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果清 《地图》2007,(1):108-110
《广舆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地图集,系明代罗洪先以元代朱思本《舆地图》为基础,收集了元代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明代《大明一统图志》,许沦的《九边小图》,杨虞坡、徐斌的《水图》等14种资料作参考,汇集增补并改编成地图集的形式,名为《广舆图》.  相似文献   

2.
朱鉴秋 《地图》1992,(1):36-37
《广舆图》是明代罗洪先根据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考订增广而成的一部地图集,在我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图集约在1540年编成,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清嘉庆四年(1799年)的200多年中曾多次刻印。各版《广舆图》卷首都有罗洪先所撰《广舆图》序,其中有一段涉及《广舆图》图幅数及“副图”的文字: “……仰维大明丽天声教,无外远轶,古今可以观德,作舆地总图一;内畿外邦,域民建守,小  相似文献   

3.
朱炳贵 《地图》2002,(4):24-25
元明时期我国传统地图学发展走向了成熟阶段。陈组绶和他的《皇明职方地图》在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著名地图史学家王庸先生评价说,明代舆图多源于元代朱思本地图,罗洪先之《广舆图》为继往开来之中坚,而陈组绶之《皇明职方地图》可谓“殿军”。  相似文献   

4.
唐人诗云"十年磨一剑",元人励志十年绘一图. 七百多年前,元代有一位道士,穷十年之功,编撰绘制了全国性地图——《舆地图》. 很可惜,《舆地图》的真迹原貌,我们如今已经看不到了.虽然,当初它曾被刻石,存放于江西贵溪境内的道教重地龙虎山上清宫三华院,但还是难逃数百年来的火光之灾. 不幸中的万幸,明代嘉靖年间,地理学家罗洪先欲绘《广舆图》,"尝遍观天下图籍,虽极详尽,其疏密失准,远近错误,百篇而一,莫之能切也.访求三年,偶得元人朱思本图,其图有计里画方之法,而形实自是可据,从而分合,东西相侔,不至背舛.于是悉所见闻,增其未备,因广其图,至于数十."也就是说,朱思本的《舆地图》,在罗洪先的《广舆图》上借尸还魂,并且增其未备,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5.
孙果清 《地图》2008,(6):120-121
《皇明舆地之图》是《广舆图》系统以外的木刻全国行政区地图,没有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计里画方之法绘制,有其特殊的价值。该图目前国内无存,而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狩野文库和神宫厅的神宫文库各藏一部。  相似文献   

6.
<正>缘起古代中国将地图称作"舆图"。工作关系,这几年我查阅了大量历代舆图,也对"舆图"的词源作了一点研究。"舆"原意是车辆,引申为大地。古人把地图称舆图,看风水称勘舆学。《史记索引》:"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覆,对应天之盖;载,对应地之舆;"载"字,跟车关系紧密。楚国的宋玉,曾作《大言赋》,记录了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楚王要几位吹牛皮,谁吹的好,赐谁坐。  相似文献   

7.
成一农 《地图》2014,(1):68-75
“马王堆地图”、《禹跻图》、《华夷图》和《广舆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图,而“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也是为我们所熟悉的绘图方法。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存在这些看上去绘制准确的地图以及这两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绘图方法,因此我们往往在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和评论中,津津乐道于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孙果清 《地图》2012,(3):130-131
《台湾田园番社定界图》纸本长卷,纵48厘米、横670厘米,系我国现存的清乾隆年间彩色绘本的台湾舆图之一. 《台湾田园番社定界图》内容丰富,绘画精细,为当年绘画台湾的其它地理图所不及.制图人采用了中国古代地图传统的地形地物形象画法与山水写意相结合的绘图方法,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杰作.该图遵循"陆在上、海在下"的原则,故方位为"上东下西、右南左北".  相似文献   

9.
马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黄琅镇南2公里,面积7.3平方公里,是一处高山深水湖,为四川省第三大湖.在今天的全国行政区划图上,我们看不到这一湖泊.但在现存明清一类以罗洪先《广舆图》为代表的全国政区图中,四川政区内往往画出一个巨大的马湖,大致与湖广境内的洞庭湖、江西境内的鄱阳湖的水域面积相当,在长江水系的几个主要湖泊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且其与代表黄河源的"星宿海"有一一对应出现的关系,笔者称之为"马湖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外舆地全图》是一部由近代杰出的制图家邹代钧创立的舆地学会所编制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其编制质量达到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堪称地图中的珍品. 舆图世家 在中国近代地图学史上,能称为“舆图世家”的,只有湖南新化的邹氏家族.从清嘉庆年间到20世纪50年代,邹氏祖孙7代相承,致力于舆地学的研究和地图的编制出版,其传承时间之长、成就之高、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出版的地图左(右)下角皆可看到的"图例",明代罗洪先的<广舆图>中称之为"省文",即通过对图例的察视,可领会地图所要表达的意义.在明朝以前的中国古代地图里,似乎还没有明确标示于地图上的图例,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审视,因为中国古代地图大多以很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还注明"某水""某河"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孙靖国 《地图》2014,(2):130-131
清朝入关以后,经过多年战争,将明朝的全部疆域纳入清朝的统治之下.在此基础上,清朝前几任君主一直向四方用兵,平定各个割据政权,到清代中期,中国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统一国家,获得了空前的统一与稳定.在疆域拓展的同时,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君主在欧洲传教士的协助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地测量,并绘制出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皇舆图》、《乾隆内府舆图》等地图.  相似文献   

13.
作者推荐     
黄齐 《地图》2014,(4):6-6
这是一幅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湖北地图,纸本设色,收录在《清朝舆地全图》中,大约绘制于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759—1763年)之间。图上彩绘出了当时湖北省所属的府、州、县及其水系。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采用近代测绘方法绘制过《皇舆全览图》,但这幅湖北地图仍沿用中国传统的舆图绘制方法,其绘制理念和方法与《皇舆全览图》迥然不同。可见,在中国古代地图学开始展露出近代的端倪时,传统的舆图绘制理念与方法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正> 乾隆内府舆图图名:乾隆内府舆图。版本: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镌制铜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故宫博物院重印。图幅尺寸:39.3×66.3cm,共103幅。《乾隆内府舆图》义称《乾隆十三排图》。它与康熙年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  相似文献   

15.
罗洪先,字达夫,号仓庵,江西吉水人。明幸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是我国明代一位很有影响的地图学家。他的父亲做过兵部武选郎,徐州兵备副使和淮安镇江等地的知府。他年少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学习很努力,11岁读古文,15岁读到王阳明的《传习录》时,极仰慕其学识与思想,曾想拜其门下习业受经,因父亲阻拦,未能成行。明嘉靖八年,他考中进士第一名,中了状元,他并未沾沾自喜,只是说,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后与他人上书进谏得罪了皇上,…  相似文献   

16.
王麟 《地图》2004,(3):32-33
地图学科.我国在1800年以前就有人开始研究。地图绘制是由晋代裴秀开始的.到了明代.罗洪先在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的基础上.用较科学的计算方法绘制了新图.取名《广舆图》.对我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地图集是制图学作品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一个时代的制图学水平。明清两代是中国地图编制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时期,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图学后期的状况和向现代制图学转变的过程。(一)明清全国地图集提要。本节主要综述了明代“广舆图”的版本,指明第一版刊行约在1555年。“广舆图”的价值在于能组合多方面的内容于同一图集之中,构成完整的统一体,在十六世纪就形成了综合地图集的雏形。明代及清初的地图集,主要是继承了“广舆图”的内容和体制。清代从康熙、乾隆两朝起,以单幅地图的分页合订为主要形式,对清代地图集影响很大。(二)清末省区地图集的编制。这一部分是本文的中心,主要叙述光绪年间为编写会典而进行的一次省图集编制活动。会典馆为此事曾前后发出两个通知,对省图集的编制方法和规格作了规定。各省的地图集均按此规定陆续完成。文中分节叙述了各省编制舆图集的经过、测绘方法、成图过程和省图集的内容。这批省地图集在内容的结构和组成、比例尺的统一和内容的表示各方面都前进了一步。这次省图集的编制,由于正处在我国新旧制图方法的转变时期,图上保留了很多过渡的痕迹,也是研究近期制图学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赵新 《中国测绘》2004,(4):60-61
《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一书,以康雍乾时期其有代表性的舆图为例,以大量档案文献材料为基础,对这一时期地图绘制的历史及地图在当时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地图与疆域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试谈中国舆图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果清 《地图》1997,(4):34-37
中国舆图(中国古代地图的旧称)发展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研究中国古代舆图的文章不断出现,而研究舆图发展的学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对中国舆图的起源发展问题,一直受着已故地图学家王庸[1]“在文字产生以前,就有地图了”之说的影响,以至后来学者对此概念并没有进一步探讨,乃至任其流传,几乎均在传说:“地图起源很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地图了。”[2]笔者认为类似这种说法不够严谨,特此试谈见解。其次,目前有许多人对“舆图”一词还很陌生,应该了解它,利用它,使其在历史、地理等学科研究中发挥作用。一、中国原始地图的起源与形…  相似文献   

20.
当西方各国的大地测量或未开始,或尚未完成之时,中国已在1760年前后完成了整个版图的测绘,并于1718年和1761年分别编成全国地图《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即《内府舆图》),这在世界测绘史上是空前的壮举。这次大地测量的准备工作始于1689年前后,大规模的测量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当时康熙命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负责测定长城大小各门(约300个)、各堡及附近城寨、河谷、水体、津渡等,绘成15尺长的“长城图”。1709年5月,雷、杜与费隐负责测量北纬40-45度间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