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权  杨则东  疏浅 《江苏地质》2016,40(1):171-177
安徽省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通过对安徽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示范研究,将安徽地热资源划分为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两大类型,其中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巢湖—和县一带及皖南山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亳阜断陷盆地、淮南陷褶断带及合肥断陷盆地。安徽省已发现的地热流体大多为温热水或温水,少数为热水。同时对全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京津鲁地区走在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前列,在地热勘查、地热利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科学利用上树立了典范。分析江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地热勘查中的技术难点,对京津鲁地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主要勘查技术方法、地热资源科学利用以及勘查开发规划等进行阐述,对江苏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质》2010,(10):48-48
9月10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开展全省地热资源区划,编制和实施全省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到2015年,全省新增地热(温泉)开采地20处,水温大于40度的地热水允许开采量达每日1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分析郑东新区地层、构造等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概况以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列举地热开发中的多种保护措施和综合利用情况,对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热资源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带动并提升旅游休闲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盐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时间短,形式粗放、单一。对盐城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布特征、地热水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旅游景区建设需求、旅游市场条件、环境条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地热资源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和综合开发示范等功能价值;滨海—阜宁一线、盐城市区、盐城丹顶鹤海滨湿地旅游区、马家荡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东台和大丰市区以及中华麋鹿园—黄海森林公园一线可划定为地热资源重点开发区。此外,在分析研究区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交通条件、经济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盐城市范围内现代旅游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要形成以地热富集区和县、市区为中心并以重要风景旅游区为节点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地热资源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因其具备清洁、可再生等特点,所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些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针对全省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优势,不断加快地热开发利用步伐,逐步打造出“温泉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7.
王继华 《地下水》2009,31(4):45-47
河南省地热资源丰富,以洗浴为主的直接利用量较大,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保护意识淡薄。分析了地热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利用应以供暖为主,实行总量控制开发。根据利用现状及地热地质条件,全省划分了五个地热资源开发保护区,提出了编制规划、推行回灌、加强勘查、提高利用水平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探索分析引入盾构技术直接开发利用基础地热能的可行性。地热梯度及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揭示,只要有足够的深度就能获得足够的地温。传统的地热勘查和地热开发技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使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引入盾构技术开发利用深部基础地热资源,将是一种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地热开发技术。本文通过分析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盾构技术的特点,探索一种广泛利用基础地热能的技术、方法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水热型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储量丰富。从山东省大地构造特征和大地热流值分布规律入手,根据地热传导理论,对山东省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资源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东省地热资源的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严格控制,根据地热成因可分为隆起山地板内深循环对流型和沉积断陷盆地传导型。结合地热成因和热储类型,进一步将全省分为4个地热资源区: I—鲁东地热区; II—沂沭断裂带地热区; III—鲁西隆起地热区; IV—鲁西北地热区。山东省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为143.73´109 t,不考虑回灌条件,现状地热开发利用量不足已查明可采量的3%,具有较大开采潜力。根据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山东省压减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胡君春  郭纯青 《地下水》2007,29(2):110-114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得到了广乏的开发和利用.从地质条件关系、地热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已知地热信息及其埋藏条件等方面阐述河北省石家庄市地热资源成因,分析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为石家庄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苏北盆地是江苏省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本文基于苏北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系统总结研究区内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首次对该区的地热资源量、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及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进行分层分温度范围的定量评价。基于研究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水温分布特征等综合分析,对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区划。研究成果表明,苏北盆地的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地热资源量总计约为229.8亿吨标准煤,地热流体年可采量约为197000万m3,地热流体年可采热量约为618万吨标准煤。热储层中的地热水理疗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世纪50~60年代,在李四光先生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我国创立了最早的地热研究与开发机构,地热事业进入早期快速发展阶段。此后,地热研究以基础性研究为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缓慢,进入"低谷"时期。如今,由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化石燃料耗竭和环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探讨了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其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热储主要赋存在巢湖—和县基岩隆起区、大别山隆起区、沿江基岩隆起区、江南隆起等隆起山地及定远断陷盆地、肥东断陷盆地、霍山—九井盆地、庐枞断陷盆地、安庆断陷盆地、宣城断陷盆地等沉积盆地。前者隆起区热储类型为带状,岩性以断裂破碎带中花岗岩为主,后者断陷盆地热储类型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岩性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带内热储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隆起山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HCO3型水,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型水。通过潜力评价可知,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潜力较小,且处于开发利用状态的地热田基本处于超采状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相对较大,其中潜力大、中和小的盆地分别有4处、6处和10处。【结论】安徽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地热资源潜力分布不均,地热资源需要分区规划利用,并且需要考虑高氟、高矿化度热矿水利用造成的地表水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热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热资源禀赋良好,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取得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成果:浅层地热能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分布,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9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阐明了有代表性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和干热岩资源成藏模式。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迅速,浅层地热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利用量逐年攀升,但在地热资源成藏模式研究、勘查开发及管理利用等方面仍有亟须突破的技术瓶颈和需要改进的环节。文章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地热发展战略路线,下一步应加强热源机理与控热构造研究,推进地热探测技术和开发利用示范,开展重点地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完善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体系,推动地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聊城市历史悠久,地热资源丰富,并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组份或离子。通过分析地热地质特征、地热水质特征、地热可采资源量,探讨聊考断裂与聊城市城区地热水类型、水温、有益组份或离子的关系,揭示了聊城市城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及科学、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贵德县(盆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贵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为背景,结合贵德盆地多年的地热探采积累的资料,论述该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点,并对地热成井工艺和对地热的合理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见解,对类似山间盆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热资源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带动并提升旅游休闲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盐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时间短,形式粗放、单一。对盐城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布特征、地热水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旅游景区建设需求、旅游市场条件、环境条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盐城市地热资源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和综合开发示范等功能价值; 滨海—阜宁一线、盐城市区、盐城丹顶鹤海滨湿地旅游区、马家荡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东台和大丰市区以及中华麋鹿园—黄海森林公园一线可划定为地热资源重点开发区。此外,在分析研究区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交通条件、经济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盐城市范围内现代旅游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要形成以地热富集区和县、市区为中心并以重要风景旅游区为节点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地热资源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鲁北坳陷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立进 《地质与勘探》2016,52(2):300-306
鲁北坳陷区地热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补给来源,长期过量开采将会引起水位持续下降、地热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本文在总结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最大允许水位降深、合理布井井距、尾水回灌等影响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性问题。可以看出,在以消耗静储量为主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吕志涛 《地下水》2005,27(4):260-262
张庄地热井已完工两年多,至今尚未开发利用.针对张庄地热井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对地热资源和地热水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与评价,对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七项水质评价,提出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明 《地质学刊》2009,33(1):F0002-F0002
2008年11月,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兴为团长的“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地热资源考察团”一行对芬兰、瑞典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省厅正在实施“江苏省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由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具体承担。为了实施好这一大型地热项目,科学利用江苏地热资源和促进地热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