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  柳艳华  石名磊  赵俊明 《岩土力学》2005,26(9):1491-1494
长江口北侧海陆交互相沉积粘性土具有粘粒与粉粒交替形成的互层层理结构特征及粉粒含量高的粒度成分特征。且表现出物理性质指标与力学性质指标互不吻合的工程特性。运用多元统计理论中主成分分析原理,分析了海陆交互相沉积粘性土常规物理性质指标反映其工程特性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将亚砂土隶属于粘性土范畴是不科学的,同时运用液性指数判别其物理稠度状态及推断其工程特性的方法存在不尽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
为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人为土的工程性质,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为土,本文对人为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定义了人为土的内涵,分析了人为土的成因,确立了人为土的分类原则,建立了人为土的工程分类和利用体系。根据人为土的成因,将人为土分成二个大类,五个亚类和十一个种类,并对每一类土的内涵、基本原理、工程性质及其优缺点等进行了详细的分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类人为土的工程利用方案和适用范围。研究成果为人为土的研究和工程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淞江古河道内地基土由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态亚砂土夹轻亚粘土、粉细砂等组成,各工点组成的地基土类型、反映在地震烈度7°时极易产生液化。产生严重液化深度主要在埋深3~10米,埋深10米以下往往仅具轻微液化。故于古河道内拟建建筑物,应重视地基土的液化判别工作,以利于地基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砂砾土和砂土成分不同,两者在相同的波速值时密实度也不同,现有规范对砂土液化的波速判别法不适用于砂砾土,砂土液化的判别结果对砂砾土偏于危险。而我国部分地区砂砾土分布广泛,十分有必要发展砂砾土的液化预测及判别方法。本文根据渭南北湾水库工程基础勘察资料,在前人对砂砾土液化判别方法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剪切波速对砂砾土进行液化判别,为液化土的工程处理提供地质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工程砂砾土液化判别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崔福庆 《地质与勘探》2021,57(3):621-630
为探究青藏工程走廊带楚玛尔河地区冻融土导热系数的基本规律,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了148个冻土试样和88个融土试样导热系数。对楚玛尔河地区黏性土和砂土导热系数的总体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黏性土、砂土导热系数与干密度和含水率之间进行二元回归方程拟合,并分别建立黏性土、砂土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楚玛尔河黏性土导热系数分布较为集中,砂土导热系数离散度高,分布范围较广;二元回归方程对黏性土、砂土导热系数平均拟合优度较低;与二元回归方程相比,以干密度和含水率作为输入因子所建立的楚玛尔河黏性土、砂土导热系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研究成果可有效预测青藏工程走廊带土体导热系数,对冻土温度场计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然沉积中间土的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名磊  张波  洪振舜 《岩土力学》2005,26(11):1753-1756
长江口北岸天然沉积土主要由粉粒和细砂粒组成,其渗透系数介于10-7~10-3 cm/s之间,既不属于完全排水的砂性土,也不属于完全不排水的粘性土,针对这样的天然沉积中间土的我国研究并不多见。通过大量的物理力学试验,探讨了天然沉积中间土的物理力学性状,结果表明天然沉积中间土具有类似于软粘土的物理性质,但原位静力触探试验显示其天然沉积中间土的原位强度却与天然含水量分布在塑限附近的硬粘土差不多。研究结果亦表明颗粒分布对天然沉积中间土的原位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同时采用灰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对这类中间土物理状态指标与力学特征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孔隙比用于亚砂土稠度划分,含水比用于亚粘土、粘土稠度划分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宋飞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11,32(4):1029-1034
土压力是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基本研究课题之一。由于碾压作用墙后填土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并且通常处于主动与被动状态之间的非极限状态。经典的朗肯和库仑土压力理论没有考虑填土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质及挡墙位移效应对于土压力的影响。基于各向异性砂土的等应变增量比系列试验结果建立了土压力系数与与用应变增量比表述的应变约束条件之间所具有的惟一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平动位移模式下各向异性砂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土压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初步表明了其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土工合成材料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相关特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吴景海 《岩土力学》2005,26(4):538-541
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指导土工合成材料的优选和研究加筋机理,以5种国产土工合成材料为加筋材料,它们分别是针刺无纺土工织物、涤纶纤维经编土工格栅、玻璃纤维经编土工格栅、双向塑料拉伸土工格栅和土工网,系统进行三轴压缩试验以比较各种土工合成材料对砂土的加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各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抗剪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不同;(2)无纺土工织物适合用于允许大变形的加筋土工程,涤纶纤维经编土工格栅和塑料拉伸土工格栅均适合用于对变形有较严格要求的加筋土工程,玻璃纤维经编土工格栅适合用于对变形有严格限制的加筋工程,设计时需要较大的安全系数,土工网适用低等级的加筋土工程;(3)砂土对各种土工合成材料侧向收缩的约束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对广州地区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对粉土及其工程性质研究的成果。认为粉土应根据其成因的不同进行其类型的界定,在承载力确定时也应按不同类型分别列出。并认为考虑到粉土的特殊的工程性质,如果根据原位标贯试验结果来统一进行土密度划分和承载力确定将会给试验和应用都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0.
粗粒土冻胀性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的粗粒土,包括碎石土及除粉砂以外的砂类土。粗粒土冻结时水分迁移的特点与细粒土有质的差异。砂土颗粒可以有吸着水但无薄膜水,当粉粘粒含量小于某数值时,砂土中不存在连续结合水膜,因此就不像细粒土那样产生薄膜水正向迁移(水分向冻结面迁移)。相反,由于上部土层孔隙中自由水冻结后体积膨胀,对下层土体内孔隙水产生超静水压力,在有水分排出条件时,使水分反向迁移,即水分离开冻结面。根据博任诺娃所进行的土冻胀试验发现:在冻结粘土中,愈接近冷锋面水分含量愈增加,冻结后试样上部含水量达80.9%,下部含水量只有36.8%,平均含水量为63.9%;相  相似文献   

11.
剪切速率和材料特性对筋-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超  孟凡祥 《岩土力学》2010,31(10):3101-3106
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之间的界面强度参数是加筋-土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指标,筋-土界面的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在界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利用土工格栅、土工织物与砂土的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研究了剪切速率和筋材性质对筋-土界面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不超过一定界限(如7.0 mm/min)时,其对直剪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筋-土界面强度受加筋材料及砂土特性的影响,双向聚丙烯土工格栅和土工织物与砂土之间的内摩擦角与纯砂接近,界面强度较高,而玻纤格栅因其延伸率低和网格尺寸较小,与砂土的界面强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碎石土滑坡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从碎石土滑坡发育的工程地质条件出发,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工程实践,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碎石土滑坡滑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质,滑带土的颗粒成分、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物理力学性质、遇水弱化性质和渗透性质。根据碎石土滑坡发育的工程地质特性,得到碎石土滑坡的工程地质模型、水文地质模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于工程实践中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合物的填充效应和胶结效应增大了能源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使能源土呈现出类似于密实砂土或胶结土的性质。在黏土和砂土的统一硬化模型(CSUH模型)框架下,总结了能源土的力学性质,引入压硬性参量描述水合物对能源土填充和胶结双重作用下的等向压缩特性,引入黏聚强度修正屈服函数并构建了黏聚强度的演变规律,利用状态参数调整剪胀方程,反映能源土剪胀、软化等特性对密实度的依赖性,从而建立能够描述能源土强度、刚度、剪胀与软化等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编制了模型的测试程序,把模拟结果与能源土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能源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剪缩硬化和剪胀软化等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黏性土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日庆  廖斌  吴渐  畅帅 《岩土力学》2013,34(1):148-154
经典土压力理论只能计算挡土墙位移达到极限状态时的土压力。为了更贴近工程实际,需要发展非极性土压力理论,但以往的研究仅限于砂土。对于黏性土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黏性土的应力莫尔圆出发,推导了介于初始状态和极限主动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黏性土的内摩擦角? 随墙体位移变化的关系公式;同时考虑了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 和黏聚力cw的影响,根据黏性土应力莫尔圆的几何关系得到了土体黏聚力c与墙体位移的关系;最后应用水平分层法求得了非极限状态时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与模型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基本吻合。研究表明,计算方法对于计算黏性土在非极限状态时的主动土压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实际工程中也具有相应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饱和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土体中含水量的变化常会引发各种工程问题。研究表明 ,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土的组成、结构和应力状态 ,还与土中的吸力密切相关。非饱和土的土 -水特征曲线表达了土体中含水量与吸力的关系 ,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化学改性土的工程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研究成果和课题组工作的基础上,确立了化学改性土的分类原则,并将其分为5类:即无机类改性土、有机类改性土、无机有机复合类改性土、化学物理类改性土和污染土;给出了各类土的定义,并对它们的成因、工程性质、机理、用途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5类化学改性土具有各自的工程性质特点和形成机理,并适用于不同的工程用途;其改性效果取决于改性材料的性质、被改性土的性质以及改性工艺等,其中化学-物理类改性土的工程性质最具有优势,而污染土一般不能满足工程的环境和强度要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后,才能作为工程材料使用.化学改性土在环境岩土工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含浅层生物气的砂土是一类特殊的非饱和土,由于此类砂土中含有封闭的生物气,生物气的存在对砂土的工程性质影响较大,使其有着有别于一般饱和砂性土的特殊工程特性。采用孔压静力触探仪,对砂土是否含有生物气进行了初步判别,然后对生物气释放前后砂土的承载性能进行了现场和室内试验对比研究,认为在含气砂土不发生渗透破坏的情况下生物气的缓慢释放会提高砂土的承载力,对砂土上部建筑物的稳定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土的工程性质与其生成年代、形成方式和后期的演变条件有关,一般说来,同一成因类型的土具有某些相近的工程特性.根据土的特性,在总结了大量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规范)[1]将粘性土按其堆积年代划分为三大类.第四纪晚更新世(Q_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定为老粘性土,全新世(Q_4)沉积的粘性土  相似文献   

19.
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是实际工程中经常需要用到的重要数据,影响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的主要因素就是土本身的性质。静止土压力系数是土的工程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土的工程性质与土的微观结构联系紧密,土的许多工程性质可以从土的微观角度进行解释。通过研究静止侧压力系数K0与土的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静止侧压力系数K0与微观参数中的等效直径、数量、形态比关联不大,而与圆度比较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表土层以下的浅层土中,低塑性土(轻亚粘土,亚砂土)分布广泛。由于低塑性土都具有以粉土颗粒(粒径0.05—0.005毫米)为主,粉砂粒(粒径0.1—0.05毫米)为次,粘土粒(粒径小于0.005毫米)含量少的颗粒组成特征,故分别采用塑性指数(IP)和颗粒组成资料作为土的定名判别标准,对上海低塑性土进行分类定名时,往往会出现定名不一致的矛盾。且由于定名的不当,也曾给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带来一些困难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