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遗址保护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特征以及考古学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使遗址数据的共享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本文通过对遗址保护过程的分析及遗址保护相关单位的分类,提出了遗址数据"授权使用,分级共享;远程使用、保证安全;限时使用,有偿服务"的共享原则和集中管理的共享服务模式。结合当前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遗址保护数据共享平台总体框架,并对总体框架中的遗址考古公共服务云GIS平台进行功能设计,以石峁遗址为例,实现遗址数据资料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发布、展示、查询浏览及遗迹模拟展示。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方法(重力、地震、电法等)是地质调查及填图工作中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二维地质填图,三维地质填图/建模更迫切地需要借助地球物理数据来获取大量与深度有关的地质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球物理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填图方法。首先,将不同地球物理手段所获取到的数据格网进行可视化建模综合;然后,在有限的地质采样约束下进行解释并直接映射为地质三维模型。实践证明,该方法自动化程度较高,并能在地质调查工作中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地球物理资料较丰富而地质采样相对匮乏的三维地质填图问题。此外,它也可应用于传统三维地质填图工作中,以极大地提高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质空间表达可以准确揭示地质现象与过程的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传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广泛存在着面向局部小区域、基于投影数据、表面静态建模、难以进行3D空间查询与分析、不利于时空大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等缺陷。地球剖分网格以其全球全方位视角、循环递归剖分机制和有机灵活的编解码策略为解决上述问题、构建新一代数字地球平台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本文以郑州航空港经济区为例,利用实测地质数据,基于球体测地线八叉树剖分瓦块(SGOG网格),建立区域真三维地质模型框架,并进行空间分析。在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将SGOG特定剖分层次的瓦块节点与地质体外包络体特征点数据进行匹配,构建真三维地质框架;通过漏洞修补和着色渲染,建立多尺度多地层三维地质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真三维地质空间分析,包括地质体真三维剖面、数字钻孔以及几何特征参数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建模方法,不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复杂不规则的地质体,而且可以利用SGOG瓦块的多尺度特性,灵活实现精度与尺度的自适应表达,方便进行多角度真三维空间分析。地球剖分网格是数字地球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针对田野考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野外数据和GIS开发平台的三种制图方法:即摄影制图、扫描制图和电子制图,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其中,摄影制图是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田野考古的原始影像,然后直接经几何纠正生成的正射影像上数字化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扫描制图基本原理与摄影制图相同;电子制图是基于GIS开发平台,在已知野外制图数据条件下的电子制图方式。同时,制定了野外工作规范和流程。实验证明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不仅使考古制图更简单方便,改变了传统纸质保存地图的方式,而且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发育大面积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构造裂缝是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重要的储层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但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目前无一套有效的技术方法解决储层多尺度裂缝定量化表征的难题。利用数字露头技术,建立露头区三维数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露头裂缝识别及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基于露头裂缝研究成果,对于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点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针对大、中尺度裂缝,分别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和基于分维理论的优化融合建模方法;面对小尺度裂缝建模复杂的难题,利用多元信息融合方法融合断层走向模型、距断层距离模型以及地层构造曲率模型建立小尺度裂缝综合发育概率体,以裂缝综合发育概率体为约束,多元数据协同模拟构建小尺度裂缝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同一网格体系下,将多尺度裂缝模型及构造模型叠加获得露头原型地质模型。将露头原型地质模型研究成果应用于塔里木盆地跃满地区地下储层裂缝建模中,分尺度描述了裂缝产状、密度等主要建模参数,确定了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并结合井点裂缝分析成果,构建了储层多尺度裂缝网络模型,与单井裂缝解释、生产资料吻合度较好。实例研究表明露头原型地质模型研究成果可以为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田野考古的原始平剖面数据,面向田野考古快速制图与场景三维重建,以田野考古发掘中的空间平剖面图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田野考古现有数据记录方式的特点入手,总结其平剖面数据整合的需求。在对田野考古数据成果的表达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确定田野考古平剖面数据整合的规则,并基于GIS技术,设计与实现原始田野考古平剖面数据的基准统一、地层剖面图的拼接与整合。提出数据整合的方法,并结合田野考古数据源类型,阐述了具体的平剖面整合过程。利用真实的田野考古发掘资料,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平剖面二维数据整合方法,为田野考古快速制图和报告整理提供方法,为实现田野考古遗址三维场景虚拟再现和复原提供数据基础,为解析堆积与遗迹的时空关系提供辅助决策工具和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三维地质体建模研究主要依赖于钻孔、剖面等勘察数据进行精细化建模。然而,在缺乏大区域宏观地质背景的前提下,仅考虑局部地区的精细建模,往往会导致以偏盖全。鉴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平面地质图为基础数据,以图切地质剖面为中介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间接法加密了研究区域的产状数据,用三次样条拟合与人工修编结合的方法,对褶皱等复杂构造作处理,实现了平面地质图的图切剖面自动绘制方法;以规则体元为三维空间数据模型,通过自动绘制研究区域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图切剖面,构建了栅格化的三维地质体模型;以星岗地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原型实验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实例证明,在其他地质数据匮乏的条件下,平面地质图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是构建区域三维地质体模型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矿体建模是矿山可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矿体建模过程中,模型编辑是建模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探讨了三维矿体线框模型编辑器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介绍了开发环境、建模方法、空间数据模型以及模型编辑等关键技术,并重点讨论了人机交互编辑的具体实现过程。该编辑器已经能够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交互绘制矿体剖面轮廓线,并通过轮廓线快速地构造矿体的线框模型。最后以矿体断面图为实例验证了该编辑器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数字城市的基础地理数据库正在由传统的二维形式向三维形式转变,建设城市三维模型已成为数字城市工程的重要基础工作。作为城市三维模型的核心构成部分,建筑模型的数量巨大,生产成本高。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为建筑矢量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有效途径,但要进一步缩减三维建模的工作量,需要对基于矢量线条的建筑结构识别、建筑体面构造以及各种复杂建筑构型等方法和算法进行研究,并开发辅助人工的建筑三维建模软件系统。该文以数字城市测量提取的建筑结构线为基础,对计算机三维建模中涉及的关键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建筑三维快速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多为钻孔数据,而研究区域内原始钻孔数据通常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难以构建出既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又具有良好可视化效果的三维地质体模型。针对此问题,本文对虚拟钻孔概念进行延伸,提出了用于三维地质体建模不同阶段的三种虚拟钻孔概念,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虚拟钻孔控制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方法。首先,根据原始钻孔数据空间分布特征,自适应地确定插值点位,并采用克里金插值算法构建插值加密虚拟钻孔;其次,根据尖灭规则构建尖灭处理虚拟钻孔,采用改进的自适应蝴蝶细分算法构建细分光滑虚拟钻孔;最后,利用原始钻孔、插值加密虚拟钻孔、尖灭处理虚拟钻孔,以及细分光滑虚拟钻孔构建研究区域内符合地统计学规律且具有C1几何连续性,可视化效果良好的三维地质体模型。与将虚拟钻孔作为专家知识补充手段的传统建模方法不同,该建模方法将虚拟钻孔引入三维地质体构建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核心的算法中间单元,有效简化了建模算法的实现过程,确保了算法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employ th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during an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umicheng site,an ancient city of the Tang Dynasty,to find evid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locate a favorable target for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outer city.There are two obvious high-resistivity structures,the south wall of the inner city and an ancient building near the south gate along the outer city wall,of which the resistivities are indicative of rammed soil foundations.The south wall of the inner city is continuous but is cut off abruptly to the east,which we suggest it is due to either wall damage or destruction.The resistivity signature of the target area is verified by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proving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th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for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2.
There are about 19 Neolithic Age sites and 120 Shang-Zhou dynasties sites in the western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 Anhui Province, China. Based on sites data, topographic data, drainage maps, administrative maps and SPOT5 remote sensing data,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archaeology of Chaohu Lake Basi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 1) Point Density Analysis with density model to acquire the shift of the sites; 2) Distance Analysis to reveal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ites; 3) 3D Analysis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o get micro-geomorphologic features of the sites; and 4) Buffer Analysis to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tes and riv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chaeological sites spread from the western lakeshore of Chaohu Lake gradually to the northwest, later to the south, and then symmetrically spread. Controlled by productive forces and other factors, ancient people preferred to reside in those places near water, or in plain and fertile land, which resulted in linear and de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of the sites, and presented such disciplines as river valley directivity, terrace directivity and soil directivity.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was influenced earlier by natural elements and later by human elements in the study period. The research is importan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IS and archaeology.  相似文献   

13.
鸟瞰航摄历史遗迹景观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利用超轻型飞机航空摄影考古的首次试验,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分析,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次试验采用国产的超轻型飞机蓝鹰AD-200Y型,携带常规照相机,在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局部地区,进行20个架次飞行,从低航空高度环绕历史遗迹,多角度视野,进行航拍鸟瞰地表历史遗迹景观照片799张。这些照片反映历史遗迹的整体面貌,是地面田野考古无法做到的事。为考古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其技术工艺流程:①确定历史遗迹项目;②地形图分析历史遗迹基础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③分析交通气象状况;④航空摄影技术设计;⑤超轻型飞机技术完善;⑥照相机和胶卷选型;⑦拟定飞行安全措施;⑧飞行基地起降跑道选择;⑨航摄飞行实施和指挥;⑩历史遗迹鸟瞰景观数字化图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古遗址作为古人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和文化遗存,客观反映了在长期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下的地理空间特征及其分异情况,但是由于史前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在聚落迁移或对周边资源探索中更多地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这种行为符合“最优路径”的思想。本文旨在基于考古调查和基础地理数据,模拟构建古人在聚落选择上的迁移最优路径,探讨古人行为模式,重点研究成本数据确定和成本栅格数据的集成方法及最优路径应用分析。以长江中游新石器晚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连续研究文化期,对其中1200多处遗址的基础地理数据和考古数据进行分析;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距水系距离等自变量,基于二分类逻辑回归模型,构建研究区史前聚落遗址分布模型。为分析聚落群的时空演变,首先基于期望最大化方法(EM算法)和Voronoi方法对聚落遗址数据进行聚类划分聚落群的中心点的确定,选取分布模型中的自然因子系数作为权重计算成本栅格数据,进而模拟聚落遗址按时序迁移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符合古人类在迁移过程中多考虑以最低成本从山谷、丘陵中穿行的基本规律。并对比已探明的聚落遗址信息,验证模拟的最优路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提出的方法,避免了人为选择权重生成成本栅格所带来的仅依靠主观因素的局限,提高了考古研究的科学性,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探究史前聚落遗址时空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的大量古建筑三维模型缺乏语义信息,不利于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等问题,对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CityGML)定义的建筑物模型进行了语义扩展,提出了一种从古建筑几何模型自动识别语义对象并转化为CityGML扩展模型的方法。首先,总结我国明清古建筑构件的共有特征,并使用CityGML的应用领域扩展机制增加斗拱、梁、柱、台基等古建筑通用对象的几何和语义表达。其次,利用古建筑Mesh模型各面片的法向量、坐标范围等特征和自定义规则提出了一套古建筑屋顶、墙面、立柱、门窗等语义对象自动识别方法。最后,依据CityGML扩展模型设计规范,从识别对象自动构建出几何语义一体化表达的古建筑三维模型。采用2个不同风格的古建筑模型进行语义对象提取和CityGML模型生成实验,使用本文提出的Mesh模型到CityGML LoD3扩展语义模型转换方法能够自动提取屋顶、墙面、台基等9类语义对象,每个Mesh模型能转换并生成400多个包含语义信息的平面多边形,95%以上的面片能正确识别。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CityGML扩展模型能够有效支持古建筑模型典型构件的显式语义表达,并且识别规则和转换方法能够支持Mesh模型大多数平面对象的提取,有利于CityGML模型的自动化生成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探地雷达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考古探查中。由于反演多解性问题的存在,雷达图像上的异常既可能是考古目标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地下环境介质的不连续性引起的,所以探究不同类型的考古遗存在探地雷达图像上的典型异常响应,有助于准确识别雷达图像上的“真”异常,剔除一些“假”异常。首先,本文基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文物埋藏环境,在河北省怀来县遥感综合试验站试验区设计实施了地下目标体探地雷达探测实验,分析了不同材质的小尺度目标体及夯土结构在探地雷达图像上的响应特征;然后,进一步将探地雷达应用于悬泉置遗址地下城墙基址的探测,对城墙在雷达图像上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在埋藏浅、小尺度、物性差异不大的考古探查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得到并解释了点状、线状、面状等不同考古目标体在探地雷达图像上的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7.
广东吴川吴阳镇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历史文物众多.因濒临南海,自古为雷州半岛与外界交往的海洋通道.据考察研究及文物普查,该镇存在着一处古沉船遗址.沉船年代未明,一说为唐宋船,一说为近代外国船.通过民俗、历史地理遗迹调查,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论证吴阳古沉船为明代古船的可能性,甚至为17世纪荷兰古沉船.古沉船的历史信息不仅丰富了雷州半岛与域外交往的历史,而且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雷州半岛航海史考古特别是古沉船考古奠定了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筑遗产的变形监测是遗产可持续保护的重要保障,塔类古建筑是古建筑中的典型,造型突兀高耸,变形包含沉降、倾斜、弯曲及扭转等多种状态,传统监测手段难以满足其监测需求。本文针对某古塔的变形问题,以传统测量方法为参照,采用地面激光雷达和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古塔三维数据,结合古塔监测指标对3种方法流程、特点、数据及结果精度进行对比,通过融合三维模型对古塔病害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古塔的变形状况。通过对比可知: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古塔变形监测,具有精度高,应用灵活特点,适用于古建筑整体姿态或者典型特征监测;地面激光雷达技术精度高、设站灵活,能够精确分析古塔整体及部分局部的形变,但易受扫描视角的影响;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的古塔三维模型具有高精度及真实的色彩,对整体及细节纹理表现好,但是无法获取塔内部狭窄空间的三维数据;融合数据能有效弥补单一数据源的缺陷,实现古塔全面病害分析。数据精度方面,地面激光扫描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均可达到毫米级精度,传统监测方法在沉降与倾斜监测方面优于前2种方法,在监测全面性方面则前2种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归来庄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主要包括: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活动遗迹、矿业制品遗存、矿业开发文献史籍和矿业社会生活遗迹五大类。公园内矿业遗迹丰富,类型齐全,组合较好,具有稀有性、典型性、观赏性和科学价值,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外在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