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通过对单层,薄五层及煤层分叉的煤层反射波数学模型剖面的分析,发现薄互层及分叉煤层的地震反射波面貌与单层煤层反射波面貌相比有着较为复杂的变化,正确认识其反射波的基本特征对煤层深度和构造形态的准确解释及地震资料的合理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解释煤层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解释煤层厚度的方法,为直接利用煤田地震资料确定煤层厚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利用煤层厚度与煤层反射波动力学特征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定量描述,便可根据地震资料求出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3.
多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在煤厚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解释成果进行多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通过层位标定确定煤层所对应的波阻抗层,然后提取该波阻抗层的厚度并与钻孔见煤点处的煤层厚度进行拟合匹配,最终得到三维地震测区的煤层厚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多煤层区采掘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煤层间小断层特征的比较研究,论证了煤岩层岩性、厚度及组合在煤层小断层发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岩层力学性质”的概念,对多煤层开采矿井中小断层的研究和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规律及其对煤层、煤质、瓦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卧龙湖煤矿钻孔揭露的岩浆岩资料,通过对其岩性、侵入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岩浆侵入的规律及其与构造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煤质、煤层瓦斯等的影响,对煤矿建井及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测井资料预测煤层瓦斯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亚林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3):33-33,39
将测井资料中视电阻率及伽马伽马与实验室分析出的煤样瓦斯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进而运用其预测出其他煤层瓦斯含量并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对比,误差较小。证明用测井资料预测煤层瓦斯含量是可行的,从而进一步推广了测井资料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陆相成煤环境及断陷构造特点,致使二连盆地内煤层具有层数多、间距小、厚度横向变化大、标志层少等特点,利用钻探资料进行煤层对比难度大,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对煤层、煤质评价及煤炭资源量估算。考虑到研究区煤层赋存特点,利用三维地震成果,对该区进行了煤层辅助对比,其结果与原有7个钻孔煤层对比成果存在差异。通过三维地震层位对比与构造解释方案的核查,结合波阻抗反演结果和测井资料重新解释,认为三维地震的煤层对比是合理的。该实例表明,综合利用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解释和波阻抗反演等,可有效提高煤层对比的可靠性,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阶段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沙县禹漠勘查区地质背景及区内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资料,对区内各煤层的煤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并分析了区内煤中硫分、灰分含量变化,通过对煤层灰分和硫分的成煤环境控制分析,确定其成煤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金沙县禹漠勘查区龙潭组各煤层均为无烟煤,变质程度高,其中4、7、9号煤层灰分、硫分含量普遍低于13、15号煤层;研究区各煤层硫分含量主要以硫化铁硫的形态存在,占比达76.91%,表明这些煤层中黄铁矿硫含量是导致煤层硫分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煤灰成分元素氧化物含量在纵向上变化规律反演的沉积环境与硫分、灰分分析的成煤环境一致,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13、15号煤层为泻湖相的泥炭沼泽成煤环境,总体受海水影响程度较大,古气候环境为潮湿,4、7、9号煤层为潮坪相的泥炭沼泽成煤环境,总体受海水影响程度较低,古气候环境为潮湿-半潮湿。  相似文献   

9.
这里综合应用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有利煤层气储层分布区的预测。在研究中,有效应用测井资料,根据SMB工区3号主力煤层及其上部小煤层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纵向组合分布及其分类,结合煤层与围岩间的物性差异所引起的地震振幅横向变化特征对煤层的横向展布进行预测。通过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选择地震均方根振幅属性进行SMB工区煤层分布区地震相带的刻画,地震相带边界明显。综合分析试验区沉积地质背景,有效应用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进行试验区地震相、沉积相的描述,优选了有利的煤层分布区即三角洲分流间湾沉积区,实现了煤层气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许福美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5):17-18,31
根据福建省顶峰山井田的钻孔资料和已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井田构造特征和煤层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井田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重要手段,而突出区域特殊的地球物理特征为这种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实验室测试资料表明:突出煤层的地震波速度约为正常煤层的1/3,因此煤层突出区域具备利用地震技术进行检测的物性条件;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煤与瓦斯突出部位的煤层地震反射波的传播时间、能量和频率特征,与正常煤层存在明显差异;实际资料表明,煤层突出地段在地震资料上出现地震波至时间加长、振幅减弱、频率降低等特征,这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初步分析认为:地震资料的时间、振幅和频率变化等特征,可以作为利用地面地震圈定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2.
对煤中锗矿化若干问题的思考——以临沧锗矿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瑞忠  毕献武 《矿物学报》1997,17(4):364-368
本文在综述煤中锗矿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临沧锗矿为例,深入讨论了在煤系地层中形成超大型独立锗矿床的特殊条件。结果表明,煤是锗成矿极有利的围岩,煤能否富集锗主要取决于有无富锗流体与煤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波  方军 《吉林地质》2011,30(4):44-47
以煤田探采、AMT及野外勘查资料为基础,对湾沟西内的煤层分布规律,构造演化对煤层聚集与改造的控制作用及找煤方向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湾沟西煤层的聚集和保存受构造的形成和后期演化影响较大;湾沟向斜核部的厚层灰岩下赋存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4.
依据视电阻率、伽马—伽马、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等测井曲线在不同岩性地层的响应特征,结合钻探成果和煤样化验资料,对贵州省盘县北部某井田含煤岩系进行综合对比。通过对多个钻孔测井资料分析,归纳出该区识别不同煤岩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组合类型,确定了该区煤岩层对比的标志层位,据此对该区T1f/P3l地质界线进行了圈定,以及煤岩层对比与断层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西南地区矿井薄互煤层中透射槽波探测断层的可行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攀枝花煤业集团某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地质资料建立不含夹矸、含3层夹矸、含3层夹矸和断层的3个薄互煤层的地质模型,通过三维弹性波正演模拟分析槽波的波场特征和频散特征,总结振幅衰减系数成像在薄互煤层中槽波探测断层发育位置及延展方向的有效性;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了透射槽波在薄互煤层中的传播速度及频散特征,以及断层、夹矸对槽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薄互煤层中透射槽波探测,断层在影响薄互煤层槽波传播中占主导作用;0.5 m以下夹矸对槽波的发育和能量成像影响不大;在煤厚相同的情况下,含夹矸层状模型相比不含夹矸层状模型的槽波主频低,槽波对煤厚2 m、夹矸厚度0.5 m以下的薄互煤层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探测。透射槽波可在薄互煤层中探测断距大于1/2煤厚的断层位置、走向及延展长度,可为西南地区薄互煤层中构造探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1:5万地质填图和钻探验证为基础,经分析研究塔里木托云盆地的地层特征、聚煤期、古地理环境,从而建立起该区的沉积模式,总结出该盆地煤层发育于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地层之中,含煤11层,煤层为不稳定发育,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对进一步找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煤中镓的成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煤炭资源勘探中获得的5079件煤样实测数据,对全国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煤中Ga进行了资源调查,建立了煤中Ga成矿前景评价方法,固定了煤中Ga的地球化学异常,预测了煤中Ga的资源状况及其分布规律,初步讨论了煤中Ga“矿床”的规模和成矿前景。结果显示,评价区煤中Ga尽管总体上没有达到边界工业品位,但某些勘查区某些层煤中存在Ga的地球化学异常,某些煤层通过初步“选矿”或提取可使Ga得到相当程度的富集,表明区内煤中Ga有一定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东胜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田,具有含煤层数多、厚度不均、层间距不稳定等特点,勘探区内地震反射波追踪对比存在多解性,严重影响了煤层的追踪对比。为破解该难题,对东胜煤田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了以模型为基础的多井约束岩性宽带反演,即:利用该勘探区的地震数据资料、对煤层反射波解释层位、断层数据,结合测井数据、岩性柱状数据及其它地质资料,进行多井约束下的二维叠后反演,对所得到的反演数据体再依据反演原理,结合已知测井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反演,最终得到能够反映岩性变化的波阻抗数据。对波阻抗反演数据进行煤层追踪对比解释,准确圈定出区内煤层的赋存范围,并合理解释了煤层分叉、合并、尖灭及厚度变化等地质现象,取得了较为可靠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东胜煤田锡尼布拉格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层层数较多,且钻孔间距较大,煤层对比难度较大。根据区内勘查成果结合区域资料,采用煤层组合宏观结构、沉积旋回、地震波阻抗追索、测井曲线特征、标志层、煤层间距及煤层结构对比法等综合手段进行煤层对比,使3-1、4-1、4-2、5-1、5-2主要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可靠,3-2、3-3、4-1下等次要可采煤层和不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基本可靠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新疆沙尔湖煤田煤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湖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含煤性以及其组合特征,将西山窑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可采煤层均分布在中段,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6~27层,可采煤层总厚114.35~139.90m,根据各煤层之间的沉积间距及其与上、下岩层的旋回韵律,又将其划分为Ⅰ、Ⅱ、Ⅲ煤组。以大量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了主要含煤层段的岩相组合特点,揭示了各煤层间的差异及组合特征,利用有效的对比方法,特别是数字测井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对可采煤层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保证了层位对比的正确可靠,并解决了勘查工作中终孔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为正确划分煤系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