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前,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与申通地铁集团联合召开上海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建设工作会议,并启用了上海市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设施。这标志着全球首个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正式投入运行。该基准网的建成全面提升了上海市城市安全的地质保障能级,也为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二五”防治工作开启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于 2 0 0 2年 11月 2日召开了“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科技成果鉴定会。该项目由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委托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共同建设和实施完成 ,其主要目标是在宜昌至巴东的三峡水库库段建立起在空间上点、线、面结合 ,在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综合性区域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为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和预测预报服务。建成后的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由区域水平形变网、区域垂直形变网、区域重力网、跨断层三维形变网和库盆形变网 5个有机结合的部分组成。应用的技术手段包…  相似文献   

3.
 研究矿山地面灾害监测传感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矿山地面灾害监测地学传感网系统,进行矿区地面灾害精准监测及预报工作,对矿山及时准确科学预报、预防和减小地面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地学传感网主要是指采用GPS、测量机器人、倾斜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和气压传感器、全景相机、CCD相机、视频传感器、RFID传感器、地面3D激光扫描仪和地基SAR等测地型传感器和测地辅助传感器,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库管理软件构建的地学传感网。矿山地面灾害精准监测地学传感网的理论,主要包括:矿山时空监测基准、矿山地面灾害监测地学传感网数据整合、监测空间数据聚类分析、矿山监测功能分区、矿山区域动态形变场理论和矿山地学传感网地理信息系统模型理论。 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监测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和传感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4.
根据电信管理网络 (TMN)思想 ,提出一种网元管理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包含系统监测、性能分析、操作支持、故障管理、访问接口 5个功能。通过合理设计系统结构 ,利用网元管理器与网元Agent间的通信 ,旨在建立一个检测、控制和管理网元及为管理员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的系统 ,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信管理网络(TMN)思想,提出一种网元管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包含系统监测、性能分析、操作支持、故障管理、访问接口5个功能。通过合理设计系统结构,利用网元管理器与网元Agent间的通信,旨在建立一个检测、控制和管理网元及为管理员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的系统,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结合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工程技术特点,选用GPS和全站仪综合运用方式实施万州高切坡变形监测预警,并采用首级GPS控制网一二级工作基点网一三级变形监测网分层布网的组网方式实施监测.监测数据解算结果表明,监测网布设合理,监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流动形变监测现有的水准、GNSS、重力等观测手段,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具有从流动监测任务的设计、管理与实施,到数据资料检查验收以及数据资料综合查询等功能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和列表方式来设计测量任务,作业小组通过短信向管理系统报告作业状况,系统记录每个测量任务的实施过程,从而形成观测历史。利用该系统可为任务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历史资料,提高流动监测业务的效率和数据资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今日,省国土资源厅举办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培训会,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和各开发区土地分局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会。培训会邀请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有关专家,就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和中国土地市场网的升级改版及改版后系统的  相似文献   

9.
设计一种新型光纤光栅锈蚀传感器,主要由锈蚀体、不锈钢体和2段串联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组成。缠绕于锈蚀体表面的FBG监测钢筋的锈胀应变,缠绕于不锈钢体表面的FBG用作温度补偿器,消除温度变化对锈胀应变监测的影响。此外,设计电化学加速腐蚀实验,探究该传感器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监测质量腐蚀率的灵敏度为0.02%,监测范围大于1%,可实时监测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过程及特征,为预警钢筋锈蚀引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失提供阈值,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在核电站安全监测中的作用,并依据中国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所依从的标准,对其硬件、软件等进行设计。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据此进行样机制造,并成功应用于实践。结合当前核电的发展趋势,提出核电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无人值守GPS站点远程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完整的GPS站点远程监控系统,包括:GPS接收机设备系统、交直流电源系统、网络设备系统、机房环境系统4个方面的实时联网监控,实现对无人值守GPS站点内统一远程监控和管理。对实时监控站点中出现的突发故障及隐患,远程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发现、及时解决。该系统适应于单个站点或多个联网站点集中监控,同时也适应于基准网、基本网、区域网等多种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利用首都圈GPS形变监测网的资料,用伯尔尼软件计算并分析了大规模GPS地形变监测网中起算点坐标误差对水平形变计算结果的影响,给出了3种典型图形。利用速率动态平差结果,分析了不同固定点的情况下,GPS形变监测网的点位位移中误差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GPS地壳运动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GAMIT软件的输出为例,提出了一种对计算机内存没有特殊要求并等价于采用全部GPS相位观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引入测站漂移和各期坐标转换参数,对GPS形变监测网可以求出针对某一时间历元的坐标和站位置漂移速度。以上海GPS形变监测网为例,计算了该地区的形变量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布设情况和提高观测精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è???10??GPS??????????2005??2007?????????????ò???????????????????????????????????????????????????????????3?????????????????α?λ????????????????????????????  相似文献   

17.
形变监测点近似坐标的概略精度指标为GPS单历元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水库形变监测点形变特征,采用平滑处理方法,“GPS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可用于静态形变测量.这就将以往的“静态监测模式”与“动态监测模式”统一为“动静态监测模式”。采用模拟实验和清江隔河岩大坝实测数据检验了“动静态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单历元定位精度优于2cm,两小时观测数据的平滑坐标可以达到3mm的定位精度。同时讨论了具有两个基准站的数据处理方法,比较了单基准站与双基准站对监测点定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GPS???μ??????2?????????????????y?1?????????????μ?????????CORS??ITRF2005????????????????????????????????????150 km??Χ????й?????????????绪???????????????й????????????????ж??????????????????????????????????????????????????????????????????У????????N??????????????????????????????????????1 mm/a????????????0.5~1 mm??E??U????????????????????????????????????????????????0.1~0.5 mm??  相似文献   

19.
用GPS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用GPS观测取代常规水准测量方法监测城市地面沉降变化的可行性。在宁波市进行了两期GPS测量和水准测量,观测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获得高精度的高程分量。顾及到对流层延迟的影响,采用Saastamcinen模型改正对流层延迟的干分量部分,用分段线性方法来估计对流层的湿分量变化。用Bernese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毫米级的高程精度。实际算例证明,用GPS测量代替水准测量来监测城市地面沉降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