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质大学正满怀信心迎接“211工程”地质矿产部于1993年12月初审通过了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立项论证报告,并向国家教委正式报告,申请对中国地质大学进行"211工程"建设的部门预审工作。1994年1月15日国家教委"211工程"办公室正式通...  相似文献   

2.
短讯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2 0 0 5年 1月 2 7~ 2 8日 ,中国地质大学承建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建设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为组长 ,由 1 0位院士、教授组成。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张延东副处长主持了论证会 ,教育部科技司、湖北省科技厅及中国地质大学相关领导、教授、学者 1 0 0多人参加了论证会。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和“…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大学“十五”“2 1 1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于 1 0月 2 5~ 2 6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进行 ,教育部专家组一行 7人听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题为《中国地质大学“十五”“2 1 1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汇报。他从总论、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建设的目标及主要内容、资金的筹措和年度资金安排、建设的实施进度、预期效益分析和对招标投标的基本安排等 7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地质大学“十五”“2 1 1工程”立项建设的可行性。中国地质大学南北两地校领导、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有关负责人以及院系党政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  相似文献   

4.
该科研课题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第56项“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综合研究”的二级课题。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标承包,并邀请新疆地质科学研究所、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和第一区域地质大队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参加,于1990年12月提前完成工作任务。研究成果于1990年12月7~14日在北京由国家三○五项目专题成果验收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5.
1993年11月17~18日,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沉积盆地研究所共同承担完成的煤炭部“煤资源勘探区数据库系统”项目评审验收通过。参加项目评审的有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地矿部石油海洋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6.
实施"211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上水平、上质量、促改革、增效益、实施科教兴国的一个重大举措.这项工程的实施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技水平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立足于国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以学科建设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通过4年的建设有了较好的发展,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资助,由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美国德州大学地下设施研究与教育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共同组织和主办的“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讨会”于2007年10月8日至1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举办。国内外专家共做了25场次的学术报告,其中参会的美方专家共15人,进行了16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建设新进展根据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发布的《“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和“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进行‘211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和立项审核工作的通知”精神,地质矿产部组织专家组,于1997年4月28日...  相似文献   

9.
该项研究为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一个二级课题。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系承担,1985~1990年历时5年半,现已全面完成任务。该研究成果已于1991年11月20日在北京由地质矿产部科技司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会议评审验收。  相似文献   

10.
陆克 《物探与化探》1988,12(6):432-432
1988年8月1日至3日,地矿部物化探局在北京召开了“建立在Dufvl-68000机上的电法勘探应用软件包”研究成果评审会。评审委员会审查和听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探系研究小组提交的成果报告,并观看了程序运行演示。经过认真的讨论和评审,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11.
在今秋丹桂飘香的时节,中国地质大学将迎来60华诞。在这喜庆时刻到来之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体师生特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享有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专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8日—5月2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隆重举行.来自地矿、石油、建设、水电、煤炭、有色、核工业、农林、军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4月25-2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来自国内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4月30日至5月2日组织了4个野外考察小组,分别对武当山、三峡、神农架、庐山的地质进行了考察。会议交流分主会场和11个分会场。孙枢、裴荣富、於崇文、张本仁、贾承造、翟裕生、谢先德、刘嘉麒8位院士在主会场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探矿工程微机应用研讨会”,1987年11月17~20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举行。来自地矿、冶金、煤炭、核工业、城建环保和有色总公司等系统的82名正式代表,53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探矿工程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屠  相似文献   

15.
1“211工程”的涵义 在即将告别旧世纪迎接新纪元的20世纪90年代,“211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伟大创举。 早在1992年,“211工程”就在酝酿之中.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1993年7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对“211工程”进行了总体规划,同时,《“211工程”实施意见》也即将出台,预计将会推出一些新的重大举措。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211工程”项目的涵义可以简要地归纳为3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3月6~7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的“全国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美国加州大学SanDiego分校、瑞典Upsala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西北矿业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的5 0余位代表及中国地质大学的众多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中国地质大学张锦高校长到会并致开幕词。会上31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於崇文院士作了“地质系统复杂性”的主题报告。於院士归纳总结了自然科学研究程度由浅入深的4个层次,从地质科学发展的现状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地质》2001,15(3)
20 0 1年 3月 2 8日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对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王鸿祯院士和史晓颖教授负责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泛大陆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层圈相互作用” (编号 :95 0 110 5 )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评审认为 ,该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其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建立了扬子地台南缘上泥盆统至二叠系不同沉积相区的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比关系 ,论证了重点层段三级层序的全球可对比性 ,并识别出四、五、六级层序 ;分析了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生物群绝灭、复苏和辐射过程及与层序界面的耦合 ,建立了泥盆系顶部的邵东阶并已为《中…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2014,(10):82-83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探矿工程(岩上钻掘工程)》编辑部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承办,主题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探矿工程之梦”的第三届探矿工程学术论坛(EEF China 2014)于2014年10月8-12日在江城武汉湖滨花园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各相关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各省市地勘局,煤炭、冶金、有色、武警黄金部队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共240多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27~28日,中国地质大学承建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建设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为组长,由10住院士、教授组成。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张延东副处长主持了论证会,教育部科技司、湖北省科技厅及中国地质大学相关领导、教授、学者100多人参加了论证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23日~24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和研究生院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和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协办的全国首届“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在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