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寺庙和以寺庙演化而成的地名,是北京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乾隆京城全图”统计,约有寺庙1300多个。《今日北京》名胜卷收录的庙宇亦有250多处,寺庙名胜和寺庙地名成为北京的特殊景观类型。因此研究寺庙地名,对于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发展、宗教文化、城市变迁、社会民俗、地名演变等,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一、反映北京历史沿革的寺庙及其地名  相似文献   

2.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约定俗成, 老百姓共同认可并流传下来的地名千万不要改动。”面对京城35处带“坟”字的公交站名去留引起的各种争议,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常华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近40年来,北京经历了两、三次地名整顿,大部分都不成功,尤其是“文革”期间,地名改得一塌糊涂。他说: “当时因适应革命性的需要,将公主坟地铁站改成立新路,而公交车站改为复兴路,两个地名同时使用,人为地造成外地人进京识别混乱。街道和单位改换地址和印章,无形中又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20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后, 绝大部分地名又恢复,公主坟也随之改回原名。地名绝不因历史或政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地名中特殊的土俗读音,是指地名中有些字的读音与标准音不同,与方言也不同,只是在地名中读音才用,被一方的人们所接受。唐山市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古音型,指地名特殊的土俗读音是承袭古代的读音。唐山市此类地名用字较典型的是“乐”。“乐”字的标准读音据一些常用字典及辞海、词源的注释只有“le”和“yue'’两个读音,唐山市地名中的特殊读音却是“lao"。地名有乐亭县、乐亭镇等。其实“乐”字读“lao'’是古代标准读音之一。《中华大字典》中“乐”的注音就有“lao”这一读音。“乐  相似文献   

4.
在地名管理规范化的进程中,地名工作者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到一个词语:对地名或其要素内容的“确认”。事实上,确认已经成为地名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在具体的确认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需要地名管理理论给予支持时,便需要对地名管理中的“确认”一词作出确切的界定和较完整的诠释。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系统的地名工作,在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发现了大量的一地多名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综合运用地名考证、语言、民俗等研究成果,在同时指称同一个地理特征的多个名称当中确认一个。以后的沿海岛礁名称普查…  相似文献   

5.
南闾 《中国地名》2011,(4):72-73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南京的每一条“老地名”,或附载一个古老的动人故事,或镌刻一段不凡的历史,或彪举一个杰出人物,或蕴含某种意义,或表现某种民俗史实。南京地名,承载了古都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实体变化了,而反映历史的文化信息仍然保留在地名之中。透过纷繁复杂的地名,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名英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有的城市在一些标牌、地图、广告上出现了用英文译写“路”、“街”、“巷”等地名的情况。这不仅不符合国家的规定,而且在英汉翻译方面也造成了许多混乱:有的词不达意,有的简写不当,有的语法错误,有的一名多译……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固然与翻译者的英语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地名的性质本身及其跨语言处理的一些特点、规律和要求仍然不甚了了。笔者认为,地名的跨语言处理绝不是单纯的翻译问题。要把地名跨语言问题处理好,首先就必须解决好几个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京有个叫刘仁军的人,被人们称为“活地图”。他凭借着3小时45分钟背诵出8856个中外地名而创下了一项全国记录,并使他这个连高中都没毕业的农家娃,成了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的一名职工。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既体现了城市的经济状况,又承载着地方文化历史和民风民俗,是反映区域经济差异和地名文化景观的重要窗口。在经济发展南北差异的大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的文化广场在发展层次、成熟程度、地名文化心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地名,顾名思义就是某一特定地域的名称。它是特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名具有鲜明的自然性、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特征,犹如商标与商品的关系一样。地名与实地一同构成了地名价值,服务于人类社会。如“井冈山”“延安”等成为了“红色旅游”的资源;上海、北京分别代表着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军事地图实际上就是地名线路图。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名管理服务的现状,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地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地名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加强城镇地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地名工作更好地为国际国内经济文化活动和人们的交往交流服务。 一、健全完善地名管理法规和技术规范,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过去20多年,我们在地名管理研究方面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为规范地名管理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上一些民族活动地域的变化,能涵盖天山南北的区域性地名,除了汉语中广泛使用的“西域”、“新疆”两个地名外,还有一些在较小范围或较短历史时期使用的地名,现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地名管理体制不顺所延续的惯性以及多方面的因素,当前地名命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相当突出的问题:一是地名的专名、通名混乱,名不符实、贪大求洋的地名随处可见。特别是城市居民小区的命名,“花园”无花、“广场”无场,地名与地理实体特征明显不符;有的地名越起越大,明明是居民小区,偏要谓“城”、“都”;更有甚者,称为“美林国际村”、“伊莎士花园”等,混乱情况可见一斑。二是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为数不少的非法地名和非标准地名。  相似文献   

14.
正乡镇、村落地名多产生于民间,又在百姓中口耳相传。一些地名读音和文字音不能很好地对应,形成了不少地名特殊读法。这些读音具有封闭性,多数只有本地人熟悉并使用。地名特殊读音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历史的因素、方言的因素也有民俗心理等原因。这些有特殊读音的地名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我们有必要记录保存它们。本文试就苏州地区村镇地名的特殊读音从语言文字角度作一个简要分析。一、历史语音变化导致了地名的特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地名规划中“四极”的矛盾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规划中,规划理念的形成是历史文化、城市规划、地理要素以及语言、民俗等其他因素形成的“四极”之间相互矛盾、平衡的结果。规划理念应该全面、综合地反映“四极”,不能顾此失彼。“四极”之间不断变换、平衡,形成矛盾与和谐,演化出种种对立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名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以“宇宙来客”——陨石命名的地名,如银牛沟、铁牛村、灵石县、落星湾、星星峡、星子县等。 银牛沟。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沟。一百多年前,人们在这里发现一个银光  相似文献   

17.
丁辉 《中国地名》2011,(2):46-4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地名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落后的档案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无法向人们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为了实现地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发布网络化,迫切需要我们对旧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现代化意义上的改革和创新。地名是社会信息的载体,它含有不同时期地理、历史、文化、语言、民俗等信息,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名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欣欣向容,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的城市名,游览的景区、景点名,旅游饭店、宾馆等一类地名,构成了旅游地名。旅游地名的功能与其它地名既有共性规律,也有其个性特点。一、旅游地名的实用功能地名具有独有的定位性质,人们可以“...  相似文献   

19.
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城市地名名称的质量 ,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一个雅致的地名 ,不但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必要的地名信息 ,而且给人以史学、文学、社会学、民俗等多方面的享受。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随着房地产业的兴旺发展 ,石家庄市新建楼宇、住宅小区大量涌现 ,开发商为了促销 ,竞相在各种宣传媒介中亮出自己楼盘名称 ,这些名称多数不经申报 ,随意命名 ,造成地名名称不规范 ,质量不高。在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生活小区的命名工作 ,给广大地名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日…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农历的己丑年,俗称“牛年”。过去,一些报刊对牛年,尤其是与牛有关的民俗多有阐述。本刊意在借牛年来临之机,对这些民俗进行系统地归纳,以加深人们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