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3a在旬邑县对旱塬小麦综合抗旱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保水剂拌种、垄作地膜覆盖、喷施抗旱剂综合处理,比采用平作、垄作地膜覆盖分别提高产量1590kg/hm^2、1050kg/hm^2.增产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干旱特点 ,于 1 996~ 1 998年进行了农业干旱监测预测、秸秆覆盖、底墒科学利用、有限水胁迫效应、深松、多功能防旱剂和有限灌溉等单项农业干旱防御技术试验研究 .在它们的防旱机理、功能和操作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 ,在干旱严重的 1 998~ 1 999年冬小麦生育期内 ,在河南郑州郊区、山东泰安郊区和河北固城 ,根据各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对上述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集成示范试验 .结果表明 ,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具有较显著的抗旱增产效能 ,小麦增产 1 0 .1 %~ 36.0 % ,耗水量减少 1 .0 %~ 1 9.0 %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1 0 .6%~ 60 .0 % .  相似文献   

3.
渭北春玉米抑蒸集水防旱抗旱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开展了6种抑蒸集水综合抗旱技术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以地膜+ 垄植+ 中国旱地龙处理抑蒸集水和增产效果显著。水分利用效率达19.89kg/ (m m ·hm 2), 耗水系数仅0.05 m m / (kg·hm 2), 产量达7200 kg/hm 2, 比其它综合技术增产17% ~60% 。  相似文献   

4.
吴乃元  杨荣光 《山东气象》2000,20(2):35-36,39
应用足墒深耕、适时播种、西方施肥、指标灌溉、喷抗旱剂等多项小麦抗旱管理措施,使麦田浇水次数减少1~2水,耗水量平均减少20.4mm,决量提高14.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6%,经济效益提高18.0%。实践证明,这是一套简便易行,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干旱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5.
保水剂在作物抗旱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光  张洪新 《气象》1997,23(9):39-42
应用小麦、花生的田间小区试验资料,分析了保水剂在抗旱栽培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保水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抗旱剂,确定起到保墒增湿的作用,而且价格低廉,技术容易掌握,是一种经济有效、增产节能的栽培措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干旱综合防御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技术,通过示范,将深耕、秸秆翻压还田、药剂拌种、秸秆覆盖、有限灌溉、喷施防旱剂和防御小麦干热风制剂等技术在濮阳市进行综合推广。2006-2007年4个农作物种植季节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防旱和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6.4%-7.2%,玉米增产6.7%~11.6%,同时还可减少灌溉1~2次,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黄淮平原及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种植中,对坡耕地平整,深耕土地,合理运用中耕、耙耱、镇压技术,合理施肥,再选用抗旱品种及适时早播,可达到保墒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推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底墒效应+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玉米千秆覆盖效应(分覆盖,粉碎还田处理)+有限水分胁迫高产效应集成技术的推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粉碎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发育期的根,茎,叶,穗,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其中粉碎还田处理的增加量明显大于覆盖处理,666.67m^2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7%,35.6%,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4.8%,12.1%,节约灌溉1-2水。  相似文献   

9.
仇化民  王宁珍  马妮娜 《气象》1995,21(2):51-54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77,比单作提高了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亩产可达到440—610kg,比单作增产20%-80%.  相似文献   

10.
将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御技术在泰安进行推广,综合运用深耕、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药剂拌种、有限灌溉、喷施防旱剂和小麦干热风制剂等技术,并进行了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效果,每亩麦田可增收节支27元左右,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仇化民  王宁珍  马妮娜 《气象》1995,21(2):51-54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77,比单作提高了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亩产可达到440-610kg,比单比增产20%-80%。  相似文献   

12.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荐麦增产53.0%,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做到一膜两用,集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带田总产8212.5~9125.0kg/hm^2,比单作增产45%~166%。  相似文献   

13.
辽西属半干旱地区,各年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春旱.夏旱或秋旱,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为此省局科教处给锦州气科所下达了“抗旱剂在辽西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课题。课题组人员于1995-1997年与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共同在司屯、胡家、厉家、常兴、镇安等乡,对小麦、土豆等作物进行了拌种和叶面喷施试验,效果显著。春麦试验地平均增产15.5%,最高增产20.3%,特别是在严重春旱的1997年,推广应用的面积扩大到近千亩,用抗旱剂拌种的春麦苗齐、苗壮、须根多、黄叶少,为抵卸干旱夺取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简要介绍和分析了2002年互助县浅山地区“座山种”抗旱技术试验中,试验田和对照田从播种到收割期的观测资料、产量分析结果以及影响产量的因素。分析表明“座水种”技术对浅山地区的旱情有一定的抗旱作用,且比对照田增产3%-5%。  相似文献   

15.
干旱综合防御技术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进行的冬小麦大干旱综合防御技术集成试验表明,充足的底墒水、深耕、秸杆翻压还田、秸杆覆盖、喷施防旱剂和有限灌溉等是防御冬小麦干旱、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的有效措施,对小麦叶面积、干物重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使冬小麦叶面积、干物重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使冬小麦增产1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每公顷增收节支500-800元。  相似文献   

16.
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几种主要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的春季潮塌、干热风和小麦全蚀病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害的成因、发生时段与危害程度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和示范,重点试验推广了适时早播、选取良种、缩垅增行、优化密度和带状立体种植及适时适量、优化灌溉等一系列减灾对策与配套技术,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了灾害,促进了小麦生产持续4年攀登新台阶。单产平均每年递增29.9kg,增产13.0%,总产平均每年递增7349.0万kg,增产16.48%,获得了显著的减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陕西渭北冬小麦提高水分利用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干旱威胁,1997-1998年度在陕西渭北永寿县开展了地膜覆盖,旱地龙拌种等处理的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有明显提高水分利用率和防旱抗旱效果,尤以地膜覆盖效果最显,出苗率提高89%,壮苗率提高149%,水分利用率提高43.9%,产量提高47.3%,初步提出渭北地区冬小麦抑蒸抗旱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表明,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有效地利用了自然降水资源,具有明显的节水保墒作用,调水效应显著,水分利用率高。粮食增产一般在40%-60%以上,经济效益好,是发展旱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辽西属半干旱地区,各年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春旱、夏旱或秋旱,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为此省局科教处给锦州气科所下达了“抗旱剂在辽西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课题。课题组人员于1995~1997年与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共同在司屯、胡家、厉家、常兴、镇安等乡,对小麦、土豆等作物进行了拌种和叶面喷施试验,效果显著。春麦试验地平均增产155%,最高增产20.3%,特别是在严重春旱的1997年,推广应用的面积扩大到近千亩,用抗旱剂拌种的春麦苗齐、苗壮、须根多、黄叶少,为抵卸干旱夺取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抗旱剂1…  相似文献   

20.
海拔2800m的山区地膜春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海拔2800m以上的和田县喀什塔什乡科克阿依村进行地膜穴播春小麦与露地春小麦栽培对比试验。地膜覆盖技术改善了小麦生物性状,分蘖数和成穗率大大提高,千粒重也有所增加。除4月15日播种的外,株高、结实小穗数、穗粒数都比露地播种小麦增加,A、B、C三处理比对照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5.5%、82.0%和52.3%,增产效果非常明显。能有效解决低温半干旱山区春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粗、旱、冻等突出问题,具有较好的保墒蓄水、增温保温效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是小麦生产再上台阶的一项有力措施,值得在南疆海拔2800m以上的山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