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地质剖面测量中,对于1:5万这类中等比例尺,一般求采用导线法成图。导线多沿溪沟、山谷布设,以避开通行上的障碍。这时,导线平面图为一条折线。用导线法测制地质剖面,视具体情况可用一次投影或二次投影作图。如果需要将不同方位的剖面投影到设计总方位(一般垂直岩层走向)上,于是就产生了所谓二次投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兆国  鲁如魁 《地质科学》2016,(3):1002-1013
当前常采用导线法绘制实测地层剖面,但该法常导致常规导线段在总导线方位上确定的地层边界点不是真实的边界,特别是平移导线段在实测地层剖面图上确定的地形线与岩性线之间产生了比较大的夹角。本文针对导线法绘图的这些缺陷,提出了绘制地层剖面的一个新方法——三维投影法:1)常规导线在总导线方位上确定的地层边界点为真实的地层边界位置,且三维投影法绘制的地层剖面图与总导线方位上的图切剖面一致;2)平移导线只在导线平面图中展现,而不出现于地层剖面图中,消除了地形线与岩性线之间存在夹角和平移导线处理的多解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羽  李永军 《新疆地质》2012,30(4):487-492
数字剖面系统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实测地质剖面资料数字化入库,及剖面图成图与制图计算机数字化操作。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现行推广的主要技术手段,数字剖面测制和成图方法为主要环节之一。在野外和室内资料整理与入库、后期剖面图成图与制图过程中,仍有需注意和易出错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针对剖面平面图的MapGIS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应用角度出发,结合MapGIS软件的地理信息属性优势,以如何将老资料的纸质图(如剖面平面图或平面等值线图)转换为离散点异常和磁异常数据如何直接在MapGIS软件中绘制剖面平面图为例,重点讨论了剖面平面图在MapGIS软件中的再利用和绘制的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补充辅助模块,说明了MapGIS软件在地球物理勘查中的应用与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图切剖面图是地质工作中最常用图件之一,近些年国内专家、学者们都着力于自动化图切剖面的开发与研究,却忽略了在未赋高程属性的纸质图、光栅图或矢量化底图上实现图切剖面的研究,在计算机制图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或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非专业制图的地质技术人员,还离不开传统习惯来完成图切地质剖面工作,笔者基于传统手工作图思路,探讨在Au-toCAD上二次开发实现图切地质剖面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滑坡灾害预测分区的信息模型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灾害预测的计算机制图化的主要过程:因素的数值化,单元边界的确定和彩色图件的绘制。运用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Mapcad系统,在Mv/10000计算机上较好地处理了不规则图幅边界的自然裁剪,不规则单元的输入,以及彩色图件的绘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地质剖面测制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而传统的导线法限制因素较多,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在导线法的基础上,基于野外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地质剖面测制新方法,即点坐标法。该方法的要点有:利用GPS获得地形控制点,以及分层、采样、产状、照相等位置的三维点坐标;构建一套函数公式,根据各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值,可计算获得点间平距、高差、方位角、坡度角等参数,从而投影绘制地质剖面图。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有:不再需要测绳,可从人工测量记录转变为自动测量记录,实现了测量数据的数字化;避免了导线终点与实际终点不重合的情况;每一个分层点都有GPS坐标,便于野外复查。结合点坐标法测制地质剖面的实例证明,点坐标法较之导线法有多快好省的优点,值得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周洪生 《铀矿地质》2009,25(1):37-39
采用AutoLISP语言开发了一套辐射取样图件自动生成程序,该程序完全自主开发,能实现取样图自动生成、自动解释功能,大大提高了辐射取样图件绘制的效率,且避免了手工绘图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地测空间信息系统(CGIS)在地质勘探部门、矿山地测部门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地测图形,即钻孔柱状图、煤层结构综合柱状、煤岩层对比图、封孔结构图、地质实测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及各类等值线图等图件,并可自动形成各类报告、生产报表,改变以往手工绘制图件,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10.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煤矿储量估算中应用Microsoft Excel制作各种表格及计算,同时应用MAPGIS软件直接绘制储量估算图,提高图件的精度及节省绘制图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柴璐  李树羽  李霄 《地质与资源》2020,29(2):202-206
境外多源地质专题图数据源,主要是来自公开出版物购买、网站下载以及国际合作交流时收集到的地质专题图件.通过利用ArcGIS软件,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的《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指南》要求,应用数据库技术将境外多源地质专题图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本文就利用ArcGIS软件,对境外多源地质专题图数据应用中的数据格式转换、地图投影、地理配准、空间校正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不断进步,地质图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利用GIS建立地质图数据库,便于地质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更新,为实现了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全国1∶10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例,从编图设计、资料准备、数据处理、投影变换、数据套合及接边、数据库建立、数据检查及更新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应用MAPGIS平台建立地质图数据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1∶5 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试验研究》项目成果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应用MAPGIS软件建立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工作方法、技术要点和先后步骤,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制图与GIS的区别和空间数据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这是CGMW旗下,第一份IGMA5000;第一份以亚洲为主体,又包括邻区,既表示大陆地质,又表示海底地质的IGMA5000;第一份按国际标准,在ArcGIS平台上编制的数字化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从这张图上,不仅可以解读亚洲地质,而且可以研究亚洲与相邻大陆和海洋的地质构造关系。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质图数据库现状与地质制图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是地质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了人们对地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地质过程的理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质制图的指导理论和方法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的科学家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建立了OneGeology、OpenGeoscience、NGMDB、地质云等一系列地质图相关的优秀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有效运行为全球的地质工作者提供了海量的地学数据和便捷的信息服务。此次研究重点调研了国内外已有的地质图相关数据库及运行情况,为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计划整合全球地质图相关数据库、建设相关数据平台提供经验和基础;同时,回顾了地质制图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与地质制图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常用软件;最后,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地质图信息资料服务的需求,结合DDE相关任务,对深化国际合作编图、创新计算机智能地质制图及网络共享服务等核心技术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莱芜市幅1:50 000水文地质图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数据集选取山东莱芜市幅1:50 000地形图空间数据库、莱芜市幅1:50 000地质图部分数据作为底图,采用本次水文地质调查取得的最新数据编制而成。除水文地质图外,数据集还包括机(民)井、泉、钻孔、水质分析及水量计算等数据表,主要分类及数据量为机(民)井209个、泉14个、水库13个、长期监测点13处(监测数据936点次)、地下水水位及水量统测100点次、环境地质点6个、样品采集(全分析、同位素及岩石)90组等。本数据集主要使用MapGIS 6.7平台辅助制图,数据量约169 MB,坐标系为CGCS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带)。数据集不仅用二维方式标注了关键水文地质信息,还在主图及部分镶图引入三维地势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地质图是基础地质工作成果展示的核心载体,但不同时期完成的地质成果图件编制标准不统一,同时还存在相邻图幅接边等问题,难以及时更新升级,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安徽省采用了统一地层划分、图面表达及标注,对本省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数字化系统整理修编。提出了“尊重原著、遵循规范、不漏信息、表达统一、清晰易读、美观和谐”的修编原则,分析了修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创建了“数字化→整理校验与问题处理→说明书更新”的修编流程,解决了地质图修编过程中缺少行业规范指导的难题。修编后的地质图得到了升级,集成了最新地质成果,消除了错漏,实现了规范统一且美观易读,提升了“地质云”基础地质数据共享平台的服务能力,满足了成果资料系统化管理、使用、共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Geological map is the core carrier of the display of basic geological work. However, the compilation standards for geological map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not uniform, and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of adjacent sheets junction.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hese maps, which otherwise will bring considerable inconvenience for us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unified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expression and marks were adop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systematically revising the 1:50 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maps in Anhui Province. The revision principles were put forward as ‘respecting the original work, following the norms, not leaking information, unitary expressing, reading clearly and easily, revising beautifully and harmoniously’.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vis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vision process was created as ‘digitization →verification and problem processing→explanatory notes update’, which solved the problems of lacking detailed process guidance during the geological map revision. The geological map has been upgraded after revision, and the latest geological achievements have been integrated without mistakes and omissions, which makes these maps unitary and easy reading. The revised maps improved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the “geological cloud” basic geological data sharing platform, and meet the needs of systematical managing, using and sharing of results data.  相似文献   

19.
康庄 《地质与资源》2017,26(4):412-417
东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从1999年度试点工作到2015年底持续近16年的数据库建设工作,收集了大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获取的基础地质成果资料,对东北地区完成的区调和建库工作程度及资料状况进行核查、摸底、整合.完成了382个标准图幅传统填图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建库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健全了空间数据验收的方法和流程,规范了基本的评分方法和成果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纸介质手工制图存在信息实时再现滞后、共享交换不便等弊端,即便目前普遍使用计算机制图,也只是对纸介质底图进行二次描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数字化制图和专业应用.因此,由野外实测数据直接进机处理生成地质基础图件,已成为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尝试以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的MAPGIS6.6为主,辅以常用图表处理软件等,将原始数据转换成MAPGIS明码格式文件,导入成图系统,经系统处理直接成图,基本解决了野外实测数据直接进机处理生成地质基础图件的问题,其成图精度高,基本图形、数据共享,成果信息实时再现,能够进行基本的空间分析,可实现信息全息化,成图质量可通过源数据检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