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柳德荣  谢国柱 《地质与勘探》1994,30(4):72-75,62
柏树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活动,次为围岩中元古界九岭群,成矿元素组合与围岩九岭群的元素组合不同,矿石硫来自深部岩浆,成矿流体为富K^+,Na^+,HCO3^+,Cl^-的高温岩浆热液,矿床形成于低压、弱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2.
东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工准噶尔库布苏金矿床岩脉与金矿成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怀忠  孙华山 《岩石学报》2000,16(4):595-601
库布苏金矿床的三个金矿带均产于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为了研究这些岩脉与金矿的成因关系,测定了含金石英脉中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分、盐度和H2O的氢氧同位素,分析了含英脉和相关脉岩及围岩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发现石英流体包裹体属有较高的均一温度、低盐度、富CO2的还原性流体,其阳离子组合为Ca^2+〉Na^+〉K^+或Na^+〉K^+〉Mg^2+,阴离子组合属Cl^1〉SO4^2-〉F^-型,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东部变质岩中的角闪石分为角闪岩相岩石中的和麻粒岩、榴辉岩中的,均属钙质角闪石。角闪石的Mg、Ca含量主要受寄主岩石控制,而Si、AlⅣ、AlⅥ、Ti、(Na+K)含量主要受变质温压条件控制。随变质温度的增高,AlⅣ、Ti、(Na+K)增高,Si减少,随变质压力的增高AlⅥ增高。低角闪岩相的角闪石形成于520~600℃、0.46~1.04GPa的温压条件下,高角闪岩相的角闪石形成于650~700℃、0.75~0.89GPa的温压条件下。麻粒岩和榴辉岩中退变质阶段的角闪石主要形成于中压相系角闪岩相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高山河地区金矿受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基底与中元古界蓟县系高山河组碎屑岩盖层之间的区域不整合面及其叠加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形成于中低温中浅成环境,成矿流体为低盐底密度,成为以Na^+、K^+、Cl^-、Ca^2+为主,金矿形成于中性-弱碱生还原条件。热液上到浅部,由于温度压力和二氧化碳逸度降低,并与围岩交代反应促使金在整合面附近的断裂中充直成矿。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多伦县沸石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嘉  林文元 《矿物岩石》1998,18(1):17-22
本文首次报道内蒙古多伦县的白石头沟口和二等泉两个矿区的沸石岩特征。研究区沸石岩的矿物组合为斜发沸石、蒙脱石、长石、鳞石英、石英和少量的丝光沸石。沸石岩化学成分比较稳定,两个矿区沸石岩的SiO2/Al2O3比值均在5.6左右,属高硅型沸石岩;白石头沟口沸石岩w(K2O)>w(CaO)>w(Na2O);二等泉沸石岩w(CaO)>w(K2O)>w(Na2O),属钙-钾型或钾-钙型沸石岩。沸石岩平均吸铵量约为94×10-2mmol/g,阳离子选择交换性能表现为K+>Na+,Ca2+>Mg2+。多数沸石岩的热稳定性可稳定至700℃不破坏结构。酸碱度平均值为7.34~7.75。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与胶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对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小秦岭和胶东地区夺型金矿床的矿化类型和成矿流体的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些区别。小秦岭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具更高的CO2/H2O,较高的K^+/Na^+和F^-/Cl^-,这与该区的成矿压力较高,容矿主岩以相对贫K^+,F^-的斜长角闪岩和灰色片麻岩类有关。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横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随继  黄杏珍 《沉积学报》1997,15(3):153-157
本文根据粘土矿物的类型、含量和组合特征了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横向分布规律,发现上、下第三系尽管伊/蒙间层粘土、伊利石这两类主要粘土矿物从湖盆的边缘向中心分别呈现减小和增大的趋势,但其含量对比及矿物组合显然不同,下第三系以伊利石为主,主要有I+有序I/S+Ch+K组合,其次为不含高岭石的组合;上第三系,湖盆边缘相带以I/S间层为主,并主要呈现无序I/S间层+I+Ch+K组合,湖盆中心相区则与下第三系类似,但I/S间层的含量却要高一些。上述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状况、不同的母岩类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强度等。  相似文献   

9.
C^++重载技术在物化探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正交多项趋势分析算法为例,描述了在DOS操作系统下,当数组占有字节数大于64K时,利用C++重载技术进行地球物化探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入侵过程中水-岩间的阳离子交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给出了对海水入侵过程中水-岩间阳离子交换的野外监测结果和室内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过程中,水-岩间发生了阳离子交换作用,且以Na+与Ca2+交换为主,其次是Mg2+与Ca2+交换,而K+与Ca2+交换很少。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日趋发展和信息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许多勘查设计单位原有的工程资料管理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各方面工程实践的要求,使用先进的工程资料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系统是一卜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及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文章结合鹧鸪山隧道这一重大工程,利用visual Basic和Access开发了一个适用于广大工程建设资料管理的软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解决了以下问题,即利用WinRAR软件实现文,牛的压缩及解压缩,利用SQL语言实现文件多种查询方法。通过调用文件存放地址实现文件的打开功能。工程资料卡当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将解决工程实际中存放、保管资料的各种问题,消除了传统资料保存方式的弊端。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使用方便、查询快捷等优点,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钻孔倾斜仪监测在塘角村1^#滑坡预警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塘角村1^#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Ⅲ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地表宏观变形调查。2007年4月滑坡开始出现变形;其中滑体深部位移由钻孔倾斜仪监测,最早发现滑体变形,随后地表位移GPS监测滑体出现变形,同时滑体地表出现裂缝,滑体局部产生溜滑现象;文章通过滑体深部位移实测监测数据纵向分析,结合与其它监测方法(GPS)监测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印证,判断钻孔倾斜仪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阐述钻孔倾斜仪监测在塘角村1号滑坡预警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48个监测站点,36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泰安市农村人畜饮水水质进行了评价。摸清了泰安市农村人畜饮水水质构成、超标参数、分布规律和污染原因,分析出泰安市农村地下水化学异常区、高氟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监测的基础是获得大量可靠的现场数据。因此,在地质灾害监测中采用了大量的监测仪器设备。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如果依然沿用在仪器中将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混在一起的开发模式,那么将对仪器的维护、升级等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现在比较流行的嵌入式系统有Linux、Vx Works、QNX、Palm OS、Win CE、uC/OS-II等,这些系统各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从综合性方面考虑,以开放源代码为基础的嵌入式Linux具有明显的优势。将嵌入式Linux作为这些仪器设备的系统软件平台,可以大大降低监测数据转换的复杂性,很好地实现监测数据的通用性。为最终实现仪器设备的标准化开辟一条新思路。论文阐述了嵌入式Linux技术,并对嵌入式Linux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用定量遥感方法监测UNDP试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的组成和基本原理,重点叙述了它在小流域治理试区的应用作业和应用结果,并讨论了它的适应性、准确性、实用性和应用前景等。该法的监测模型可与美国近年刊出的RUSLE相媲美,且其因子算式算法系由我国实测资料所建,故更适合我国水土流失实际的应用效果,尤其适用于遥感和GIS数据的微机处理。其应用结果,不仅有比常规调查法和定性遥感法更准确实用的流失总量、各级面积的统计数据和流失现状图,而且还有流失治理规划的防治强度预报图。在UNDP试区应用表明,该法所建立的系统,也可对小流域(大于7km2)每年实施监测,以获水土流失变化动态的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弥补传统瓦斯抽采监测系统区域化监测的不足,提出了以钻孔为监测单元构建钻孔瓦斯抽采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动态掌握各个钻孔在瓦斯抽采过程中的抽采效果,将大面积区域化测量转变为区域内部各钻孔的测量,实现了瓦斯抽采的精细化监测。针对钻孔瓦斯抽采监测系统需求,结合钻孔孔口处瓦斯抽采参数的特点,研制了一款矿用瓦斯抽采钻孔多参数监测装置,该装置具有超声波气体流量测量、非色散红外瓦斯浓度测量、压电陶瓷气体压力测量、铂电阻气体温度测量四参数于一体的实时数据采集功能,搭载了数据显示、数据存储、数据远程传输、数据Wi-Fi传输等功能性人机交互模块,并开发了瓦斯抽采分析软件、移动数据采集站两款配套软件。装置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结合行业相应计量标准,于具有国家计量检定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了计量检测,并在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对装置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矿用瓦斯抽采钻孔多参数监测装置的四项测量参数均满足相应行业标准的计量要求,可实现各项参数的准确测量,且该装置在实际井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工作可靠性与工作稳定性,达到了以钻孔为监测单元的瓦斯抽采监测目的,能够为瓦斯抽采评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17.
李守雷 《地质与勘探》2024,60(1):95-104
为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监测的五项原则,将监测对象划分为三类:工程结构本体、周围岩土体以及周边环境。将监测指标归纳为变形类、力学类、振动类和宏观状态类共四类,其中变形类指标执行双控要求,其他三种指标执行单控要求。监测趋势预测分析可采用公式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等。全国各地监测控制值基本一致,但预警分级标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北京市和广州市分级预警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监测存在七项不足:预警分级标准不完善,人工监测效率低,监测参数单一,监测信息缺少共享协同,测量精度较低,重监测轻预测以及缺乏数据融合和机器学习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七项措施进行改进:建立合理预警分级标准,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监测,多参数综合监测,应用远程监测与云平台,开发高精度测量设备,监测和预测并重,以及数据融合与机器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亚洲定位监测冰川平衡线高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利用高亚洲定位监测冰川平衡线高度数据,对平衡线高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亚洲冰川平衡线高度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在时间尺度上,高亚洲定位监测冰川平衡线高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在天山山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Ts.Tuyuksuyskiy冰川的平衡线高度在1960-2013年间,分别增加约116m、80m,二者相比,Ts.Tuyuksuyskiy冰川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在阿尔泰山区,No.125(Vodopadniy)冰川、Maliy Aktru冰川和Leviy Aktru冰川在1983-2007年间,平衡线高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都呈升高趋势,其中,Maliy Aktru冰川平衡线高度增幅最大,升高了约142m;高亚洲定位监测冰川中,1962-2008年间,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升高速度最快,增幅最大,升高了约264m,升高速度最为缓慢的是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其增幅最小,升高了约47m。  相似文献   

19.
The Huangtupo landslide i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destructive landslides still deforming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most studies on this landslide have been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an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in 2001.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landslide, we began building a field test site in the area of the sliding mass with the fastest deformation velocity in 2009. A group of tunnel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1.1 km has been excavated, and nine boreholes with depths between 76.8 and 127.1 m have been drilled into the sliding body. Additionally, relative monitoring devices, such as borehole inclinometers and crack meters, have been install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previous investigation and the latest tunneling, drilling, and monitoring data, a 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of the sliding surfaces of the Huangtupo No. 1 riverside sliding mass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the discrete smooth interpolation (DSI) metho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revealed between the previous proposed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latest monitoring data. We propose that the Huangtupo No. 1 sliding mass has two sliding surfaces. Thus, the sliding mas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econdary sliding bodies, which are named the No. 1-1 (east) and No. 1-2 (west) sliding masses. The No. 1-1 sliding mass slid first, and the material along the western boundary slid later, producing the No. 1-2 sliding body, which has a smaller volume and shallower depth. The areas, volumes, and thicknesses of each sliding body have been calculated using a digital 3D model.  相似文献   

20.
王佃明 《探矿工程》2013,40(7):21-23,28
我国国土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是世界上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滑坡、泥石流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类型。因此对滑坡灾害的发生进行实时有效监测,对于防灾减灾十分重要。滑坡监测仪多安装在无人或少人居住的山体上,且因目前国内民众对地质灾害监测意义认识上的不足,容易造成破坏。结合丹巴县甲居滑坡及石棉前进一组滑坡的监测工程,总结了滑坡监测仪野外安装及保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