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人们每天只要打开报纸,就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信息涌入眼帘:大气自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加剧、海洋被污染、森林在消失、物种在灭绝……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提高,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人类情感也渗透到流行服装之中去了。由于服装文化是国际性的,自然也就渗透和波及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早在1990年初,世界上的一些服装设计师推出的羊毛的装的主题灵感就是取自著名英国画家大卫·鹤尼的一批富有大自然色彩的作品,如树木、花卉等,其时装主题在于唤起人们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清新芬芳,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勃勃生机。紧…  相似文献   

2.
雷电保护装置的接地梁金元,赵国庆,高克伟(山西省气象局技术装备处030002)1引言雷鸣闪电是大自然中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地球上平均每秒钟就有100万次闪电,一昼夜约864万次闪电,被人们称为世界雷都的印尼茂物,全年就有11个月打雷,我国雷州半岛平均...  相似文献   

3.
为了生存及繁殖,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自卫能力,有了对付外敌的能力才使它们在大自然中立足、成长,兴旺地传宗接代。  相似文献   

4.
响雷村     
响雷村雷声隆隆,电光霍霍,这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光雷声现象。统计知: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仅我国每年因雷害伤7500人,死3000人。那么,地球上何处最多雷电呢?苏丹的内陆村──阿布戈利亚的纽克卜村。当地人称为“呼沦尔比巴,洛克前摆...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天气、气候的制约,人们越来越关心天气的冷暖变化,有些报刊载文时对天气、气象、气候解释说法不一样,大家都想知道它的真正含意,特别是对一些不常见的天文、天时、天候之类词语更是想弄个水落石出,因此,本文对6个专业用语解析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象》1975,1(1):30-30
对于大自然,过去有些人总是说“风云莫测”。风云真的莫测么?代表腐朽没落阶级的孔孟之徒,只能发出“巍巍乎,唯天为大”的哀叹。而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革命人民,不信天,不信地,风云敢斗!老天敢管!要做大自然的主人,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7.
《青海气象》2007,(2):56-56
适时、适宜的旅游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解除疲劳,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消除烦恼,增长知识。但在饱览大自然美丽风光时,一些形形色色的旅游气象病(日射中暑症和紫外线辐射病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相似文献   

8.
五花八门的大自然“报时器”报时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土隆加页地区.每天都有两场准时降临的大雨,一次是下午3时,另一次是下午5时20分,当地中、小学上学、放学时间安排在两次雨时。情人约会也以雨时相约,如第一场雨或者第二场雨。报时泉“乌拉圭的内格罗湖畔有...  相似文献   

9.
早年读过德国著名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随着时日的推移,详情已记不真切了,然而其中的警句:“只要你对大自然的语言稍加留心,你将知道宇宙的轮回,你的精力也将无穷无尽,”却随着工作实践,不仅镌刻在记意中,而且有了一些切身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和人类语言一样丰  相似文献   

10.
黎明是美好的。东方晕红,霞光四起,千山初醒,百鸟争鸣黄昏是迷人的。红日西坠,暮云缭绕,天色苍茫,余辉绮丽大自然气象万千。大自然万千气象。她有时好像涓涓小溪,从从容容;有时如同瀑布飞  相似文献   

11.
白雪与蓝天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对大自然稍徽留心的朋友就会觉得:在冬季的某日,鹅毛大雪飘然而至,雪后银装秦裹的世界呈现在你眼前时,天空是那么的湛蓝,极目天穹是那么的美妙,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深呼吸一下,立刻感到浸喉润腑,惬意无比。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早在 175 2年 7月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放风筝的办法证实了 ,乌云中那伴以轰隆隆雷声的耀眼光箭就是大自然中的强大放电现象。以后他又发明了避雷针 ,使建筑物避免遭到雷电的袭击。可你知道还有一种防不胜防 ,奇特的怪物—球状闪电吗 ?1994年 4月 11日上午 10点多钟 ,河南商城县长竹园乡黄柏山小学。天空雷声隆隆 ,屋外大雨倾盆。学校里书声琅琅 ,12 0多名师生正在紧张地上课。在一声炸雷过后 ,四年级教室的后墙缝突然挤进来一个深红色有足球大小的火球。它火星四射 ,光芒刺眼 ,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在教室里随…  相似文献   

13.
刘露 《贵州气象》1996,20(6):44-46
人类活动每时每刻都在同自然界打交道。获得生活所需的物质与能量。但自然界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和发展的。认识自然规律,最重要的是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平衡就是自然界中相互相依,相互制约着的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平衡。而大自然是一个由无数生态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相互依存,并进行着物质交换。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没有森林就说不上保护和改善环境。1灾害无情毁坏家园1996年4月以来,贵州大部分地区降了大到暴雨,造成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据7月5日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14.
介绍深生态学的思想来源及基本观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生态战略与深生态学的“作为整体的大自然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共同体”观点是一致的。从气象对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估,国家重大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估及气象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是深生态学在中国气象事业生态建设战略的具体体现,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1998年7~8月份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毁坏森林,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朱总理在会见全国林业系统劳模马永顺时说,要下最大决心,把砍树人变成植树人。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的保护神。由于上游森林稀少,1975年8月发生在...  相似文献   

16.
我们站在这Ilt,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这里镶嵌的有:绿水青山,沙漠草原,城镇乡村,阳光温暖,风云变幻……这里是探寻天地奥秘的地方,这里是万物生长的乐园。我们站在这里,顶着苍天,踩着经纬线,牵住探空仪,盯住雷达伞,指挥顺风耳,协助千里眼,布下天罗地网,出没在大白然中问。我们站在这里,观云测天数一1·年:风有,十六个方位,云有瞬息万变。小雨小劣较温柔,雷暴冰苞胜枪弹。一干早施烟火,阴雨水连天。它们且毛寸二这神奇的大自然,就象不同性格的“演员”。我们站在这’l工,各守一口网眼:续写天气日记,贮存大自然的档案,捕捉天守的信息,掐住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气象档案资料管理进一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使气象资料档案能够完全脱离行业封闭状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为气象资料档案是人类长期观测大自然,总结大自然,寻找大自然变化轨迹的历史记录,所以充分利用气象资料档案,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气象资料档案工作提出的新的任务和要求。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气象资料档案工作作为气象部门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理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8.
早春     
柳枝刚刚吐绿春燕已在枝上啼鸣花蕾尚未绽开早来了赏春的人们布谷鸟婉转地叫着将沉睡的大自然唤起拖拉机的犁铧梳理着凌乱的大地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用天气现象或天气变化等气象因素为背景来赞誉大自然、抒发自己情怀的佳作,不胜枚举。如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堪称千古绝唱,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其词曰:“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1日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视。”这首词是诗人记述夜行黄沙道(在今江西上饶西面)时的情景,把一个寂静山乡的夏夜,写得如此生机盎然:远在天际几颗明亮的星,近在山前几点不湿衣衫的雨(此降水可能是积云衰退所致或夏日晴夜树叶上…  相似文献   

20.
前言农业生产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在这个“露天工厂”里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极大,各种农业技术措施的采用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气候条件有关。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和降低成本,本文试从农业气候条件分析风翔县这个半干早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