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桐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圈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围围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蝥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2.
桂林,是我国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又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知道它的风景特点、历史情况的人不少,但知道桂林之名来历含义的人,可能为数不多。为此,试作桂林地名辨析。 一桂林的来历 桂林,作为政区地名,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置之桂林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置始安县于此。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始安为临桂县。以桂林做政区名,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静江府为桂林府时开始的。但早在唐中期,始安就有“桂林”的称谓了,如宋之问《始安秋日》诗:“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诗中的桂林就指始  相似文献   

3.
在陕西留坝县马道街北有一条河流,叫寒溪河。公元前206年,韩信投奔刘邦,话不投机,遂离开汉中。没想到走到留坝的寒溪时,突然被上涨的河水挡住了去路。就在他被困之际,萧何在此追上了韩信,一番劝说后,  相似文献   

4.
华夏第一园 淇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淇园位于河南省淇县(朝歌)西北17公里耿家湾一带,为西周晚期卫武公(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7年)时修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 周武王灭商,康叔被封为卫国国君,建都朝歌。卫武公为康叔九世孙,公元前812年继位,为君55年。武公执政期间,能百采众谏,察纳雅言,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佐平王平息戎患,终生以国家为重,深得百姓的尊敬与爱戴。后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11 ̄3世纪建立周朝的周人起源于陕西黄土高原,曾经是商朝的封国,受戎、狄人侵扰,迁徙到河谷平原,建都丰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按照京都的迁移分成两阶段,历史上称东迁以前的周王朝为西周(约前1046年 ̄前771年)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其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随着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周王朝为了巩固…  相似文献   

6.
河南卫辉说:《吕氏族谱》真真切切记载太公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安徽临泉说:临泉人手捧《汝宁府志》肩扛"姜尚故里"石碑说姜尚是临泉县姜寨人山东日照莒县说:战国时代孟子汉代司马迁穿越时空现身亲自出面举证:"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亦称吕太公。逝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210年)十月二十日,终年139岁。是我国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封地为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  相似文献   

7.
前言 宁陵县地处豫东黄淮平原的中部,西北临民权县,西接睢县,南与柘城、东与商丘县接壤,陇海铁路从本县北部穿过。全县土地总面积785.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47%,1982年人口43.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59%,是黄淮平原中比较小的县份之一。 据县志记载,宁陵县城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远在夏周时代称葛伯国,春秋时称沙随,战国时称宁邑,汉元帝时(公元前122年)始置宁陵县,公元前六年将宁陵县改为康善县,公元581年又复宁陵县。  相似文献   

8.
铜的历史     
《西部资源》2013,(4):78-79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形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相似文献   

9.
盐矿业简史     
《西部资源》2011,(3):44-44
中国是世界产盐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相传炎帝时(约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风沙氏煮海为盐。最早起源于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是用火熬海水制盐之鼻祖;此法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逐渐过渡到用滩晒法制海盐。湖盐的生产至少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1,(11):48-49
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39岁时,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赢姓秦氏,  相似文献   

11.
陕西地区关于历史灾害的文献记录相当丰富,利用它们比较完整的统计了陕西过去450a(1501~1950A.D.)的虫、旱灾年记录。通过分析比较,选取10a尺度上的历史虫旱灾异年频数(LUD)对陕西过去450a气候干湿变化做了重建:阶段I:1501~1550A.D..气候偏干;阶段Ⅱ:1551~1630A.D..气候偏湿;阶段Ⅲ:1631~1710A.D.,气候偏干;阶段Ⅳ:1711~1800A.D.,气候偏湿;阶段Ⅴ:1801~1950A.D..气候偏干。此外,在阶段Ⅴ还有一次明显的短气候震动,即出现1825~1840A.D.的气候偏湿时段,这可能与此前印尼火山爆发有关。重建结果与陕西区内外的冰芯、树轮等代用资料的良好对比表明:(10a尺度上的)历史虫旱灾异年频数是研究陕西历史气候干湿变化的一种合理可靠、客观有效的气候重建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亚历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是历史上晨伟人的科学家之一,是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在一百年以前,即1859年,4月19日,他将他的划时代著作“宇宙”(Cosmos)送付出版以后两天,便病倒了。5月6日下午2时半,这位伟大地理学家与世长辞,但是他的光辉的贡献却永远照耀着地理学和其他自然历史科学。在十八世纪中叶以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215年,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为为炫耀声威,开始了他对疆土的第四次规模宏大的巡视。这一次,他由咸阳出发,向东到达了渤海边的碣石地域。在这里,秦始皇留下一面炫耀功绩的石刻“刻碣石门”,同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求仙活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过去人地关系演变机制的"支点"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人地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轨迹和机制可为有效衔接古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过去人地关系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提出“支点”概念模型尝试解释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和机制。当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随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都有可能打破其平衡状态。人类社会系统在面对生存环境变化压力时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方式的响应:① 通过人口数量的调节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其特点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支点”位置)不变;② 通过人类社会组织结构或技术革新方式使社会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韧性”增强,体现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韧性呈增强趋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导因素也整体呈现由自然因素向人为因素的偏移。最后,以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至周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的人地关系研究为例,运用“支点”概念模型分析了其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亚历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是历史上晨伟人的科学家之一,是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在一百年以前,即1859年,4月19日,他将他的划时代著作“宇宙”(Cosmos)送付出版以后两天,便病倒了。5月6日下午2时半,这位伟大地理学家与世长辞,但是他的光辉的贡献却永远照耀着地理学和其他自然历史科学。在十八世纪中叶以  相似文献   

16.
张宏芳  潘留杰  卢珊  高红燕 《中国沙漠》2015,35(6):1674-1682
利用英国东英格兰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最新发布的1901-2012年的月平均气候资料,分析陕西近百年降水、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降水南北差异较大,陕南降水多且年际变化最大,西安为年际变化的第二高值中心。(2)陕西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周期,20世纪40年代之前降水变化较平缓,40年代后降水变化幅度变大,异常偏多或偏少的年份较多。(3)降水的EOF1表现为整体的正异常,体现了陕西年平均降水的一致变化,EOF2主要表现为陕西南部和陕西东北部的反相位振荡,且具有显著年际变化周期。(4)陕西气温近112年有两个偏冷期:20世纪20年代之前和50年代到90年中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和90年代后期以来为偏暖期。与全国气温变化不同,第二个暖期是从90年代开始迅速升温,滞后于全国气温变化,且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90年代而不是40年代。(5)气温的第一模态解释了总模态的88.4%,且表现为陕西一致的正异常,表明陕西平均气温空间变化的一致性,Morlet小波分析显示其有2~4年的周期震荡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一、黄河下游古河道变迁 黄河具多泥沙和下游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黄河下游改道的范围,西以郑州的桃花峪为顶点。北经海河出大沽口,南经淮河入长江,其冲积平原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在有史记载的三四千年中,黄河在辽阔的冲积扇平原上南北滚动,决口漫溢达1593次,大改道六次。①禹河故道(公元前2278年至公元前602年)。②西汉故道(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③东汉故道(公元11年至公元1048年)。④北宋故道(公元1048年至1128年)。⑤南宋故道(公元1128年至1368年)。⑥明、清故道(1368年至1855年)。⑦现行河道(公元1855年至今)。  相似文献   

18.
在郑州市东三十里处,地跨中牟,原武(今原阳)二县的大洼地,春秋时为圃田泽,周围绿草平铺,森林密茂,百鸟群栖,禽兽聚集,战国时梁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就开始水利开发,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又引圃田泽水东流为鸿沟(浪荡渠),早在公元前361年周显王八年的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梁惠成王引黄河水入圃田泽,蓄水溉田,肥地增产,种稻改土,得到丰收,自此,在此湖区,发展了水利事业,这是古代引黄放淤、种稻改土的最早典范。该湖与黄河息息相通,还在黄河大汛期间,既能分刹黄河汹涌之水势,又能使圃田泽夏蓄春灌,能起到调节河、湖水量的作用。据《水经注》记载:“北魏时代,圃田泽跨中牟、阳武(今原阳),东西四十许  相似文献   

19.
地图是由人类生活生产本身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创造之一。在我国地图的绘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宜臼)从西安迁都洛阳时,为了选建洛阳城址,曾经绘制了洛邑一带的地图《尚书·洛诰》:“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伻(使者)来以图及献卜。”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地理学家,他们在制图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杰出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则以晋朝的裴秀为代表。  相似文献   

20.
隋军 《中国地名》2012,(2):23-24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年~公元710年),唐代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中国古代"巾帼宰相"第一人。上官婉儿的故里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陕"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商代。作为县治,陕县最早设置于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