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阿博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降观测是验证软土地基设计、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对阿荣旗至博克图高速公路K42+400~K42+500段软土地基处理后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及差异沉降量进行分析,表明沉降主要发生在集中填筑期内,沿路基横断面沉降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验证了采用砂垫层+土工格栅法处理软土地基对减小横向差异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水泥深层搅拌法在广西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对水泥深层搅拌法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特性,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软土分布广、厚度变化大,在下伏基岩岩溶化强度较高时,上覆软土发育,反之则不发育。其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具有:高会水性、高压缩性、低强度、高孔隙比、低渗透性、高蠕变性、不均匀性、高灵敏度等8种特性,因此决定了其强度低、压缩性高;作为地基时,其承载力低、沉降量大、易于产生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处理的实质主要是增大其密度;而在作桩基时,无论是桩的承载力,或是桩的变形均应密切重视。另外,本文还对软土与土洞、塌陷间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华南山间谷地型软土的特性、勘察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对工程施工中软土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提出应用多种手段准确勘察软土特性和多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可以有效保证软土分布区域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省道S362线番禺沙湾至紫坭段软土路段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并对各种处理措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小口径桩复合地基在局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小口径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方法,并通过采用该技术的工程实例,总结出小口径桩复合地基的诸多优点,藉此说明该方法用于局部软弱地基的处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灵宝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湿陷性黄土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孔隙比和压缩系数降低,干密度提高,湿陷性被消除,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并满足了建筑设计基础底面压力220kPa/m2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填海形成陆域的地基处理方法,即清淤换填→加密处理。指出对不同填料形成的地基层位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进行处理,可以更有效地加固地基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基SAR与地基RAR模式监测铁路桥在列车经过时的纵向垂直挠度形变,结果表明:1)2种模式提取的桥梁纵断面形变趋势与挠度基本一致,对应监测点的纵向垂直挠度形变精度最大偏差为1.85 mm,实现了桥梁的mm级形变监测;2)地基RAR模式数据处理快速简单,具有实时处理与直观可视化的精细形变表达能力;地基SAR模式数据量较大,数据处理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可同时反映面状整体形变趋势,具有全面捕捉形变的能力,也可提取特征点、线、面的形变量。  相似文献   

11.
引碧入连工程,大沙河倒虹吸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多为淤泥质土和中细砂,前者地基承载力不及80kPa,后者有严重的砂土液化问题,为此采用了复合地基处理,提高了地基强度又防止了砂土液化,在施工中应用了静载荷及动力法进行了检测,肯定了复合地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展。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变形监测系统IBIS,并对其监测原理进行了简单概括。不仅对地基In SAR技术近期的应用及发展进行归纳总结,而且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从大气改正、断点校正及数据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地基雷达干涉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说明其在变形监测中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浅议CFG桩复合地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CFG桩的作用机理,通过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解决了通州区某天然地基标准承载力较低、不满足设计要求、又无其它有效方法解决的地基处理工程问题,阐明CFG桩复合地基为目前城市地基处理工程中地基土饱和、挤密差、天然地基承载力低等特殊情况下较先进、实用、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煤矸石回填地基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煤矸石回填地基对复垦区的环境效应,以开滦矿区吕家坨复垦新村为例,介绍了地基回填煤矸石工艺,分析了煤矸石化学成分及其含量;采用室内淋溶实验,对pH、总硬度(CaCO3)、F-、SO2-4、Pb、Cd和Cr6+浓度等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煤矸石回填地基对水环境的影响;讨论了煤矸石回填地基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参照《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评价了回填地基煤矸石的放射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果表明:通过现场振动压实试验确定了回填地基分层充填、分层振动压实参数及碾压趟数,确定按照煤矸石与土体积之比5∶2进行回填,若回填一层厚500 mm煤矸石,则要回填一层厚200 mm粉煤灰或土,地表覆土厚度确定为0.5m;煤矸石中SiO2和Al2O3含量较高,属基性岩类,同时煤矸石含有炭、铝和CaO等物质,易发生水解和风化等现象;地基分层回填压实的复垦工艺减少了煤矸石中有害物质的释放量,降低了污染物的迁移速度,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地基回填煤矸石也显著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研究区煤矸石不属于放射性废物,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5.
依据工程地质调查、土工试验、~(14)C测年及古生物鉴定,从莱州湾滨海地区的早全新世高黏粒软土中识别出3种古地理沉积环境。分析发现,软土黏粒含量高、呈暗色调,属埋藏型。颗粒级配、压缩模量等物理力学指标差异则指示了同期异相沉积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采取Q型聚类分析,将莱州湾早全新世高黏粒软土划分为下三角洲相沉积软土、潮平相沉积软土、湖沼相沉积软土。通过统计分析,掌握了滨海区软土工程地质特性,为合理选取土工试验参数提供沉积学依据,为合理利用天然地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某开发区4号楼地基变形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该楼地基变形的主要原因,认为是地基浅层岩溶极其发育、土层厚度较薄、地下水长期在土岩交界面活动,在结构自重和人类工程活动作用及帽合岩溶塌陷影响下,土洞和溶洞顶板失稳,引起地面沉陷,从而造成地基严重变形.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和当地施工技术水平,高层建筑软弱地基采用刚性桩和褥垫层处理,形成复合地基,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方法,施工难度小,能充分发挥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本文分析了刚性桩桩顶设置粒状材料褥垫层后的桩土变形协调原理,桩和桩间土共同承载荷载的受力机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和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地基的桩和褥垫层施工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一个建筑地基实例,假设不同的地基土,以不同的压缩模量,进行地基沉降量计算,从而认识压缩模量对地基沉降量的影响,对压缩模量和沉降量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性,指出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基本原则,对比研究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情况及优缺点,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挤密型复合地基处理 ,可以明显改善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性能 ,提高承载力 ,降低液化等级。但由于勘察工作不到位 ,地基处理设计时对天然地基的不良地质条件估计不足 ,施工、监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地基处理效果未满足建筑设计要求。通过在复合地基上部铺设加厚的碎石垫层 ,并采用相应的支护和结构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