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本台数字化地震观测以来记录到的典型地震,运用数字地震信号处理方法,测算每个抽选地震震前一分钟地脉动信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特征数据,通过频谱分析法,获得了震前地脉动噪声频谱的差异性。初步研究了典型地震震前地脉动频谱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共归纳了18类震前地脉动噪声类型,按照无震平静分钟值脉动频谱特征类比典型地震震前分钟值频谱的异样变化,发现正常与异常的地脉动噪声特征,最主要的还是受震级强度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临震前地脉动分钟值频谱特征异常,可用于震前脉动前兆异常变化跟踪,从而利用地脉动频谱的特征参量监测地震孕育过程,为地震中长期及短临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台地震台和兰州地震台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2009年8月28日青海海西6.4级、2009年9月30日撒摩亚群岛8.1级地震前重力记录资料脉动幅度及频谱变化,总结了重力地脉动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上的临震前兆异常特征,发现有与宽带地震仪低频波异常对应的异常信息,即震前时域脉动曲线出现纺锤型或喇叭口形态,0.1~0.14Hz的频幅最大值在震前几天加速增大直到发震.跟踪地脉动异常变化可以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8年4月27日—5月13日河南及邻区宽频带地震资料,对全球3次M≥7.0地震前地脉动时域、频域、幅值进行分析,发现地震前2.4—3.6天地脉动出现低频异常,幅值与震级、震中距有关;前两次地震前低频异常优势频率分布在0.20—0.30Hz,而汶川8.0级地震前两个频段显示异常,分析认为,0.18—0.25 Hz频段异常与台风扰动有关,0.11—0.18 Hz频段异常与汶川地震相关。分析近海台风对地脉动的影响,发现台风期间,0.15—0.25 Hz频段地脉动显示异常,幅值变化与台风过程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4.
地脉动及特殊波形的频谱特性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化然  郭瑞芝 《地震》1998,18(1):75-82
利用功率谱和Sompi谱分析方法,对大震前地脉动及震前特殊波形等记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较大地震前短周期地脉动及震前特殊波形频谱的峰值频率fm,拐角频率fc相对频带宽度△f相对峰值Sm/S0,高频段的斜率绝对值│b│及Sompi谱的卓越频率fd等特征量均可能出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少数为上升)异常变化。(2)各频谱特征量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本相符,(3)  相似文献   

5.
天津测震台网子台地脉动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脉动信号波形数据,计算了天津台网31个地震台站背景噪声水平、地动噪声功率谱,进一步研究了台站观测环境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情况,并对整个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同时也对天津周边的一些大震前的地脉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捕捉到明显的震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什地区地震前地磁脉动异常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11月17日至29日在新疆喀什地区发生8次地震,震前均观测到地磁脉动异常.文中对未发生地震期间地磁脉动观测的背景环境以及喀什台常见的地磁脉动进行分析,然后对地震前地磁脉动异常现象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这种震前地磁脉动异常的产生机制.这种震前发生的地磁脉动异常在地震的短期预报上可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地脉动记录中台风扰动和低频波前兆信息的频带区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宽频带数字资料在昆仑山口西8.1级、汶川8.0级、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地脉动幅度和频谱变化的研究,发现在震前几天地脉动有明显的扰动变化,初步认为是大震的低频波前兆异常。而强台风对地脉动也有类似的扰动现象。从频率域对比研究后初步认为:低频波前兆异常的可能频带范围是0.1~0.14 Hz,而强台风对地脉动的扰动频率范围是0.15~0.30 Hz。区别对待这两个频带,对跟踪强震临震异常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脉动在大震前的异常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4月28日0时至5月12日13时许昌地震台地震连续波形资料,对安德列亚诺夫群岛7.0级、日本东海岸近海7.1级和汶川8.0级地震3次M≥7.0地震前地脉动变化情况进行了频域、振幅的量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3次地震前三分向都记录到了地脉动异常,水平向较垂直向明显;傅立叶谱0.2~0.3 Hz谱振幅值出现较大变化,进程上具有快速增大—达到最大值—下降—下降过程中发震的特征;地脉动异常分别在3次地震前2.3、3.3、2.9 d出现,属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9.
对2020年唐山M5.1地震前河北数字测震台承德、涞源、滦县、京唐港和迁西台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小波分解、功率谱分析、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处理数据研究震前地脉动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 唐山地震前,5个台均出现低频地脉动前兆异常,且4个台站低频异常具有一致性;② 4个台震前表现为振幅趋势上升,震后逐步下降;③ 4个台震前PSD变化具有一致性,震前趋势上升震后逐渐下降,且与振幅曲线呈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0.
系统整理分析了1983—2008年乾陵台地倾斜仪记录到的暂态异常图像,发现其与周围4000km以内6.5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异常图像以渐变、突变阶跃、畸变及脉动为主要特征,异常出现时间为震前0-40天,主要集中在震前4天。  相似文献   

11.
1303年洪洞8级地震GIS系统与震害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IS技术,建立了1303年洪洞地震的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1303年洪洞地震的震害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等震线的特点. 通过与标准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分析了地震烈度异常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构造、场地条件、盆地之间的关系. 研究了震源与近源地下结构对地表地面运动的影响,探讨了这种烈度分布特征对区域地震区划、抗震设防、震害预测以及地震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通河地震台、延寿地震台多年水位数据的分析,发现通河地震台与延寿地震台水位对周边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响应。统计了扰动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总结了通河、延寿水位几次扰动异常形态、特征、指标。通河地震台和延寿地震台水位出现扰动异常,且扰动成组出现,持续几个小时以上,最大振幅超过7mm,最大周期超过6min,异常结束后一个月之内在测井周边550公里范围内,有发生3.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其扰动持续时间越长,震级越大。  相似文献   

13.
酆晓  丁丽青 《华南地震》1998,18(4):23-30
应用时空域层次分析新思路及我国地震科技攻关成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前兆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对该区的地震前兆场特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目前存在的区域前兆异常场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现有的前兆监测方法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呈现出与正常动态变化相异的中期或中短期前兆异常反映,并具有相对丛集的总体特征。前兆异常场由东莞虎门重力、广州水化学等构成。最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近期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李国斌  李英  赵卫明  许晓庆 《高原地震》2010,22(4):22-25,11
对鄂尔多斯西南缘114个前兆测项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西南缘前兆观测在1985、1986,2003、2006年5月~2007年10月、2008年7月~2009年6月期间,前兆观测异常数目、异常比例数相对偏高,异常空间分布有所集中,且在异常数目、异常比例数增高之后,异常点分布周边区域相继发生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鲁莘1井水位出现的多次突降异常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该异常是真实存在的,并对异常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异常的成因可能是断层蠕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处理分析了抚松地震台2007~2009年水位数字化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调和分析计算,得到了该井的气压影响系数和水井的振幅因子及相位滞后的结论,讨论了汶川地震前的固体潮异常变化,并对该井的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盘锦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盘锦地下流体资料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以及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地震前后异常变化原因等问题进行总结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丽江7.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形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丽江7.0级地震序列发生在该地区属次级构造的断裂上,而且这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地表破坏分布和强余震分布都表现了异常不均匀性。根据大震震害损失评估调查和大震现场地面破坏调查取得的资料,对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主震发震构造为玉龙山山前近南北向断裂,但其破裂过程可能存在“跳跃”和偏转。  相似文献   

19.
王瑞琴 《内陆地震》1994,8(3):229-233
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法和标准从北天山地区的地磁场总强度资料中提取异常信息.结果表明,在区内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前,震中周围的台站存在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