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11年,在斯里兰卡西部城市加勒,发现了明朝三宝太监郑和访问斯里兰卡时立下的碑文。这块碑文的发现,彻底消除了人们对郑和下西洋时是否到过斯里兰卡、何时到过斯里兰卡的疑问。石碑上清楚地表明,郑和在1409年前后,曾经数次访问锡兰。在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之后,这块被称为"郑和布施碑"的珍贵文物,被送到了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立博物馆保存。其实,关于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达过斯里兰卡,学术界并没有  相似文献   

2.
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航海家的创举,作者郑一钧同志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郑鹤声教授亲自指导下,经数年准备,撰写了《论郑和下西洋》一书。请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签了书名。该书从郑和的身世,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到郑和七下西洋的经历及其深远意义等等,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目前研究郑和下西洋事迹的一部较详尽的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6,(7):44-46
由于明代郑和宝船的档案文献存留残缺,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古船研制工作委员会在进行二千料郑和宝船复原仿造工程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15个难题,今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工程师、老工匠及公众广泛征集答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和研究论文集》、《国外郑和研究论文集》分别选编了国内外近百年来郑和研究之精华。国内的集子收进了不少台湾、香港学者撰写的论文,国外的集子尽可能注意了广泛性,可以说,这两部论文集是郑和研完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5,(7):18-18
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主任、厦门集美大学教授陈延杭认为,虽然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舰只数量都不一样,但是从《明史》、《郑和家谱》等书综合来看,郑和下西洋舰只的实际数量每次应在63艘左右。这些船在茫茫大洋上都是按照什么阵式航行的呢?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一名叫罗懋登的人写了一部通俗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20世纪末,山东大学张维华据此将郑和舰队布局图画了出来,纸上呈现出的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飞燕”。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飞燕阵图”与明末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所画的一张水军阵的图式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推论,郑和舰队虽然不在了,但他们在海上布阵航行的实战经验却为明代水军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6.
郑和(1371-1433年)是我国明代杰出的伟大航海家。早在世界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之前,从1405-1433年(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他7次率领庞大船队跨洋远航,遍访西太平洋再度洋沿岸亚非30多个国家。在船队规模和组织、航海技术和海洋科学、经贸谋略和文化交流,以及和平外交各方面,他都勇于开拓、善于适应,敢为天下先,作出了重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的光辉业绩使得中国当时在航海和海洋科学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因而,纪念郑和的光辉业绩,研究郑和的航海历史,弘扬郑和的开拓精神,可以强化全国…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15,(2):78
<正>针对读者对郑和下西洋所乘宝船的一些疑问,小编搜集了一组相关资料在这期来为大家解答。600年前,郑和统帅着浩荡的船队开始了下西洋之旅。在浩瀚的大海上,宝船精确的航线让世人叹服。它靠什么确定前进的方向?民间传说这艘宝船长44丈,是比故宫的太和殿还要大3倍的"海上巨无霸"。这样的"海上巨无霸"(长138米,宽56米)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它又是如何航行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法定"航海日"。这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早98年;比麦哲伦到达菲  相似文献   

9.
2002年7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云集北京,就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活动展开商讨。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明将军主持了这次“纪念郑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同交通部牵头组织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小组正在筹划六项重大纪念活动:2005  相似文献   

10.
时讯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北京举行2005年7月17日,作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青少年系列教育活动之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本次竞赛由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海洋出版社、《海洋世界》杂志社承办,旨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一次“爱祖国、爱海洋、爱科学”的思想教  相似文献   

11.
英国人孟席斯用了14年,遍访120多个国家,参观900多个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考察中国郑和舟师的航海史迹,2002年10月,他出版了专著《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1492年-1493年)到达美洲和先于麦哲伦(1519年-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这一论点轰动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郑一钧 《海洋科学》1993,17(6):68-69
在我国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是一次直接由国家发动和组织的规模较大的海洋事业。为了有效地利用海洋空间,发展国家的海洋事业,必须首先开展对海洋的调查研究,掌握有关的海况资料,编绘有关的海图。在郑和下西洋之前,首先进行了海洋调查研究工作。据泉州发现的《海底簿》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奉旨差官郑和、  相似文献   

13.
直到前往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讲学时,我才第一次听到“郑和”这个名字。当时,我刚作完题为《欧洲人的航海与地理大发现》的报告,一名学生凑上前来告诉我,古代中国也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叫郑和,是明朝的宦官。“郑和下过西洋,”这名学生显然在用中国人自己的表达方式对我说这番话,“他到过许多地方,有印度、阿拉伯,还有非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5,(7):43-48
一、单项选择题 郑和出生在_。 A.云南昆阳B.江苏南京C.福建长乐 郑和出生在一个世代信奉的有名望的家庭。 A.伊斯兰教B佛教 明朝初期五位皇帝的先后顺序是_。 A.太祖成祖惠帝宣宗仁宗 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 成祖太祖仁宗宣宗惠帝 BC 4.燕王朱棣即帝位后,史称明成祖其年号为_。 A.永乐B.建文C.洪武 5.郑和原姓_因功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赐姓郑,改名郑和。 A.马B.王 6.由于郑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军事才能,因此被任命为下西洋的_。 A.正使总兵太监B.副使C.钦差 7.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下令停止下西洋全部活动的是_。 A.明宣宗B.明…  相似文献   

15.
500多年前的1405年7月11日,明朝有个叫郑和的宦官开始了七下西洋的航行。2000年7月11日,武汉晚报女记者范春歌从郑和当年起航的江苏刘家港出发,开始重走郑和路的第一阶段征程。一位身处21世纪的记者,不关注当下纷繁的新闻时事,跑去造访一个5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而且,也只不过是一个炫耀皇威的明朝太监!何至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5,(7):14-15
郑和舟师的船舶形式种类很多。按史籍记载的称谓有海舡、海舟、海风船、海运船、海运舡、宝船等;按功能划分,有大宗宝船、分宗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水船等;按船型特征划分,有福船、鸟船、沙船、广船等;按载重量划分,有2000料、1500料、400料、100科等;按推进方式划分,有9桅12帆到3桅3帆或大八橹、二八橹、六橹等;按航行水域划分,有海船、遮洋海船(相当于近岸遮蔽海区)等。考虑到郑和舟师编队内需用各种功能船舶,必然是多型各司其职。同时因下西洋出访任务紧迫,需动员全国各沿  相似文献   

17.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5,(7):F002-F002
作为现代人,我们很难体味到古人航海时的艰辛。而六百年前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在生活于今天的我们看来,有些近平于神话。不过郑和航海不是神话,郑和也不是传说中教引我们的神仙,而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航海英雄。古人航海多借助自然天象,因此,比现代人航海更富有浪漫主义和幻想主义的特质。比如现代人航海,在出发前,就可以通过气象卫星,先了解未来航线上的天气和海况;可以通过全球卫星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3,(8):4-5
不少读者因为上期的航海主题开始对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产生了兴趣,这次我们就聊聊他的几次重要航海行程吧。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开辟了一些新航线,形成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网络。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  相似文献   

19.
夙玉 《海洋世界》2015,(2):42-43
<正>严格来说,巴基斯然而,巴基斯坦现在却是中国重要坦与海上丝绸之的战略伙伴,若要提到中国的"铁路的联系远没有哥们",恐怕有一半以上的人会第印度与东南亚一个想到巴基斯坦。中国网民也亲深。郑和仅仅路切地称巴基斯坦为"巴铁"。过了如今巴基斯坦重要的港口卡拉史料已经可以详尽地解释中国奇,进行正常的外交和贸易活动。和巴基斯坦为什么这么"铁"。事  相似文献   

20.
1.在大连的“大幅“号仿古帆船2.新加坡郑和二号仿古船3.20∞年在大连客运ti-B头广场上建起的郑和宝船的铜质雕塑4.福州东南造船厂为日本琉球建造十七世纪“泰期”号访古木帆船访古宝船 风韵犹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