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海  吕富雪 《探矿工程》2007,34(5):33-35
介绍了六寨至水任二级公路大坝村山体滑坡的治理方案、施工工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在滑坡治理方案中采用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锁梁等组合抗滑结构形式。经过了5年多时间的考验,证明治理方案和施工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广西龙胜滑石矿乡镇公路改线K57+740~+830段滑坡为实例,简要说明了滑坡变形、成因的基本情况。据此,提出了滑坡的加固方案,由于治理过程中冰冻天气的影响,文中对滑坡原设计的变更进行了说明。通过对桩体位移的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并结合深孔位移监测对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由于工程实例处于狭小的场地环境以及特殊的冰冻天气下,文中对类似的工程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邵三高速公路水毁灾害K117+775-+940段右边坡滑坡整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以沿海地区邵三高速公路K117+775~+940段滑坡的整治工程为实例,简要说明了滑坡变形的基本情况,对当前滑坡所处的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两个整治工程方案,并分别对两方案的加固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边坡安全定量分析,对两方案在经济、技术、交通、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工程设计。文中对采用的整治方案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说明,对滑坡裂缝的处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论文对实施效果作了简要的说明,对治理方案存在的缺陷进行评述。以期通过实施效果评价与后评价反馈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设计,弥补方案评审阶段的不足,提高治理工程设计质量。由于工程实例处于沿海地区,受台风暴雨影响较为突出,文中对相似地区的水毁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敏 《探矿工程》2005,32(8):35-37
八尺门滑坡是福宁高速公路上的大型滑坡治理工程,滑坡分成3个,分别采用不同的抗滑坡桩及预应力锚索进行治理。介绍了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5.
徐碧学校滑坡处于沉积碎屑岩与侵入岩接触带上,属中层中型土质滑坡,由工程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持续降雨诱发,表现出较明显的牵引式滑坡特征。为消除滑坡隐患,对滑坡进行了勘察、设计及工程治理。滑坡工程治理设计主要依据滑坡特征及破坏模式,结合在建徐碧学校规划设计,滑坡前缘采取抗滑桩支挡措施,中后部采取削方减载形成宽平台,后缘采取放坡+坡面防护+排水综合治理方案,滑坡治理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福建省相关类型滑坡防治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6.
沈高平 《安徽地质》2013,(4):311-314
北沿江高速为新建高速公路,K19+020~K19+164段由于土方开挖形成了高而陡的碎石土质边坡,2012年11月由于连续降雨,K19+020~K19+164段右侧出现滑坡。滑坡的治理要求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岩土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7.
工程措施影响滑坡地下水动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大多数滑坡的发生与地下水活动有关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直接关系到滑坡的稳定性状况。因此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 ,首先需要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和工程治理措施对坡体地下水位的影响方式 ,从而正确分析滑坡成因机制和制定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基于工程滑坡实例研究 ,利用数值模拟 ,揭示了滑坡治理工程中地下排水洞的排水效果 ,分析了地表水集中入渗和设置抗滑桩后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特征。表明数值模拟研究 ,可以有效地揭示工程措施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滑坡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方式 ,为滑坡治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防治工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衣庵滑坡是一个以古崩滑体为主体的古、老、新滑坡组成的滑坡群。白衣阉滑坡防治工程的目标是避免暴雨或持续降雨条件下滑坡的局部复活,提高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变动条件下滑坡的整体稳定性。通过3种防治工程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白衣庵滑坡的治理工程方案为地表排水、后缘削方减载和前缘填方反压。滑坡稳定性校核计算表明,治理工程实施后在特殊荷载条件下滑坡主剖面的稳定性系数达到设计标准1.15-1.2。按审查通过的工程方案分别进行了工程设计和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设计。  相似文献   

9.
于清杨 《世界地质》2002,21(1):67-70,80
中里滑坡位于延吉至图们高速公路右侧,由于高速公路路基开挖切断原山脊形成滑坡。根据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特征,提出三种治理方案,并优化出以抗滑桩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措施为最佳方案,将其应用于中里滑坡治理中,经过实际施工监测及滑坡治理效果分析证明,该方案经济、可行、治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结合竖向预应力锚杆加固重力式抗滑挡土墙治理滑坡的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竖向预应力锚杆+抗滑挡土墙构造及其施工工艺流程,指出竖向预应力锚杆+抗滑挡土墙新型结构在基岩山区滑坡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厂房岩体质量评价及反馈设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考虑地下水 ,地应力及结构面产状和岩溶、剪切带发育的特点修正 ,确定了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工程洞室工程岩体质量 ,进行了地下工程的 RMR分类研究 ,讨论了与水布垭地下工程反馈设计及信息法施工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崇州鞍子河电站隧洞(4+158~4+298段)由于前期施工方法不当导致砼出现裂缝。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在后期严格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施工,采用了超前小管棚注浆、格栅喷锚支护及围岩监测等一系列施工措施,有效预防了裂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隧道K64 +664~ K64+ 674段涌水塌方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结构和地层岩性分析其成因.相应地,建立综合工作程序,采用”超前双排长管棚+小导管+注浆+三台阶法施工+瓦斯监测”的综合方案.对灾害进行处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永蓝高速公路K18+000~K18+350滑坡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滑)坡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中占重要地位。通过对永(州)蓝(山)高速公路K18+000~K18+350白泥坳隧道进口滑坡(简称白泥坳滑坡)的现场调查,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区域构造、气象水文与地下水及施工工序四个方面对滑坡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滑坡的地质构造及变形特征,结合钻孔及工程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滑坡滑动面的可能位置。最后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辅以地表及地下排水设施的综合治理方案,以此达到加固正在发生变形的边坡、防止施工活动对坡体产生扰动导致古滑坡复活的目的。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抗滑桩及排水设施的施工工艺及流程,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说明,为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312国道蓝小二级汽车专用公路K37+580-K37+654段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预应力锚索支护为主的边坡治理方案,并对工程施工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对大桥桥体漏水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种治理方案,并进行了方案优选,简介了优选方案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渝隧道涌突泥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义磊  李晓红  赵瑜  任松 《岩土力学》2005,26(6):920-923
通渝隧道区分布的含水层属海相沉积而成的可溶岩。2004年2月22日,在隧道中间地段k21+780里程,埋深达 940 m的隧道左拱肩发生突发性特大涌突泥的地质灾害。运用3D-σ数值分析软件对隧道k21+780地段的围岩进行应力计算,得出了围岩的应力及破坏域分布特征,结合工程地质及隧道施工分析了深埋隧道涌突泥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振动沉管粒料桩在高路堤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四川成南高速公路NO .E4合同段振动沉管粒料桩、塑料排水板与砂粒垫层综合处治法在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实践, 总结出在山岭重丘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桩身密实度检测, 垂直沉降与侧位移监控等一套系统方法,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设计沉降数据对比, 得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地段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成功经验,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crystal and magnetic structures of ilvaite Ca(Fe2+, Fe3+)Fe2+Si2O7O(OH) have been obtained by profile refinement of high resolution neutron powder data from a natural sample from Seriphos, Greece. Below about 400 K an electronic transition from an itinerant to an ordered state is expected, with the structure changing from orthorhombic to monoclinic. The structure remains monoclinic P2 1/a down to 5 K, with Fe2+ almost completely ordered on one of the A-sites and Fe3+ on the other: the ordering may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B-site contains Fe2+ plus a small amount of Mn2+ impurity. There are two magnetic transitions, at 116 K and 40 K: at 80 K the Fe2+ and Fe3+ spins on the A-sites along one infinite c-axis chain are parallel, and antiparallel to those along the adjoined edge-sharing centrosymmetrically related chain. The spin vectors are all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se chains, i.e. almost parallel to the crystallographic b-axis. At 5 K, this order is maintained, but the Fe2+ spins on the B-sites order antiferromagnetically as well, again almost along the b-axis. These results explain the earlier Mössbauer and magnetisation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20.
天山公路典型溜砂坡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溜砂坡是我国西部山区公路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对溜砂坡的形成发展机理认识不足,目前采用的治理措施不能很好地解决溜砂灾害,有些工程措施反而会加大灾害程度。通过对天山公路沿线溜砂坡的调查研究,以K612+750~K613+850段特大溜砂坡群为例,阐述该溜砂坡的最基本特性,分析溜砂坡的成灾机理和危害性特点,并对溜砂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