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藏北高原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的一个工作点上,我们结识了61岁的高级地质工程师苟金.老苟原是青海区域地质调查队西藏分队的地质专家,长期在西藏工作,退休不久就被聘过来了.老苟是青海省劳动模范,业务上有一套,论年龄他该享清福了,可是老苟却自讨"苦"吃,重新归队,为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竭尽自己的才华和一腔热情.  相似文献   

2.
在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有一位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26年的地质工作者。在大山之间、茂林之中、平原之地,伴随着一双登山鞋、一把地质锤,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如今人到中年,他仍在最基层的地质队从事着最基层的地质工作。他,就是多次获得省煤田地质局"优秀党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内,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公室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机构,与另外一个矿产资源保护项目管理办公室一样,名称都冠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前缀,意味着他们实际上是接受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和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的双重管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规划院所承担的带有部分行政色彩的技术管理职能. 作为项目办公室2011年正式成立以来的首任负责人,周厚祥是一位拥有着25年地质勘查工作经验的"老地质人",这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的省部级个人和项目奖励为数众多.从之前在地勘队长达十余年的野外地质工作,到2008年以后担任规划院地质勘查部主任,正式开始承担起地勘项目的技术管理职责,经历了由"参与者"到"管理者"角色的转换,让他对地质勘查项目的管理有了自己更多的领悟.  相似文献   

4.
<正>朴实无华,没有宝石绚丽的光彩;燃烧自己,为社会奉献着光和热。牛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跟"太阳石"一样敬业朴实。5月25日,从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总结表彰会上传来消息,牛志刚榜上有名,被评为"最美地质队员"。牛志刚生于1963年,现任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院长、总工程师,工程硕士、教授级高工。他从事地质工作31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勤勉工作,书写着自己无悔的青春,演绎着美好的闪光年华。爱岗敬业,塑造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5.
嫁汉不嫁钻探郎,一年四季守空房。家中事事顾不上,回家一包烂衣裳。头顶烈日扛钻杆,雨天泥地印两行。风餐露宿思念苦,妹盼哥哥早还乡这是地质人都熟知的顺口溜,字里行间反映出地质人劳苦功高的奉献精神,但此文要介绍的地质人,不多讲他的劳累、辛酸、困苦、艰险、离别、寂寞等等老生常谈,重点讲他对自己职业的敬重、坚守和钻研,他就是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教授级研究员、副总工程师任群智。任群智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是北大物理系教师,  相似文献   

6.
30多年的追梦路,10余年在煤田战线上笔耕不辍,1000余篇稿件在中央、省级媒体发表……一路风雨走来,他为展示煤田地质人形象,提升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宣传干事王伟灿。萌生当作家的念头2014年4月19日,是王伟灿最高兴的一天,因为他采写的新闻《烛光晚宴》发表在《工人日报》上了。作为宣传工作者,能在中央级媒体发稿可是梦寐以求的事啊!  相似文献   

7.
正在老一辈人眼里,他是一个有礼貌、守规矩、懂事的好孩子;在领导们眼里,他是一个有原则、守纪律、业务能力强的好处长;在下属眼里,他是一个有道德、守底线、为职工着想的好干部……他就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工程二处处长张鹏展。坚定信念刻苦钻研张鹏展是煤田四队大院典型的"钻三代"。他出生于1984年,小时候,每每看到父亲背着地质包去野外时,就暗下决心,长大也要到地质队这个"大谜"中看个究竟!2007年大学毕业,他的第  相似文献   

8.
如果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或许回答不上来;但如果问他,本地有多少地质灾害隐患点,他脱口而出:江底滩田滑坡、马堤大段滑坡、牛头滑坡、伟江布弄滑坡、平腊滑坡…… 他就是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蒋天喜,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获得者之一.现年43岁的他,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了,期间他几乎没有享受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跑遍了全县的每个角落,熟悉每个隐患点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2018年,回过头来,再问21世纪是什么世纪?是海洋世纪?还是信息世纪?一位曾任地质工程师的人这样说过:"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将是",是一个预言式的回答,21世纪来临前的回答。作答的地质工程师何许人?他是曾在祁连山、河西走廊和巴丹吉林沙漠工作10年的温家宝同志。在《温家宝地质笔记》中,我们了解到:在河西走廊,他曾经见到老乡砍伐祁连山的植物当柴薪,试图在祁连山找到煤矿以代之,以减轻环境问题;在巴丹吉林沙漠,他感叹一条叫穿心河的河流:"穿心河地处甘肃省临泽  相似文献   

10.
正"需要建立一个地质环境的生态链条,一个贯穿水、土壤、岩层、地表元素等所有环节的大地质环境监测链条。"4月29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签署国土资源部第59号令,发布了《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为了贯彻落实《办法》,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今年5月份在北京召开了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人研讨会,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李贵仁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有一位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26年的地质工作者。在大山之间、茂林之中、平原之地,伴随着一双登山鞋、一把地质锤,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如今人到中年,他仍在最基层的地质队从事着最基层的地质工作。他,就是多次获得省煤田地质局“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被评为洛阳市“劳动模范”的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党委书记李宏伟。  相似文献   

12.
我院院长张伯声教授今年已79岁高龄了。1930年他从美国留学回国从事地质教育事业,至今已整整五十二个寒暑。他是我国地质界中迄今健在的老前辈之一。由于他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地献身于祖国的地质科学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培育出了一批批地质英才;由于他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地质找矿事业和在地质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件件重大贡献,从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在我国地质界享有盛誉。 张伯声教授,曾用名张遹骏,1903年6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在小学期间,他就是一名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3.
正桂林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是广西地质灾害防治的主战场之一。在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个人,哪里越危险他就越往哪里冲,在各类地质灾害救援现场,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发令员’",同事评价他是"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急先锋’"。他穿行于山水之间,守卫一方百姓安宁,他不是武侠电影中扶危济困的"独行侠",却是现实生活中百姓生命的"守护神"。他,就是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党委委员兼桂林分站党支部书记、分站长刘振宇。  相似文献   

14.
<正>在员工的心目中,他是"体察民情、宽以待人"的典范,是"专业过硬、学术精湛"的地质专家,是"公正廉洁、以身作则"的楷模,是"先公忘私、身先士卒"的表率,是"运筹帷幄、统领大局"的掌舵人。他就是孙国庆,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注册岩土工程师,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铁东区人大代表,鞍山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传承与弘扬地质行业"三光荣"的优良传统中,孙国庆投身于地质行业二十五年以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最美地质人"的精神要义,亲自参与完成的工程八十多项,获奖项目近二十个。  相似文献   

15.
果真应了"人儿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昔日一名普普通通的地质工作者,如今成了中国徐悲鸿画院院士、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郑州画院顾问.他工写意花鸟,创作题材广泛,兼收并蓄,不囿于一家一法,尤擅写意牡丹.他,就是被艺术界同行誉称为"安牡丹"、"牡丹王",如今已是河南书画名家五十杰之一的河南省岩矿测试中心退休干部安庆臻.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改革推进年""质量提升年"活动。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承载着经济繁荣和富强的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要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勇立潮头的担当、只争朝夕的干劲、务实高效的作风,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地质环境保护能力,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业36年来,他一直坚持奋战在野外一线,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温套管组件及其保温套管"专利、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就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工程一处总工程师张殿伟。"一辈子只干一件事"1983年,刚满20岁的张殿伟随着四队的一次招工,成为了一名地质钻探工人。从此,他扎根野外一线,一干就是36年。  相似文献   

18.
正27年来,他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项目100余项,各类地质专业报告60多件,参与提交煤炭资源储量近100亿吨;他参与完成河南省重大项目的审查、验收、鉴定200余项;他足迹遍布11个省区,一次次跨越了"情感天山"——他就是首届河南省"最美地质人"获得者、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源环境调查中心总工程师徐连利。让爱扎根1995年、2011年、2012年,徐连  相似文献   

19.
正他,到扶沟县国土资源局上任不到一年,但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已深深感染着每一个扶沟国土人,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倾注在豫东广袤而肥沃的热土上,他一个个清廉自律、执法如山、严于律己的故事令人称道,在扶沟县国土系统传为美谈。他,就是扶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冯存志。"干部守清廉,一身是虎胆;干部不清廉,出口气也短。"  相似文献   

20.
第八届国际矿床会议已于2005年8月18~2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岁末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两个会议虽然性质不同,但却都围绕着地质找矿这一主题,前者为全球矿床地质工作者的一个盛会,研究全世界矿床地质发展,后者却是新的一年,尤其是未来"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