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南方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这些地质灾害体空间分布的勘查和研究十分重要。在滑坡勘查区,通过地质雷达探测,较准确推断出滑坡岩土体结构和滑动面位置;在泥石流勘查区,对于泥石流沟谷堆积物及其附近两侧山体的松散覆盖层,可以有效进行地层划分和深度解译,为判断泥石流的规模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岩溶塌陷区,利用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较准确推断出隐伏土洞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岩溶塌陷的监测和防治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易顺民  卢薇  周心经 《热带地理》2021,41(4):801-811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盖层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含水砂层内地下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引起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的水位波动,构成岩溶塌陷的水动力因素;钻孔桩施工时钻孔揭穿覆盖层内土洞顶部的黏性土层盖板,造成盖板上部的细砂及淤泥流入土洞,是岩溶塌陷的直接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岩溶分布区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对岩溶塌陷地段进行灌浆处理,是根治夏茅村岩溶塌陷的主要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岩溶塌陷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巨大。目前,探测塌陷区的物探方法种类繁多,通过综合运用物探方法,取其优点。通过对杉树坡中心地面塌陷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密度电法、瞬间电磁法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物探方法探测重点塌陷区域,查明塌陷区及覆盖层厚度、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变化,为后期地面塌陷灾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三种物探方法相结合的应用,物探勘查效果显著。证明这三种方法相结合是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勘查中非常有效的综合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志鹏 《西部资源》2019,(3):163-163,166
高密度电法物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直流电法勘探技术,具有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对探测对象不造成损伤,成果直观、准确、高效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开发及建设中。本次岩溶勘察采用高密度电法和钻探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惠州市某建筑工程地质溶洞与周围背景电阻率的差异进行探测分析,圈定其岩溶和土洞的空间分布、规模大小等,然后再在物探圈定异常的基础上布置钻探孔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典型岩溶塌陷区岩溶发育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内的夏茅、金沙洲和大坦沙3个典型重大岩溶塌陷区进行调查,结合现场情况和地质背景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3个地区的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影响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金沙洲塌陷区的直接经济损失最高,大坦沙塌陷区受影响人数最多,而夏茅塌陷区受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2)覆盖型灰岩是引起3处塌陷的主要物质基础,各地岩溶在纵向上的规律及溶洞的发育各具特点,其中夏茅塌陷区岩溶发育程度为强发育,其余两地为中等―强发育;3)3个地区地质断裂普遍发育,断裂构造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方向,断裂切割使岩石破碎,增加地下水与可溶岩的接触面积,同时地下水的作用是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影响着岩溶发育的规模和大小,在水动力条件较好的地段,岩溶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6.
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岩溶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综合岩溶地质调查结果,分析了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面塌陷分布特征,探讨了岩溶在水平面上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存在大面积的隐伏岩溶分布区,岩溶发育程度严重不均;区内岩溶发育往往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是控制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岩溶是一种发育于碳酸盐地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岩溶产生后,造成地表塌陷、地面变形、地面开裂,对地表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会造成房屋墙壁裂缝、屋内地面裂缝下沉,严重的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因此,在碳酸盐地层进行工程建设,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因素,要处理好岩溶地基,首先要查明地基以下岩溶的分布情况,故加强岩溶地基探测方法的应用研究,采用合理有效的探测方法,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在岩溶探测中,探地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较高等优势,被较多的应用于岩溶区的调查。本文以某建设工程场地为例,采用探地雷达对拟建工地基础进行了岩溶调查,通过对获得的雷达剖面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其技术方法可为同类岩溶的探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干涉雷达测量为主要技术手段选择重点煤矿矿集区,开展In SAR地表形变调查工作,辅助遥感影像解译工作,查明区内塌陷分布及发展态势,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调查和勘察资料,分析了以广州市为例的隐伏型岩溶分布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特征和致塌因素。认为岩溶塌陷,是由于负地形开采石灰石矿坑和城市建设地下空间工程基坑排水,大幅降低地下水位过程所引发。文中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和专家经验公式,对广州岩溶发育区建设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求得岩溶场地抽排水致塌时临界地下水位降深值。该临界值为9.25~12.5 m,为一区间值。并认为当地下水位降深大于该临界值时,发生塌陷的概率较大,地下水位降深小于该临界值时,发生塌陷的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仁(怀)赤(水)高速公路K77-K78+800路段从采煤区、岩溶区及破碎带穿过,对工程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性。工程勘查前期采用物探方法先行查清不良地质体的基本赋存状态,根据岩溶、破碎带、煤矿采空区及塌陷区表现的地球物理特征,选择了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勘探,解释判定了岩溶区、破碎带、采空区空间赋存状态及塌陷状态,经钻探工程验证,证实了物探解释正确,综合物探方法有效,避免了单一物探方法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物探解释的可靠性,为工程勘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工程勘查提供了有效的物探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哲凌 《西部资源》2023,(1):152-154
结合一边坡工程实例,分析了三维地质雷达探测边坡浆砌片石护面墙脱空区的波形特征及探测效果,电磁波在脱空区处反射强烈,波形特征明显,三维地质雷达探测结果能准确显示出脱空区的分布情况,对坡面维护及脱空区治理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岩溶隧道中溶洞形成具有复杂性,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是隧道施工的重要保证。在简述探地雷达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探地雷达探测溶洞的可行性。介绍了探地雷达的探测技术和测量方法,简述出探地雷达在浅层溶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地表环境的粒度成分(机械组成)影响作用与过程,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以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1年、塌陷2年的塌陷区和非塌陷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系统地分析了采煤塌陷区粒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度组成以粗沙和中沙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5%以上,非塌陷区以中沙和细沙为主,约占80%;多变量方差分析表明,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径变化无明显差异存在,而与非塌陷区粒径变化有显著差异;塌陷区沙粒起动风速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以对数函数增加,而风蚀量与平均粒径的关系则随着起动风速的增大,以指数函数增大。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度分布曲线均为双峰态,峰值出现在0.54 mm和0.125 mm处,众数组出现在0.63~0.45 mm和0.1~0.065 mm,而非塌陷区粒度分布曲线为单峰,其极值出现在0.125处。塌陷区地表(0~10 cm)范围内细粒和极细粒基本被风带走,地表颗粒呈现粗化现象,潜在的可风蚀性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张家口崇礼矿区,以往金银预查工作基础上,在原预查区深边部继续开展普查工作,对异常中心分布在石英脉露头北部的钼异常进行初步了解。通过激电中梯和测深工作,圈定出电阻率异常,解释推断出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钻探验证在已知矿边部发现了隐伏的石英脉型金银钼矿体。  相似文献   

15.
以岩溶地貌发育的云南省师宗县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岩溶塌陷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值,并划分岩溶塌陷评估因子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岩溶塌陷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按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R值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不同的区域,并通过实例验证分析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R值求取的可行性,实现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云南省师宗县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评估.结果显示:师宗县岩溶塌陷高易发区(4≤R≤5)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域的北部和中部,占总面积的39.22%;中  相似文献   

16.
乔灌木根系对岩土类文物古迹的影响是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监测遗址附近植物根系的空间分布、根径等参数是土遗址风化和机械损害机理研究的任务之一。本文运用探地雷达技术研究了北庭故城遗址周边榆树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榆树根系对城墙遗址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庭故城4个探测点榆树根系信号所体现的根径信息与树龄吻合,探测区域树木根径范围50~400 mm,多数在100~250 mm。树龄是影响地下根径及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树龄、根径比例、大根径走向、树木与遗址位置关系等因素,认为榆树根系对北庭城墙的威胁等级为Ⅲ号探测点(外城南墙中段)>Ⅳ号探测点(外城西墙北段中)>Ⅰ号探测点(外城西墙北段南)>Ⅱ号探测点(外城西北角)。探地雷达技术能够在不损害土遗址本体的前期下,实现对遗址及其周边树木根系的无损监测,在开展植物根系对文物本体安全影响的科学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旧小区内地下管网分布复杂、材质类型多且记录不完整,如何高效探测老旧小区地下管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采用地质雷达、管线探测仪、质子磁力仪和惯性陀螺定位仪4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进行探测。受地下水位影响,地质雷达探测精度、深度比理论值降低50%以上。质子磁力仪法实施容易、探测效率高、资料解释清晰、探测成本低,但常被作业人员忽略,应该在城市中心老旧小区地下管线探测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花都区主要为石灰岩地区,地下岩溶发育,而且地下水丰富,给当地基建带来不便。正确运用综合物探手段,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路基溶(土)洞注浆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岩溶地面塌陷成因及其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是广州地区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地区之一,2007-11-07-2008-01-29共发生7起岩溶地面塌陷,造成多间房屋倒塌和开裂,经济损失巨大.通过参与现场地质调查,之后收集、整理该地区地下水的动态监测资料,结合地面塌陷发育的基本特征,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其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采用定性、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构建岩溶地面塌陷稳定性判别因子的量化指标体系,对其地面塌陷的稳定性进行综合预测.结果认为:(1)大坦沙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具有一因多效现象,地下水位下降是引发该时段系列塌陷的主导因素,次要  相似文献   

20.
以神府-东胜煤田补连塔矿风沙区为例,通过野外系统观测,以采煤塌陷后1~4 a的塌陷区和对照(非塌陷区)风蚀侵蚀性因子、塌陷地表土壤特征等因素为参评因子,在各因子等级指标划分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神府-东胜煤田补连塔矿风沙区风蚀强度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运算,结果表明:2005年塌陷区样地(塌陷1 a)风蚀评判综合指数为0.94,属极重度风蚀区;2004年塌陷区样地(塌陷2 a)综合指数为0.7322,属重度风蚀区;2003年塌陷区(塌陷3 a)和2002年塌陷区(塌陷4 a)综合指数分别为0.3881和0.2373,为中度风蚀区;对照 (非塌陷区)样地其综合指数为0.0088,属轻度风蚀区。模型运算结果符合实际,说明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风蚀强度评价模型可靠、可行,可用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