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朝河 《气象》1989,15(2):56-56
要准确地判定雷暴的方位,首先得准确的判别出积雨云所在的方位及移动方向。如果在晴天,眼看着积云有系统的发展成积雨云随之闻雷,记录雷暴的方位及移向的确定并不难。但事情往往不是每次都那么简单,现就雷暴的移向谈点个人的认识。 雷暴生成后,一方面是大范围水平运动的环境气流使云体不断平移,另一方面是积雨云单体不断此生彼消的传播,同时还要受到下垫面自然地形条体的影响。因此,雷暴的移动路径变化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于传策 《气象》1991,17(10):57-57
雷暴是积雨云独有的重要特征,云中若发生雷暴则必为积雨云无疑,但并非所有的积雨云都一定产生雷暴。在积雨云整个生消过程中始终不发生雷暴的情况虽然不多,但在一些发展不很旺盛的积雨云或积雨云发展不太强盛的阶段,不发生雷暴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相似文献   

3.
积雨云与雷暴的观测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俊 《气象》2001,27(5):2-2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 ,要真实准确地观测好积雨云和雷暴 ,需了解积雨云和雷暴形成的过程及特征并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1 积雨云和雷暴的形成及特征  积雨云是一种对流云。积雨云是积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即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如果对流上限比浓积云所达的高度更高 ,此时浓积云的云顶就往上伸展 ,当上升到一般温度在 - 1 5℃以下的高空 ,即冻结高度时 ,云顶的过冷却水滴就开始冻结冰化 ,使云顶逐渐消失其清晰圆弧形轮廓 ,出现丝缕状结构 ,这时就形成积雨云。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当云中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时 ,就产生火花放电 …  相似文献   

4.
积雨云的形成是产生雷暴的必要条件。由于大气电场的极化作用 ,使得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一部分带正电荷 ,一部分带负电荷。这些电荷不断积累 ,又使积雨云内部和积雨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逐渐增强 ,并可能导致空气被击穿而出现强烈放电现象 ,这就是雷暴。这种放电现象发生在积雨云内或云地之间。强烈雷暴的发生 ,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出现 ,有时人畜还受直接雷击造成伤亡现象 ,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 ,感应雷击还能致电子设备损坏等 ,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 ,准确的雷暴资料 ,对工业、农业、林业、建筑、水电、通信、航空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  相似文献   

5.
积雨云是大气垂直对流时产生的。由于积雨云中扰动十分强烈,电场强度也很大,直接对其观测困难,所以至今对积雨云的观测结果还是比较零散的,对它的认识也是不深刻的。 1.一些观测结果积雨云是对流层中一种中尺度运动,它的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相当,多在5—10公里。有的云顶伸进平流层。在副热带,观测到其云顶高可达22—23公里。一般雷暴具有独立的、相对小的积雨云单体,维持时间多在半小时左右。强的雷暴多发生在斜压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大范围雷暴天气形势分析及物理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雷暴天气是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当积雨云强烈发展时,常伴有闪电、雷鸣、暴雨、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雷暴还会给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通讯、交通安全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雷暴的近地面天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田 《黑龙江气象》1994,(1):18-18,17
在观测工作中,有时会出现雷电交作现象,这就是雷暴。雷暴总是和积雨云相联系的,而且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标志和结果,在它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近地面大气状态也必然会有强烈的反映。下面介绍观测中几个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和冰雹云常常伴随着暴雨、大风、雷暴,冰雹甚至龙卷等天气现象,给人民生命财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积雨云和冰雹云由于水平尺度小,在天气图上往往不易发觉,故提高目测水平,正确区别积雨云和冰雹云,为天气预报和提出预防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雷暴是积雨云中所发生的激烈放电现象,一般又伴随着降水,又称雷雨。雷暴在榆林地区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它对电力、通信等行业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雷暴的气候特点、天气形势,温湿结构和预报试验等进行探讨,分析产生我区雷暴的特点和原因,以促进雷暴预报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积雨云,对气象员来讲都十分关注,积雨云中上升运动很强烈,常伴随着雷暴、大雨、冰雹、飑线、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因此,正确识别cb云,对天气预报服务、航空、航海都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1.
浅谈雷暴的观测及记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暴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或云地之间。强雷暴的发生常伴有大风、降雨或冰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灾难,有时还直接雷击成灾。因而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工业、农业、林业及航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隐蔽在层云、浓雾和雨层云中的积雨云,在未出现雷暴之前是很不容易观测准确的,尤其在夜间,观测更为困难. 空军《气象学教程》一分册上指出:“积雨云在天边是容易分辨的,但当大块积雨云遮盖全天时,由于无法看到云的侧面和顶部,往往容易与雨层云相混淆.这时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区别:(1)积雨云有雷电现象,雨层云没有;(2)积雨云的降水是阵性的,雨层云的降水是连续性的;(3)积雨云底常呈悬球状,有明显的起伏,雨层云则由于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气象》1977,3(6):20-20
积雨云是一种对流运动很强烈的云。它常常伴有雷暴、大风、大雨、冰雹等危害性较大的天气现象。怎样才能正确地判断积雨云呢?下面谈谈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得到的一些粗浅体会。 细心寻找反映本质的现象 我们知道,当积雨云布满全天时,一般云层厚度差异很大,天空显得很阴暗或时明时暗。但在某些时候,当积雨云布满全天时,云层厚度比较一致,天空亮度也较均匀,这时要正确判定云层就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4.
桂林地处亚热带 ,年均气温 2 0 .4℃ ,年均相对湿度 76 % ,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雷暴年均出现日数达 5 1 d,除1 1月份以外其它每个月都有可能产生雷暴。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本站由于天气原因造成航班不正常的主要原因是雷雨。因此对雷暴的监测是观测工作的重点。  雷暴是积雨云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当积雨云中聚集了足够的电荷 ,电场强度达到 2 5 0 0 0— 3 0 0 0 0V·cm-1时 ,空气电离而出现一条由耀眼火花形成的导电通路 ,以 1 0 0 0 0 0 m· s-1的速度向符号相反的电荷中心前进会合 ,于是两种电荷…  相似文献   

15.
黄顺君  贺跃民 《气象》1990,16(1):57-57
地面气象观测中,对隐蔽在层云或浓雾之上或雨层云之中的积雨云,在未出现雷暴之前是很难发现的。这种情况下夜间观测积雨云更为困难。一声雷鸣,天气纪要栏的记录便会由满天“稳定性”低云突然变为满天积  相似文献   

16.
姜庆芝 《内蒙古气象》1995,(2):34-34,36
浅谈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姜庆芝(兴安盟气象处)雷暴和闪电都是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暴出现时有时闪电兼雷暴,有时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雷暴与闪电的观测记录方法《规范》中己有明确规定,但从报表审核发现,在雷电多发季节,疑误记录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雷暴通常是发生在积雨云中既有雷声又有闪电(或仅有雷声)的天气现象,在一般情况下,飞机避免在雷暴区飞行。1996-07-09~07-10西安及其飞行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雷暴天气的影响。从03∶00开始西安区域北部局地及西安有浓积云在发展之中,地面升温快...  相似文献   

18.
陈洪奇 《贵州气象》2002,26(5):48-48
阵性降水是指强度变化大 ,骤降骤停 ,有时伴有雷暴 ,降自积雨云、积云、层积云中的降水。对阵性降水的观测 ,不能全以雷暴或者云状来确定 ,有的地面测报员一听到雷声后 ,在同一分钟内便将雨改记为阵雨 ,于是一日之中 ,雨、阵雨、雨、阵雨 ,这样反复转来转去 ,使记录不连续 ,失去了真实性。笔者在此浅谈观测阵性降水的体会 ,以供同行参考。首先在思想上对阵性降水要有明确的认识 ,阵性降水一定降自积雨云或对流旺盛的浓积云 (积云性层积云有时也可降阵雨 ,但量较少 ) ,一般有雷电现象。但在积雨云本身 ,对流不旺盛时 ,就可能没有雷电现象。因…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机场积雨云的出现成因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为夏季在午后气温达最高时 ,山区热力对流形成对流云 ,傍晚从山区移出 ,中低空有小扰动介入 ,促使其发展加强后 ,移向本场造成本场积雨云的出现 ;其二 ,本场气温较高时 ,有锋面过境 ,冷暖交汇发生强烈对流活动 ,锋前积雨云推至本场往往伴有很强的阵风及雷暴天气。这两类积雨云 ,前者强度与持续时间远小于后者 ,对飞行的影响也比后者小。1乌鲁木齐积雨云的特征1.1积雨云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以热力对流形成为主 ,有明显的日变化 ,多数出现在18:00~24:00。1.2积雨云出现时云…  相似文献   

20.
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雷电资料和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图中分析方法、统计方法、回波图像、回波廓线等分析方法,对2020年7月11日江西副热带高压边缘中尺度雷暴大风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控制或边缘上,江西上空100 hPa是东北风,500 hPa是西南风,高空呈现逆时针环流,T-lnP图上层结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CAP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面积较大,对产生强对流天气有利;由于上下两层的风向不同,使得雷暴回波系统的移动与回波系统的云砧伸展方向不一致,从而加剧了对流上升运动,使得雷暴回波系统发展、加强、维持。2)回波产生初期是局地对流单体回波,通过不断新生单体和单体合并等方式,形成南北走向的回波短带,这种合并形成的回波短带发展旺盛时,会产生多站雷暴大风天气。3)南北走向的回波短带是产生雷暴大风的主要回波特征,虽然回波强度只有55 dBZ,但移动速度较快(60~70 km/h),造成地面大风。江西WebGIS雷达拼图上叠加多部雷达风暴跟踪信息STI (Storm Tracking Information),可以明确风暴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根据STI密集区判断,增加了STI的可用性。4)“前伸”或“延伸”回波反映了回波系统上方的高空风走向和积雨云的云砧飘离方向。“延伸”回波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副高边缘雷暴回波系统的强弱程度。为改进副热带高压边缘中尺度雷暴大风的预警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