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2010—2015年宁波市紫外辐射强度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大气环境资料,分析宁波市紫外辐射强度的日、月、季节、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和环境条件的相关性,并对到达地表的紫外辐射与大气上界的太阳总辐射的比值η'进行逐步回归,建立η'的预报方程,最后利用辐射传输公式计算出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方程充分考虑了太阳高度角,以及温度、降水、水汽、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对紫外辐射的影响。并将统计方法与本地气候特征相结合,增加了气候特征判据。经检验,预报紫外线等级正确率为53. 2%,相差1级的占34. 5%,优于主观预报,能够提高现有的紫外线等级预报准确率。最后,提出一种适合本地的紫外线等级划分标准,并根据冬半年和夏半年分别制定相应的防御建议。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站逐日总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出紫外线辐射量,然后反查出该量与地面天气要素问的关系,从而根据每天的气象要素预报作出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站逐日总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出紫外线辐射量,然后反查出该量与地面天气要素间的关系,从而根据每天的气象要素预报作出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太阳紫外辐射观测及预报的发展现状,并对影响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因子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辽宁省气象科研所研制的辽宁地区紫外辐射强度预报模式,给出了紫外辐射对人体影响的指数级别。  相似文献   

5.
太阳紫外辐射观测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太阳紫外辐射观测及预报的发展现状,并对影响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因干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辽宁省气象科研所研制的辽宁地区紫外辐射强度预报模式,给出了紫外辐射对人体静响的指教级别。  相似文献   

6.
利用白银市区2003年3月~11月所采集的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数据,分析了白银市区紫外辐射的月、日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因子对紫外辐射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中,夏季的紫外线辐射最大,春季次之,秋季偏弱,冬季最弱;一日中,早晚时段辐射量小,中午时段辐射量大:云、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与紫外线辐射强度密切相关,尤其是云对紫外线有很大衰减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紫外线辐射强度分析和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连市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逐日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紫外线辐射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各季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同位相,均为正午呈大致对称分布。无论何季节,日照总时数、14时能见度和太阳高度角均为影响大连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关键因素。同时,详细分析了雾对辐射强度的影响。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求得各季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预报方程,实现了预报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8.
紫外辐射SUR-1观测结果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楼丽银 《浙江气象》2002,23(3):43-46
采用SUR-1型太阳紫外辐射计开展温州市紫外辐射的观测。以2000年10月-2001年9月逐日紫外线指数和实测资料作为一个时间段时间分析、研究,找出紫外线辐射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以期对紫外线指数预报有一个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紫外线预报的精确率。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临沂市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逐日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和等级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指出临沂市日紫外线最大辐射强度为4级的日数为多数,即紫外线辐射指数为7~9的日数占52%,4级以上紫外线辐射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节,冬季紫外线辐射较弱,出现4级辐射日数很少且无5级辐射。晴空条件下,冬季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幅明显小于其他季节,夏季日最大辐射强度出现在12-14时,较其他季节的日最大辐射强度出现时段滞后1小时。  相似文献   

10.
晴空或少云状况下紫外辐射强度及指数预报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气辐射传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中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系统,应用可测得的实际大气物理参数,建立睛空或少云天气状况下石家庄市紫外波段(280-400nm)辐射强度及指数预报模式,考虑了臭氧的两个吸收带。晴空条件下的散射主要考虑了分子和气溶胶的多次散射,少云时还考虑了云对紫外辐射的影响。其中多次散射的计算采用子离散坐标法。且对由于臭氧实时资料的短缺造成的误差进行了系统订正,并将订正结果与实况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模式客观预报紫外辐射强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菏泽市紫外线观测资料以及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各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逐月预报方程。结果表明:菏泽紫外线辐射年总量达到187.98 W/m2,春夏两季明显高于秋冬两季,5月达到全年的最大值,1月为全年的最小值;3~9月紫外线辐射极大值均可达到5级,其他月份均可达到4级。不同天气条件下紫外线辐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晴天紫外线辐射强且稳定,呈抛物线变化;多云天紫外线辐射波动较大,时强时弱;阴天紫外线辐射相对较弱。紫外线辐射强度与风速、能见度、气温呈正相关,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SO2、PM10、NO2、PM2.5多呈负相关。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向后剔除变量方法得出的逐月预报方程,经检验总体预报效果较好,对当地紫外线等级预报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MDOS系统实现地面小时数据、分钟数据、日数据、日照、酸雨数据质量控制,观测数据经过本系统实现台站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质量控制。文章分别从站点分布、下垫面环境、观测要素疑误及产生原因、数据可用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数据质量的统计、分析与评估,统计了2017年1—6月考核数据,数据可用率高达99.98%,数据质量总体呈优良水平,保证各个应用系统使用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为数值天气预报、资料同化与再分析、公共气象服务、特色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更准确的高质量地面气象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USPLIN软件的逐日气象要素插值方法应用与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要素是资源、环境、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领域研究的数据基础,格点化数据在未来研究应用中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境内667个基本和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基本气象资料,使用ANUSPLIN专用气候插值软件对1961-2006年逐日气温、降水进行插值,并利用未参与插值的全国1667个加密站点对插值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同时与反向距离权重法和普通克吕格法等插值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667个站点使用ANUSPLIN软件进行逐日平均气温插值有92.0%的误差在2.0℃以内,75.0%的误差在1.0℃以内,0.9%的误差在5.0℃以上,平均绝对误差为0.8℃;对逐日降水进行插值,75.0%的误差小于5.0mm,85%的误差小于10.0mm,平均绝对误差为6.4mm,误差大小与降水量呈现出正相关性,对局地强降水的插值效果不好,这可能与参与局部拟合插值的样本数太少有关;同时,夏季的温度插值误差小于冬季,而冬季的降水误差小于夏季。将ANUSPLIN的局部薄盘样条插值结果分别与反向距离权重法和普通克吕格法的插值结果进行对比,显示ANUSPLIN软件的插值误差最小。结果同样表明,适当增加站点数量和提高DEM精度可进一步提高ANUSPLIN软件的插值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评估DSG1型和DSG5型国产降水现象仪在测量降水方面的性能。【方法】挑选鲁南地区降水过程、强度和持续时间较一致且相邻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不同型号的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2017年9月—2020年8月5年降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型号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的差异。【结果】(1)两种降水现象仪和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时间基本相同,但DSG1型和DSG5型比自动气象站分别偏多约2.2%、3.7%;(2)两种降水现象仪分钟降水量、小时降水量和日降水量都比自动气象站偏小;(3)在中等降水强度及以下,两种降水现象仪观测的降水量大小基本一致,但降水强度较大时,降水量大小不一致且分散;(4)两种降水现象仪与自动气象站的分钟、小时和日降水量差值百分比均值变化不同,说明其在测量降水方面性能略有差异。【结论】由于测量原理和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不同于自动气象站雨量计,这两种降水现象仪在观测业务中有着良好的表现,对降水开始和结束时刻记录的更早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3-2007年国家气象中心T213L31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逐日输出产品与青海地区25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作为试验资料, 利用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进行因子选择, 并以单隐层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作为降尺度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用2003-2006年间的11月1日~次年3月1日的资料作为训练样本, 以数值预报产品和前一日观测的最低温度作为因子, 建立青海省25个气候站的冬季最低温度的24, 48, 72 h预报模型, 并且以2006年12月和2007年的1、 2月作为24, 48, 72 h逐日最低温度预报试验时段。试验表明, 对于青海地区来说, 青海北部地区的预报命中率总体好于南部高原地区; 在4种对比方案中, 以选择数值预报资料结合前一日地面观测的最低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的方法相对较优, 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 24 h历史实况的作用逐渐减弱; 对于所有台站来说, 这4种方案各有优缺点, 没有一种方案可以完全代替其他所有方案; 在实际业务运行中, 对不同的台站应采用不同的预报方案进行实际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参考序列、找出间断点、结果集成等步骤对内蒙古地区119个地面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大部分地面气象站气温资料均一性状况良好;部分台站气温资料不均一的原因主要是受迁站影响,其次是观测站周围环境变化、观测仪器的更换以及观测标准的变更。不均一现象对最低气温影响较大,其次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受影响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局地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有效减小天气雷达之间对降水目标物回波的测量误差,选取贵阳、毕节、遵义三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同步观测体扫资料,以贵阳多普勒天气雷达站为基准,对比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强度的变化特征。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贵阳与遵义、毕节雷达之间观测的回波强度具有一致性的波动特征,且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贵阳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总体低于毕节、遵义雷达观测数据结果;两部雷达之间回波强度差异主要是由云和降水对雷达波的衰减所产生。  相似文献   

18.
实现地面气象要素自动观测是近年来我国气象观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观测自动化给地面观测业务和观测数据的应用推广带来较大改变。本文研究了基于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代码表WMO4680,分析得出WMO4680简化了视程障碍和降水阵性的代码分类,比WMO4677编码更适合自动观测设备的特点。结合我国业务天气现象电码编制原则,设计实现了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和过去天气现象电码的自动编制。根据我国目前可自动化观测的要素数目,经过流程设计和当前最新业务改革内容,可以实现46个天气电码的自动编报。  相似文献   

19.
玉林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50年(1961~2010年)广西玉林站的气温、风、相对湿度、日照等地面观测资料及历史天气图、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林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探讨出现高温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玉林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9月,3d以上的持续高温主要出现在7~8月,且高温日数的年际差异很大。玉林高温...  相似文献   

20.
地面观测资料报文传输方式调整之后,值班观测员应注意小时内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情况,在正点后通过《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对数据进行检查,当发现自动气象站错误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对疑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对自动气象站数据的质量控制。通过对几例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中典型异常数据的分析处理,帮助地面测报值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正点地面观测疑误数据进行快速的判断和维护,做好自动气象站数据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地面气象要素上传数据文件内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