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地籍、房产测量在城市发展、土地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籍、房产测量要求测量成果具有法律属性,要求测量成果精确可靠且及时迅速地更新.综合考虑后认定采用GPS技术应用于地籍、房产测量中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本文叙述了在地籍、房产测量中,从首级控制网建立到地籍测图整个测量过程中GPS技术的应用方式,总结了GPS技术在地籍、房产测量中的应用注意事项,为GPS技术在地籍、房产测量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组合导航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导航系统进行信息互补与信息合作,成为导航系统发展的方向。在所有的组合导航系统中,以GPS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的系统最为理想,而深组合方式是GPS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的最优方法。鉴于GPS的不可依赖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INS的组合是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其组合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评述国外INS/GPS深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自主研制INS/北斗深组合导航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地籍测量的要求,在介绍地籍测绘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探讨GPS应用于地籍测量的技术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同时,也探讨了GPS-RTK用于界址点测量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减弱或消除措施。通过实验表明,采用GPS-RTK进行界址点测量能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是可行的,特别是在天空视野开阔地区;对于困难地区,采用文章所提到的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的思想能够解决界址点测量问题,满足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于金羽  范明华  纪亚洲 《现代测绘》2012,35(2):26-27,30
面向地籍变更调查对精度和效率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研究基于手持差分GPS与无线网络技术的地籍变更调查系统,快速实现GPS信号遮挡地区地籍特征点坐标的解析测量与信息的无线上传,提高了地籍变更调查的精度与速度,为“二调”后地籍变更调查提供新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也对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用GPS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这样避免了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由于GPS技术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观测、观测及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动态高抖动环境下,影响GPS/INS紧组合精度的重要因素——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中的噪声,该文提出利用小波降噪方法分离IMU数据中的噪声和有用信号以提高GPS/INS紧组合的精度。首先对IMU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后得到的高频系数进行阈值量化处理,然后将GPS观测数据与降噪后的IMU数据进行GPS/INS紧组合解算,最终得到载体的导航信息。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幅提升GPS/INS紧组合的精度和稳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地籍测量工作是地籍管理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在地籍测量土地状况利用调查中,查清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随着GPS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成熟,网络GPS-RTK技术以其高精度和高自动化优势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手机网络流行的今天,网络GPS的应用也越来越便利。本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地籍测量工作,首先介绍网络RTK组成及定位原理,分析了网络RTK测图的关键技术,重点说明了网络GPS-RTK的数据采集作业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在地籍测量中的使用步骤,得出了网络GPS是一个快速和准确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满足地籍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CH20071865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GPS RTK Technique in Cadastre Surveying/喻华(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测绘通报.-2007(4).-51~52以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2005~2006年的地籍测量工程为例,阐述GPS RTK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过程中的参考站位置选择、流动站作业环境要求、数据链设置、外业施测及作业精度控制、转换参数的残差检验和测量精度检验。图1参4CH20071866数字测图在任丘地籍测量中的应用=Useof Digital Mapping in Cadastral Survey of City Renqiu/周铭,贾永华,杨利兵(石家庄经济学院勘查…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动态高抖动环境下,GPS/INS紧组合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中的噪声,该文提出利用小波降噪方法分离IMU数据中的噪声和有用信号以提高GPS/INS紧组合的精度。首先对IMU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后得到的高频系数进行阈值量化处理,然后将GPS观测数据与降噪后的IMU数据进行GPS/INS紧组合解算,最终得到载体的导航信息。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幅提升GPS/INS紧组合的精度和稳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动态高抖动环境下,GPS/INS紧组合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中的噪声,该文提出利用小波降噪方法分离IMU数据中的噪声和有用信号以提高GPS/INS紧组合的精度。首先对IMU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后得到的高频系数进行阈值量化处理,然后将GPS观测数据与降噪后的IMU数据进行GPS/INS紧组合解算,最终得到载体的导航信息。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幅提升GPS/INS紧组合的精度和稳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背景,以扶余县三岔河镇城镇地籍调查为实验区,探讨了超站仪在土地二调中的应用。通过对超站仪的无控制点模式与常规测图模式的精度和效率对比,认为在土地二调中应用超站仪是提高测量外业作业效率的好方法。此外,实验还具有一般性和可移植性,对于推广超站仪的应用领域和空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GPS/INS组合的导航系统——POS系统已逐步成熟,并应用于无人机飞控系统,虽然POS精度不是很高,但是其实现了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直接获取,并且摆脱了传统摄影测量对大量地面控制点的严重依赖,方便了影像像控点的布设。同时,为了使成果DOM精度达到项目要求,少量控制点的布设仍不可避免,为此,如何合理选取困难地区像控点布设方案成为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获取针对困难地区的像控点合理布设方案,本文基于甘肃陇南地区土地确权项目,通过对测区无人机影像采用不同的像控点布设方案进行空三平差处理,分析正射影像图的平面精度情况来选取适合当地的布设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生产精度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国家规范的像控点布设要求的同时,给出困难地形的像控点布设方案,能极大提高像控点测量野外作业效率,并且可以在其他测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GPS/INS直接定向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GPS/INS融合技术在国内逐渐被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中,利用其直接获得外方位元素,从而减少外业控制点。通过试验,在DMC数码相机同高精度的GPS/INS系统联结下,直接获取了试验区的外方位元素,并对GPS/INS数据直接定向的精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机载三线阵CCD摄影测量系统是GPS/INS与三线阵CCD相机联合工作的测量系统.通过GPS/INS给出的投影中心位置、视准轴姿态观测值及三线阵CCD像空间坐标,可以直接计算地面点在物空间的坐标.介绍了直接解算的几何模型,并依据共线方程建立地面点像空间坐标与控制点或同名点物空间坐标的关系,从而把问题归结为间接平差,给出了平差的误差方程.最后对直接解算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需要,服务地籍测量的前期工作,根据某测区工作实践,介绍和说明GPS定位技术结合水准测量技术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方法与步骤流程。通过实践说明:GPS定位技术在未来城镇地籍工作中对提高工作效率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葛志明 《现代测绘》2012,35(2):36-38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模式定型于利用GPS测定水底点的平面位置,利用测深仪测定水底点的深度,附之以瞬时潮位资料,获得点位的高程.这种模式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取得完满的结果.但当验潮条件不具备时,该模式将不能获得测点的高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水下地形测量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验潮模式下的水下地形测量思想,该思想不用专门测定潮位,而直接利用GPS的RTK测量技术,辅之以姿态测量和补偿,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水底点高程.该方法被验证是正确的,希望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籍控测量首级网、加密网以及结果精度的分析,详细阐述了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优点;还对GPS测量和光电测距测量两者得出的结果进行精度对比,更进一步表明在地籍控制测量中使用GPS技术满足精度需要。  相似文献   

18.
网络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镇地籍测量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常规GPS结合传统测量技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进行静态控制测量无法获得控制点的实时坐标,单基站RTK测量作业距离受到限制。本文通过一个实例证明:在进行城镇地籍测量中,采用CORS的网络RTK技术来进行城镇地籍测量各项精度指标都可以达到规范的要求,而且能够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完全可以代替常规仪器来进行城镇地籍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