的函数,我们称该方法为VSP的程变反Q滤波法。经过数值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对VSP的地震波振幅和频率衰减的补偿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井~地充电法地表电位分布正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模拟井~地充电法野外实测的模型,通过对三个不同模型的正演模拟研究,分别讨论了异常体的动态变化对地表电位的影响,延长异常体对地表电位的影响,以及异常体埋深变化对地表电位的影响。研究地下低阻地质体在地表电位异常的分布特征,并就井~地充电法用于监测油田开发中的注水推进问题,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对模拟资料进行了正演定性解释,讨论了地表电位相对于背景场产生的电位差峰值的变化,以及油田注水推进不同时间段地表电位在地表产生的影响。本次正演模拟资料可以用于推断注水推进的位置,流体的走向以及产状,对以后油田注水推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这里讨论了川西深层海相地震勘探工程设计的参数论证问题.在分析该区以往地震勘探工程设计的基础上,以现有地质认识为基础构建正演模型,利用Tesseral软件的正演模拟分析功能,进行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地震数据采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正演模拟优化的观测系统,能大幅度地改善地震数据采集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露天矿边坡实用型专家系统PESOPS V1.0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彰明 《岩土力学》1996,17(4):48-55
结合边坡工程和岩质边坡普遍存在的问题,建造了一个露天矿边坡实用型专家系统PESOPS V1.0。介绍了滑坡预报子系统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表明该子系统适用性强,预报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在电磁法数值模拟中,正演模拟是认识各种地电条件下的大地电磁响应特征的良好途径,模型正演得到的结论,对于资料处理、反演、解释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在巴音戈壁盆地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结合巴音戈壁盆地已知钻孔资料,建立了初始地电模型,进行模型正演计算得出正演数据,通过对正演数据进行反演计算,确定合理的反演模型和反演参数,提高资料反演的准确性,最后根据对实测数据的反演计算、资料解释、综合分析结果,推断研究区铀储层巴音戈壁组的空间展布特征,解释结果得到钻孔资料的验证,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AeroTEM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响应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空电磁实际勘查中,有较多因素影响系统的勘探精度和分辨率.这里以AeroTEM系统为例,基于MAXWELL软件正演模拟算法,对异常体横向距离变化、异常体倾角变化及异常体埋深变化对电磁响应曲线的影响进行分析.正演模拟结果表明: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对不同倾角的异常体都有较好的响应以及具有较大的勘探深度.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 ,有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 ,跨过多个流域 ,其工程地质条件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有些问题也是调水工程特有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的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常伟  钱世龙 《物探与化探》2001,25(4):300-305
笔者从地下地质工程和上水库工程地质调查这两个特殊问题论述了工程物探应用的对策和实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理论依据,对今后在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工程物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煤矿采空区场地建筑适宜性工程地质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煤矿采空区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查明采空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现场勘察和室内模拟研究方法。并结合采空区活化特点,对采空区场地建筑适宜性作了分析;提出了地基处理和建筑物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沙漠的地形特征,岩土体及地下水分布特征探讨了沙漠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最后指出了勘察的四个阶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爆破作用而产生的诸如岩体失稳、爆破怍用方向改变、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等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作者提出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机制、条件以及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产生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即必须重视和加强爆破工程地质勘测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原理,分析、评价爆破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爆破效果、质量及可能发生的爆破工程地质灾害,有效控制炸药能量与爆破岩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阐述了义乌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对各工程地质分区的地貌类型、岩性特征及工程建设的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义乌存在的主要城市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北活动构造带中段,是中国东西部地质、地貌边界带,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在区内地质资料收集分析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活动断裂、浅表层地质灾害、深埋隧道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角度,分析了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规划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认为:研究区内对成兰铁路和甘肃天水等城镇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断裂带主要有15条,并对区域构造应力场具有重要影响,具有强震诱发背景;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受强降雨、地震和活动断裂影响大,并发育一系列古地震滑坡,部分崩塌和滑坡方量大,具有高位、高速远程等特征,已严重制约着城镇、铁路、公路等地面工程建设,危害严重;研究区内深埋长大隧道多且工程地质问题复杂,已经遇到并严重受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和高地温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影响,同时还存在活动断裂断错效应对深埋隧道和桥梁等重要工程设施的长期影响。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深入探讨了其发育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调查研究途径和解决办法,对区内重要城镇、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研究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进行了划分,论述了各类岩土体工程地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测区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四个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了测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这些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枝万线选线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谊明 《地球科学》2001,26(4):419-423
枝万铁路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控制线路方案的选择. 所进行的研究为工程前期工作的技术储备.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 在总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 找出控制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 经充分研究, 确定选线原则, 指导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