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满足室内高精度定位的需求,采用无线局域网物理层细粒度的信道状态信息来建立一个使用信号强度层次化排序集合的单信标定位算法。算法利用室内多径效应导致不同信道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值不同的特性,来建立不同信道之间关系的指纹库,从而确定一个位置。实验结果表明仅仅使用单个信标的信道状态信息值的指纹定位算法的定位性能明显好于使用接收信号强度的定位算法,平均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95m。  相似文献   

2.
针对仅利用无线信号源和其发射信号强度定位会丢失待测位置与信号源之间固有空间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已知位置接收信号源发射的无线信号强度测量未知点的低成本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深入分析了待定位点和无线信号源以及信号覆盖范围之间的空间关系,充分利用RCC-8空间关系模型进行无线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融合空间拓扑关系的基于无线信号强度的室内定位方案能够优化定位流程,并在测得位置中反映待测点和信号源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Wi-Fi信道状态信息(CSI)中包含丰富的特征信息,使得基于CSI的指纹定位方法可以构建更高维度的特征以改善定位精度,但指纹特征中的冗余信息也导致构建的指纹库存储量大、建立定位模型的时间开销变大以及实时定位计算量大等问题. 对此,提出使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原始指纹特征进行降维,而后利用序列最小最优化算法(SMO)建立降维后特征与对应位置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位置预测. 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在有效克服上述问题的同时,平均定位误差为1.25 m,定位误差在2 m之内的累计概率可以达到97%.   相似文献   

4.
商用WiFi接收模块可以提供比接收无线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更细粒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利用3根天线获取CSI进行方位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估计已成为现实。利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将2根天线拓展为60个虚拟天线阵,将前向平滑算法拓展到二维前向平滑算法。利用仿真的非相干信号源和相干信号源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只利用2根接收天线的前提下也能实现基于商用WiFi信号的方位角的AOA估计,所提出的2根天线的虚拟天线阵模型和二维前向平滑算法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5G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具有丰富的特征信息,是一种理想的指纹定位信号,但信号质量易受环境干扰,对定位性能影响较大.为了分析不同因素对5G信号质量和定位性能的影响程度,本文首先阐述了5G信号特征和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定位算法,分析了数据采集时终端的高度、方向、人体遮挡等因素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测试了廊厅、小办公室和中型会议室三种场景下的定位性能.结果表明:5G信号质量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在干扰较小的情况下,基于5G CSI的位置指纹定位算法在三种场景下的定位精度分别为0.93 m、1.46 m和1.94 m,能够满足大多数室内定位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WiFi的定位技术中,对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的平稳性要求较高,本文在分析室内WiFi信号强度统计特征的前提下,以Friis传输方程和运动学方程为基础,利用抗差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信号强度,达到了信号平滑的目的,从源头上为WiFi定位精度提供保障,定位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室内WiFi指纹定位一般取接收信号强度定位技术RSSI信号特征的平均值作为其定位特征值,但由于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平均值并不总能准确地反映RSSI信号特征。选取不同的RSSI信号特征值,即平均值、众数、中位数和最大值,通过实验数据比较分析不同RSSI信号特征值对WiFi室内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值作为RSSI信号的特征值用于指纹定位,相对于中位数、众数和最大值等特征值,其定位精度并没有改善,而且稳态环境下其定位结果不如最大值理想,为后续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RSSI不同信号特征值的融合算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室内定位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室内距离的精确确定。基于WiFi信号强度确定室内距离的技术主要是利用WiFi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发生衰减的原理实现位置推算。根据室内WiFi信号强度随距离变化这一物理特性,基于对数-距离模型,通过对实测信号强度(RSSI)与距离进行拟合,构建了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室内定位多项式模型,并对其进行精度评定,实现了模型的优化,提高了信号强度转化距离的精确度。结果表明,采用对数-距离模型和对数拟合模型计算距离与真实距离的平均偏差为0.73m和0.56m,新设计的信号强度-距离多项式模型解算结果平均偏差为0.26m,优于之前两种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斗室内导航伪卫星信号传播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场所因建筑物的遮挡,卫星导航设备无法接收导航信号而失去定位能力,伪卫星可以通过发射类似导航信号的方式独立进行定位。针对伪卫星信号在室内传播面临的功率衰减、多径衰落等问题,该文在经典室内通信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伪卫星信号室内传播的应用环境和约束条件,建立了伪卫星信号室内传输的信道模型,并对伪卫星信号功率以及路径损耗、多径传播模型进行了计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及莱斯分布多径模型可准确描述室内伪卫星信号的传输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WiFi室内定位技术由于其成本低、易部署的特点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RSS的WiFi室内定位由于受到室内环境复杂、动态变化性强的特性,位置估计精度和可靠度较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置融合定位策略进一步改善基于RSS的WiFi室内定位的精度。新的位置估计策略融合三种AP选取策略的位置估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位置融合定位策略能够提高位置估计的精度,同时保证定位结果的可靠性,其整体定位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伪卫星的改善GPS几何精度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和周边环境的日益复杂,高精度GPS导航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定位卫星的数目和几何布局,而几何精度因子(GDOP)正是衡量定位卫星几何布局优劣的量度。文章从几何精度因子着手,从理论上证明了伪卫星对GPS系统GDOP的改善,分析了伪卫星数量对GPS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借助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GPS导航定位中,伪卫星能够显著增强卫星几何图形结构、提高测量精度、改善精度因子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可在一定区域内向大量用户同时提供精确可靠的实时差分定位信息,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介绍了渠道纵横断面测量中的CORS测量方法、常规RTK测量方法和全站仪测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合一个基于CORS的渠道纵横断面测量实例,进行了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类似的测量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因子图作为一种表示因式分解的建模工具,在编码领域、统计学、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子图在导航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步发展起来.与单一导航系统对比,组合导航系统能够提供更精确、更具鲁棒性的导航结果,但是因其各个子系统的误差特性与工作频率不同的特点,增加了导航系统的设计复杂性.基于因子图的组合导航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导航信息融合中的传感器异步问题且实现对多传感器的灵活配置,使得系统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在非线性量测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效果.导航系统中的状态估计以及信息融合问题可以使用因子图模型表示,基于因子图的和 积算法是组合导航信息融合的主要算法.本文对因子图及其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1)因子图的数学理论基础及其相关应用领域;2)因子图在定位与导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卫星导航定位过程中,当辅助式定位算法在信号质量不佳时,利用更多的观测卫星数据进行冗余计算,能够补齐缺失的信号时间并得到定位结果. 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采用了混合卫星星座,有一类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具有24 h可见、轨道高覆盖面大、信号功率强等优势. 论文分析了在特殊情况下,只能接收到GEO卫星时的辅助式定位算法以及算法的性能差异. 结果表明:在没有高程等先验信息辅助的情况下,直接使用5颗GEO卫星也能获得一定的定位精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地籍测量中,单一系统无法满足定位要求,组合定位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和GPS组合定位应用最为广泛.在卫星信号受到干扰失效区域,系统进入纯SINS解算,定位误差会逐渐累积,无法满足定位精度要求. 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辅助的组合定位算法. 根据LSTM神经网络能够有效运用于长距离时间序列的特性,在GPS有效区域,用卡尔曼滤波(KF)算法对SINS/GPS信号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精确定位信息,同时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GPS和SINS输出信息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在GPS失效区域,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预测GPS位置信息,使得系统能继续用卡尔曼滤波器滤波. 最后结合地籍测量特点,设计了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在GPS信号失效时可以有效抑制系统误差发散、提高定位精度,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依然可以满足定位精度要求、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基于行业用户需求而建立的集中式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模式在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服务多样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大众用户的精密定位需求。结合云平台技术,提出了云定位的概念,通过综合管理和整合各类定位资源,实现多种定位手段的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和优化配置。给出了云定位的架构图,并讨论了GNSS网络RTK,GNSS广域精密定位,Wi-Fi定位,通信基站定位等多种手段在定位云上的综合和服务实现。云定位在可扩展性、可靠性、系统维护成本以及用户使用灵活性等方面都具有传统的精密定位服务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云定位,用户不仅可以获取各类精密定位服务,还能实现多种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定制个性化的应用;为精密导航定位的大众化普及提供有效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时代的到来,以毫米波通信为代表的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5G毫米波信号的带宽大、频率高、时延短,并且信道稀疏,所以能够为基于到达时间(TOA)和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值,有利于实现高精度的室内定位. 研究了三种应用于室内的5G毫米波TDOA定位算法,并结合卡尔曼滤波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与比较. 结果表明,基于5G毫米波的室内静态定位精度可达0.2886 m,动态定位的精度可达0.6076 m.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s expected to play an integ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arth; however, the GPS cannot provide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in regions where a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spends their time, that is, in urban and indoor environments. Hence, alternate positioning systems that work in indoor and urban environment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achieve the vision of digital earth. Wi-Fi-based positioning systems (WPS) stand out because of the near-ubiquitous presence of the associated infrastructure and signal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The WPS-based fingerprinting is the most widely adopted technique for position determination, but its accuracy is lower than that of techniques such as time of arrival and angle of arrival. Improving the accuracy is still a challenging task because of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propagation of Wi-Fi signals. Here, a novel server-based, genetic-algorithm-optimized, cascad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ased positioning model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tested in 2D and 3D indoor environments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The model is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on a real Wi-Fi network, and its accuracy is found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well-known techniques. A mean accuracy of 1.9 m is achieved with 87% of the distance error within the range of 0–3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