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要求,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自2017年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2020年全面完成"三调"工作。随着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初步建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信息系统联网工作的推进以及空间信息新技术、新应用、新服务的不断迭代更新,"三调"的调查覆盖范围以及数据生产的规模、精度、效率都将远远超过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本文结合惠东县的实际情况,基于多源数据的城镇村地类打开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苏州市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开展湿地资源调查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将苏州市“湿地二调”与“国土三调”湿地资源调查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两次调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国土三调”较“湿地二调”湿地面积减少7 816.29 hm2,两次调查均为湿地的面积为288 648.93 hm2,“湿地二调”为湿地而“国土三调”为非湿地的面积为51 137.75 hm2,“湿地二调”为非湿地而“国土三调”为湿地的面积为43 321.46 hm2。从调查对象尺度、湿地分类标准、遥感影像数据、湿地开发利用等角度分析存在差异原因,为未来湿地资源专项调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衔接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主要流程要点。文章主要从6个方面讲述了确权登记流程,为提高确权登记效率提供了参考。此外,三维自然资源信息展示系统的建设提高了成果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效益,且有助于后期新增信息的录入与更正,为相关部门对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湿地产权确权是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处于动态之中,系统结构、权属关系等复杂多样,湿地相关立法模糊,造成湿地空间确权难度极大。按照物权法定、权责清晰、权属衔接和权力连续的原则,明确了湿地确权的对象和内涵,梳理了湿地空间的所有权与用益物权主要类型及依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试点的基础上,明确了与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资产登记相关联的湿地产权确权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这也是我国自然资源部在组建之后开展的首次全国性质的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其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了解我国国土资源利用以及发展的现状,得到的数据信息能够为今后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提供资源保护的力度。本文将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内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重要意义、开展原则、技术探究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湿地认定标准、调查对象尺度、遥感影像数据的时期和时相、湿地是否被开发利用和基础底图尺度角度,分析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分布和面积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面积为1688220 hm^(2);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中的湿地与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和沟渠合并,称之为“三调湿地”)得到的甘肃省空间分布完全重合的湿地面积为961793.33 hm^(2),甘肃省“三调湿地”面积明显小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湿地面积;两次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面积的差值为726426.67 hm^(2),在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这726426.67 hm^(2)的湿地主要为沼泽湿地(占72.08%)和河流湿地(占25.86%),而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其都为非湿地。由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湿地认定标准、调查对象尺度、遥感影像数据的时期和时相、基础底图尺度存在明显差异以及有些湿地已经被开发利用,导致两次调查得到的甘肃省湿地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即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的部分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湖泊湿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已经变为草地、林地、其它土地和耕地。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赤峰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农牧业局、林业局联合发文,正式将农房等纳入不动产登记范围。赤峰市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范围,统一调查有助于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制度,形成覆盖城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4,(6):45-45
<正>通辽市扎鲁特旗国土资源局依法依规扎实做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严格登记审查标准,严把登记成果质量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权颁证,努力做到不发问题证、不留后遗症,切实维护好土地证书的权威性。在农村集体土地"两权发证"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七关",确保登记成果的高质量。一是严把程序关,严格执行"政府通告、地籍调查、权利人申请、初审公告、注册登记、政府审批、颁发证书"的程序;二是严把权属关,  相似文献   

9.
戴星 《西部资源》2014,(2):140-141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农村土地权能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维护农牧民权益的任务和难度都会大大增加,给国土执法监察带来新的挑战;建设生态文明,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对自然资源实行用途管制制度和统一登记确权将为国土执法监察提出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与规范,并以四个旗县为试点,选取土地、耕地、草地、水、森林五类自然资源要素建立空间数据库,为自然资源监测评价、管理、统一确权登记提供数据支撑,为自然资源空间数据整合与数据库建设提供标准与参考,为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还可应用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采用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权属调查中的承包地块调查内容包含土地用途、地力等级、利用类型和是否基本农田等信息,这些信息资料需要从当地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收集。这些信息资料通常多以数据库、电子图件、电子表格等形式存在,其中涉及的坐标系通常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如何把收集的资料中的坐标转换成CGCS2000坐标就成为非常紧迫和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从2009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至今,针对这项工作的图件及数据坐标转换的研究较少。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以山西省某县为例,首先通过对比两种坐标转换方法的转换结果,确定了在县域范围内采用七参数法,接着又提出了一种应用南方CASS及TGO等软件对图件及数据进行坐标转换的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种坐标转换方案流程简单,易掌握,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本文还对本项工作中涉及坐标转换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厘清“国土三调”和“湿地二调”湿地分类的对应关系可为湿地资源监测体系提供基础数据。通过资料收集和调研构建工作底图,开展山东省“国土三调”和“湿地二调”湿地资源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出不同分类标准下湿地的对应关系。由于湿地调查尺度、调查时点和分类体系的不同,山东“国土三调”和“湿地二调”湿地调查结果差异显著,“湿地二调”比“国土三调”湿地面积增加11 986.47 hm2,“湿地二调”中的湿地流向“国土三调”的非湿地面积为271 774.52 hm2;“湿地二调”中的非湿地流向“国土三调”的湿地面积为24 781.14 hm2;“湿地二调”为湿地而“国土三调”为非湿地的图斑面积约为580 893.35 hm2。为获取更为翔实、准确的湿地资源数据,开展湿地专项调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在建设与发展阶段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可以使国家充分掌握各个地区的国土资源利用情况,并为后续各项阶段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在研究中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各阶段所采取的技术及方法做出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目前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存在数据没有进行统一管理等问题,亟待需要开展“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工作,初步形成包头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张图”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研究基于组件化GIS技术和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建立“一张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包头市土地、矿产和地质数据成果统一管理的目的,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合理利用等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5.
《西部资源》2014,(5):27-27
<正>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国土资源局制定四举措,全力抓好地籍管理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过盟级验收;二是认真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有序开展日常地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数据库建设是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运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等有关技术手段,构建图形、影像、权属全面一体化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更好地对土地承包权属信息、承包地块空间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中的数据库建设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2号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角度,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湿地定义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关于湿地的定义总体上来源于《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其中,“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是指被列入生态保护红线之内的或者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之外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或者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的;从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实需要角度考虑,“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被排除在湿地范畴之外;在介绍常见湿地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的湿地分类系统,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湿地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相比,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得到的湿地面积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为8 hm2,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最小调查面积为600 m2;最后,从湿地的定义、管理体制、基本制度、特殊规定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指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湿地保护法规修订和配套制度建设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结果的实质融合是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分析多源数据的分类系统语义关系出发,以自然资源调查试点所采用的分类系统为例,研究了其与调查中重点涉及的两个参考底图分类系统之间的类别语义关系。通过构建语义参考概念树,定量计算各分类系统间语义转换度和语义相似度,描述分类系统类别间的单向和双向语义关系,为自然资源分类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试点自然资源分类系统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以及地理国情分类系统的语义转换度分别为67.5%和72.5%。该研究为提高自然资源调查效率、构建统一自然资源本体库提供了支持,为多源数据的实质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不动产登记数据由旗县、盟市、省厅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逐级上报到国土资源部。本文从内蒙古自治区不动产登记工作实际出发,展望未来不动产登记数据与住建、林业、农业、公安、民政、财政、银行、法院等相关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后,数据资源会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社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国土资源相结合,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利用信息化数据等技术,对国土空间数据进行充分挖掘,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空间数据是科学规划的依据。采用数据加以分析,为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提供科学支撑。本文基于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加以分析,意在形成空间规划为基础,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打造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