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1990年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和2006年的SPOT遥感影像,借助GIS空间分析能力,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转移矩阵、扩展强度指数分析了慈溪市的城镇用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慈溪市城市、建制镇、交通运输用地扩展的大部分来源于耕地;2)浒山街道城镇,交通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大于其他镇;3)建设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RS与GIS的宁波市鄞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0年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和2006年SPO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能力,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转移矩阵、扩展强度指数分析了鄞州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鄞州区城市、建制镇、交通运输用地、工矿用地扩展的大部分来源于耕地;2)区各街道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大于建制镇;3)建设用地扩展以新城区及宁波城区周边的街道镇为主。  相似文献   

3.
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例,采用1989年、1999年、2006年三期Landsat TM遥感图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阐述了提取研究时段内城镇用地扩展数据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城市地理学方法,进一步对城镇空间扩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独山子区城市用地扩展驱动力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并对以后城市扩展提出对策,以期探讨遥感与GIS技术用于城市地理学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为例,将Landsat-8-OLS数据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相结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在常规的NDBI指数、ULI指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首先,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得到城镇建筑用地的大致分布范围,基于Landsat-8-OLS数据提取NDBI、NDVI指数;然后通过分析夜间灯光建筑用地范围、NDVI指数,NDBI指数三者的特性,分别对三者图像进行二值化、求交运算来提取城镇建筑用地;最后将提取结果与传统的NDBI指数、ULI指数方法的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利用Google Earth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结合NPP-VIIRS数据和Landsat-8-OLS数据的多指数提取相交运算,可有效剔除提取结果中包含的裸土信息,与NDBI等指数方法相比,能得到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空间扩展已然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研究中的热门问题,城市建成区变化监测是对城市扩展最为直观的分析方式。本文选用了2001、2009年Landsat 4-5/TM以及2016年Landsat 8/OLI 3个时相的多光谱遥感影像,采用OSTU算法结合修正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和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NDISI),自适应地确定最佳阈值提取地物信息,以分层分类的方法对福州市市辖区建设用地进行提取。根据建成区提取结果,定量研究了城市建成区的扩展速率以及城市重心的移动等,并从人口、经济与规划等方面对福州市的城市扩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本论文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以福建漳州市区为示范区,探讨城镇建筑用地扩张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作者认为基于ASTER影像,综合利用非监督分类、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形分布等知识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准确度不低于90%。同时提出利用城镇建筑用地时空分布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知识,改进TM三指数城镇建筑用地提取方法的思路,最终提取的城镇建筑用地信息满足城镇建筑用地动态变化分析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时相TM影像和GIS空间技术,计算了徐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和紧凑度指数,运用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3~2013年,徐州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了1.4倍;全市范围内,中心点西南区为建设用地扩展的核心区,而中心城区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城镇扩展强度呈现中心向外围"圈层式"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选择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数和扩展方位指数,定量分析了海东市1990—20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东市城镇用地持续增加,扩展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中速持续扩展趋势,城镇从空间无序转向空间协同发展;城镇用地紧凑度持续下降,分形维数持续增大,城镇用地不规则性增加;城镇用地重心转移呈现出“有序—无序—有序”的特征,城镇用地扩展方位分异特征明显,并表现出单翼、双翼和扇形多种扩展模式并存的特点。在海东市城镇用地扩展中,高原河谷地形为自然制约因素,园区新区的设立为主要路径,政策诱变为主要动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城镇扩展影响机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尤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城市地区的大规模扩张,从而加重了土地资源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定量分析城镇扩展的空间驱动力能更好地辅助城市规划与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量化城镇扩展的指数——城镇扩展密度,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1990—2000年北京市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北京市城镇扩展沿交通干线呈线性扩张,其城镇扩展受到社会经济和地理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作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扩展影响力最大,区域条件次之。这些发现可以为城镇扩展模拟和预测提供更好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城镇扩展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基于某地2002年至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城镇用地信息,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模型,分析了区域城镇扩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了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城市扩张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城市扩张规律对城市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以2015—2018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数据整理与提取、计算城市扩张特征指数、提取城市格局变化、计算生态景观指数等处理,对研究区城市扩张和生态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武汉市从快速扩张阶段逐渐减缓,紧凑度逐渐下降;中心城市扩张主要以种植土地破坏为代价;远城区快速扩张主要以林草面积减少为代价;在生态指数上,各生态景观类型破碎度均有下降,但水域面积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时相Landsat数据的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长沙市为例,在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支持下,采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等方法提取城市用地信息。通过对比多期城市用地的熵值变化,定量分析城市扩张的时空特性; 运用叠加、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城市扩张和中心城区的关系,绘制城市扩张速度玫瑰图。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建成区总面积不断扩展,其中,1973~1986年扩张主要表现在东南方向,1987~1993年为西部方向,1994~2001年南和东南方向成为快速扩张方向; 对长沙城市扩张驱动力进行分析,认为人口迅速增加是城市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建成区扩展的预测是防止城市蔓延的重要管理依据。目前,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链模型,已成为城市建成区扩展预测的重要方法。该模型对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较为敏感,以往的单一指标赋值法,影响了城市建成区扩展预测的精度和可信度。为此,本研究提出整合传统权重赋值法的AHP和逻辑回归模型改进CA-Markov模型。研究选择云南省大理市为案例,对2020、2030年的城市建成区扩展进行模拟和预测,最后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Kappa指数可达到96.8%,预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②大理市的城市建成区扩展均表现为继续向外扩展,以东南、西北方向和两片建成区之间为主要扩展方向。研究提供了组合权重赋值法改进CA-Markov模型,这将为规划者在未来规划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One of the key impacts of rapid urbaniz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is the effect of urban heat island (UHI). By using the Landsat TM/ETM+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data of 1993, 2001 and 2011 to retrieve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of Lanzhou City, and by adopting object-oriented fractal net evolution approach (FNEA) to make image segmentation of the LST, the UHI elements were extracted. The G* index spatial aggregation analysis was made to calculate the urban heat island ratio index (URI), and the landscape metrics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change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UHI 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 shape and structure. The impervious surface distribu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were extracted by a constrained 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impervious surface distribu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with the UHI. The information of urban built-up area was extracted by using UBI (NDBI-NDVI) index, and the effects of urban expansion on city thermal environment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with the URI and the LST grade maps built. In recent 20 years, the UHI effect in Lanzhou City was strengthened, with the URI increased by 1.4 times. The urban expansion had a spatiotemporal consistency with the UHI expansion. The patch number and density of the UHI landscape were increased, the patch shape and the whole landscape tended to be complex, the landscape became more fragmented, and the landscape connectivity was decreased. The heat island strength had a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urban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a positive logarithmic correlation with the urban 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形图和MSS/TM,SPOT5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计算多种城市扩展指数,研究分析了1976~2010年上虞城市用地扩展情况。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上虞城市用地扩展面积和强度在最初爆发性增长后,保持高位稳定。城市紧凑度指数持续降低,城市分形维度在大幅下降后保持稳定,城市发展日益复杂化,边缘日益曲折、破碎化。今后市政规划建设应着力发展建设城市用地边缘离散曲折之处,提高城市紧凑度,降低分形维度,从而提高城市区域市政服务职能效率。  相似文献   

16.
徐州市城市空间扩展与交通脉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多时段TM影像图和城市规划图,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象限方位分析方法对徐州市城市空间扩展强度、重心坐标等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生成交通建设与城市规模的相关系数矩阵,研究该市城市空间扩展与交通脉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79 2008年间,受城区主干道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影响,徐州市城市...  相似文献   

17.
符彦  王剑辉  张亚 《测绘通报》2019,(8):111-1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增加,同时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绿地减少、城市热岛等城市问题。本文综合利用2015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2011和2013年遥感数据,通过建立城市扩张强度指数,运用统计分析、空间聚类等方法,确定了顺德区建设用地在过去4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8%,其中新城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4%;此外还发现主城区的扩展模式主要为填充式扩展,其中大良街道和勒流街道主要为工业园区的扩展,伦教街道主要为中央公园的扩展,容桂街道主要为物流园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Urban development is a continuous and dynamic spatio-temporal phenomenon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growing populations. To understand urban expansion,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models that can simulat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deriving factors behaviours, monitor deriving forces interactions and predict spatio-temporally probable future urban growth patterns explicitly. In this research, therefore, we presented a hybrid model that integrates the 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gration detection decision tree (CHAID-DT), Markov chain (MC) and cellular automata (CA) models to analyse, simulate and predict future urban expansions in Tripoli, Libya in 2020 and 2025. First, CHAID-DT model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s of urban factors to the expansion process, to explore their interactions and to provide future urban probability map; second, MC model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future demand of urban land; third, CA model was used to allocate estimated urban land quantity on the probability map to present future projected land use map. Three satellite images of the study are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eriods of 1984, 2002 and 2010 to extract land use maps and urban expansion data. We validated the model with two methods, namel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d the kappa statistic index of agreement.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 could be employed in urban expansion modelling. The applied hybrid model overcame the individual shortcomings of each model and explicitly described urban expansion dynamics, as well a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invol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