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下列情况:矿心采取率低,需要中途补采矿心;冲洗液漏失,漏失部位距离孔底较高,需要中途堵漏;钻孔弯曲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中途进行纠斜或偏斜;要求分层封闭目的层等等。由于在离开孔底的部位,因此需要“架桥”,以便在预定位置进行工作。关于“架桥”方法,各地有很多成功经验,如钢丝、簧片倒刺塞,竹片架桥法,木塞挤夹法等。但是往往由于孔内情况的差异,或在操作上造成麻烦,或“桥”架得不牢靠,而导致施工  相似文献   

2.
在钻孔施工中,“架桥”工作是经常进行的,例如定向钻进或偏斜补取岩矿芯等通常都要先进行“架桥”.根据以往的经验,“架桥”的方法大多用木塞、草把或竹筋草塞等传统方法.但采用这些方法架出来的“桥”强度小、牢固性差,承受不了多大的力量而在施工中往往会发生位移.特别在较软岩层中使用这些方法“架桥”,更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在钻孔灌注桩成桩工艺中,初灌时普遍采用剪塞法。笔者在多年的施工实践中,认为剪塞法存在以下缺。《:(1)隔水塞每桩至少一个,需专门制作,费工、费时;(2)具有堵管隐患,可导致初灌失败,特别是在较深孔中;(3)初灌量大时,隔水塞强度要求高,巨不易悬吊。为此设计了  相似文献   

4.
我们施工的钠质膨润土普查孔,地层较软,采用合金钻进,用泥浆作冲洗液,孔径较规整,孔壁较光滑,起初封孔“架桥”采用稻草、木楔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后试用铜丝绳“架桥”,屡次成功。现将在ZK344和ZK347孔用钢丝绳“架桥”的方法介绍如下:1.先将直径为15.5毫米的废钢丝绳截成0.25~0.3米和1米左右长,然后将其6股松开成单股。前者  相似文献   

5.
朱道根 《探矿工程》1992,(6):29-29,45
水库进行帷幕灌浆工程施工时,压(注)水、冲(洗)孔、灌浆等工作是其基本的工作内容,实现这些工序的关键工具是止水塞。因此止水塞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笔者根据不同的帷幕灌浆工程类型,设计出一种可供多道工序使用的止水塞。经若干工程使用证明:该止水塞能满足不同的灌浆要求,止水效果好,成功率高,且具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体积小,可拆性好,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开口管桩因为土塞效应的存在,其施工力学机理比实心桩要复杂。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测得整个桩周土体的位移场以及土塞的具体情况。利用透明土技术,模拟不同桩径,壁厚的开口管桩的沉桩过程,得到管桩外侧土体的全部位移场,并观测到土塞高度的变化、土塞中土颗粒的位移向量场和土塞土颗粒位移中性面。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截面尺寸的管桩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区域的横向范围与管桩内径与壁厚的比值(r/w)成反比,且每施工2倍管桩外径R深度,横向影响范围扩大67%;当外径相等时,r/w值相差150%时,土塞高度相差186%;土塞效应和桩径无关,和r/w有关;当壁厚保持一定的同时,土塞高度变化量约为管桩内外径比(R/r)的改变量的2倍;土塞达到完全闭塞状态时还会发生桩端土体的剪切破坏,从而管桩内腔涌入新土形成新的土塞。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隔水球塞的归纳,分类及对比,提出 了导管水下初灌砼用水球塞的最佳方案。对施工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鄂西北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除自然因素外,多与人为活动密切相关。由于山区公路建设需劈山填谷,架桥及修隧道,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大。因此在山区建设公路时,在选线、野外勘察、图纸设计以及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否则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其结果是有的加大了工程投资,有的造成各类工程性能部分甚至全部失效,有些问题可能到了工程建设完毕后多年还在对环境造成影响,如不当的弃渣造成泥石流或水库及河道淤塞等。文章主要对公路工程在山区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列举了具体事例,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防治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海宾 《探矿工程》2009,(Z1):200-201
松散层大口径深水井施工难度大,易产生孔壁坍塌、填跞"架桥"、泥浆渗透含水层造成洗井困难影响出水量等问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施工比较顺利,达到了甲方的肯定。现将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作下简介。  相似文献   

10.
罗晓斌  罗凯 《探矿工程》2012,39(10):23-25,31
偏心楔是定向钻进技术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偏心楔钻进技术的关键工序是孔底架桥和在硬岩地层过楔面钻进技术。通过生产、科研相结合,对液压金属孔底塞和金刚石钻头进行了改进研究,经过几年的生产应用和3个钻孔应用效果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魏建周 《探矿工程》2009,(Z1):318-323
小湾电站坝肩地质缺陷主要采取建基面混凝土槽塞置换和地下洞塞加固措施,抗力体洞塞开挖在地质缺陷中,且置换洞塞平面交叉及立体分布十分复杂,为确保置换洞塞开挖安全,监测项目在施工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监测项目的实施情况,重点分析了施工期利用监测反馈信息评价开挖和支护方案优劣和实际施工情况的安全性,并借以指导施工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活塞洗井过程中,由于打破井管而造成堵埋活塞事故,一般处理采用卡钻硬提硬顶,很少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某生产井施工中,用活塞洗井时,由于活塞顶端打破井管,填砾砂泥进入井内,将活塞堵埋住,上下不能活动,把抽筒活塞“埋死了”。开始想用空压机抽水清理井内沉积物的方法来清除进入的堵埋物,但结果并未能够  相似文献   

13.
在水文钻孔中结合地质勘探的需要施工分枝定向孔,可以扩大受控定向钻探的应用范围。我们根据水文钻孔口径大的特点,将水文孔作主孔,钻到一定孔深,先施工分枝孔,最后完成主孔。实践证明:不仅可节约时间,还可避免由封孔架桥质量不好而引起的事故。一、地质要求与设计1.地层及要求 龙门山矿区地层主要有:角砾岩、闪长岩、矽卡岩、磁铁矿、铜矿等。岩石可钻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研究冲击碾压过程中松散堰塞坝料的细观密实机制,基于自行设计的可视化冲击碾压模型装置及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了不同冲击碾压参数对堰塞坝料地基的表面变形、内部变形及颗粒位移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冲击碾压加固过程是冲击和碾压两者共同作用,由于水平冲击作用,冲击点下方地基的变形具有非对称性。“高速轻轮”的施工参数会强化冲击效果,弱化碾压效果,造成地基表面平整性差。堰塞坝料冲击轮加固过程中的最大位移发生在三边形冲击轮圆弧面较平滑处与土体接触时,随后由于模型冲击轮重心上升,地基出现部分弹性回弹。提高冲击轮的牵引速度能够促进冲击能量向深层传递,但水平影响宽度有限;提高冲击轮的质量则能促进能量向两侧水平方向传递,但影响深度有限。对于模型试验的易贡堰塞坝料地基,冲击碾压最佳牵引速度约为0.75 m/s。结果可为堰塞坝料地基的冲击碾压浅层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脲醛树脂凝固硬化快的特点,在抽水孔施工穿过松散岩层换径后,不进行封闭止水而先下套管,然后继续钻进达到设计目的。在抽水前用海带或胶囊托盘止水器“架桥”封闭换径外,而后用脲醛树脂将套管底进行封闭止水(见附图),加快了封闭止水速度,提高了封闭止水质量。  相似文献   

16.
U型井在煤层气资源开发中逐渐得到应用,但沿煤层顶板钻进的U型连通井在国内尚属首例。该在进行二次贯通时,由于套管下深距洞穴太远而形成过长水泥塞、固井候凝时间过长而水泥强度太大的原因造成了第一次二次贯通失败。针对这种情况,现场采取在洞穴直井处三级扩孔方法,最终实现了二次贯通,对在扩孔时技术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对以后施工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岩土力学》2017,(4):993-1002
与实心桩相比,由于土塞与管桩内壁复杂的相互作用,开口管桩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更为复杂。因此,需深入研究考虑土塞效应时的管桩-土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首先,考虑管桩的横向惯性效应及其黏性性质,采用Rayleigh-Love动力杆件模型和附加质量模型建立了桩侧土-管桩-土塞系统的纵向振动控制方程。进一步,采用积分变换和阻抗函数传递技术,分别得到了任意荷载形式下管桩桩顶速度频域响应的解析解以及半正弦脉冲激励作用下桩顶速度时域响应的半解析解。最后,通过与现有解及模型试验的对比研究验证了理论解的合理性,并研究了管桩设计参数对桩顶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管桩其他设计参数不变时,管桩截面尺寸越大或长度越小时,应力波传播过程中的弥散效应越明显。对于同样外半径的管桩,壁厚越大时,越容易检测到土塞顶部界面及桩尖传来的反射信号,就能对管桩的施工质量进行更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王宏 《探矿工程》1981,(3):40-41
封孔是钻探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钻孔封孔有全孔封闭和分段封闭,在进行钻孔分段封闭时,为了使封闭位置准确,需要下入隔离塞用以承托水泥浆。隔离塞在孔内固定的牢固程度,对封孔质量有很大关  相似文献   

19.
江垭水电站尾调室第Ⅳ层由于施工通道和施工机械的限制,在开挖时采用了深度达18m的一次深孔爆破施工技术,取得了成功。介绍了该层的施工方法和具体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20.
堰塞坝是由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形成的天然坝体,不同于人工土石坝,堰塞坝坝体结构松散,颗粒级配不均匀,在较高水头作用下坝体可能发生渗透破坏而导致溃坝,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由于堰塞坝存在较大粒径颗粒,常规的渗透试验装置难以满足要求,本文研制了直径为60cm的大直径渗透试验仪,进行了不同堰塞坝级配材料的渗透破坏试验,并探讨了堰塞坝体材料渗透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堰塞坝材料的渗透破坏形式取决于材料级配,粗颗粒含量较多时为管涌破坏,细颗粒含量较多或粒径缺失时为流土破坏;(2)堰塞坝渗透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主要取决于细料填充粗料孔隙的程度,单独使用不均匀系数或曲率系数不适用于评价渗透系数的变化;(3)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用于堰塞坝渗流破坏形式的判别公式,并推导出堰塞坝管涌破坏的临界水力坡降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