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渔用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代谢动力学利用数学方法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定量了解和预测药物的体内过程,如吸收、分布程度和消除速率[1].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对分析模型的研究、对模型解法的研究、对具体药物参数的研究、对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计算机程序的研究、对药物效应与药物浓度之间经时效应的研究,以及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工程场地破裂效应是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主要灾害效应之一,但目前对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提出了工程场地破裂效应研究的区域稳定动力学方法,并对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破裂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提出非稳定动力学条件决定了破裂原动力,深浅相关性,以及成灾致灾连续性等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在50、100、200μg/L 3种质量浓度条件下分两个阶段室内模拟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富集、排出Pb、Cd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其体内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浓度变化与该过程的相关性,得到近江牡蛎富集和排出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相同暴露浓度下,近江牡蛎对Cd的富集量和BCF显著大于Pb(p<0.05),因而对Cd的富集能力大于Pb;富集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max与Pb、Cd暴露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重金属Pb、Cd污染的指示生物;在Pb、Cd的富集实验中,MT含量均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MT对Cd污染反应比Pb更敏感,效应时间更短;排出实验中,Pb、Cd实验组的MT含量随时间呈相反的趋势波动变化;金属暴露浓度梯度与近江牡蛎体内的MT含量变化没有"剂量—效应"关系,MT不能作为Pb、Cd对水环境污染的定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恩诺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代谢和残留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6±2℃水温下,每天投喂含有恩诺沙星药物的饲料,研究恩诺沙星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肌肉、肠和肝胰脏组织中的代谢和残留消除规律。残留药物用乙腈提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对虾体内同时有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两种药物残留;环丙沙星在肌肉、肝胰脏和肠组织中的消除时间分别为6、8、10 d,而恩诺沙星在这三组织中的消除时间则为12、14、16 d。建议把肠作为该药残留监控的靶组织,凡纳滨对虾的休药期不少于16 d。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俄罗斯利用原子弹爆炸获得的长地震剖面资料和利用这些资料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不同构造带,如乌拉尔造山带、西伯利亚盆地、科拉半岛、图拉地台和巴仑支海等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及地球动力学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地震层析成像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层析成像展现了地球内部横向不均匀性,其描述的地幔结构正是地幔演化热动力学过程的现代表现。然而,如何利用这些最新的观测成果去研究地球特别是地幔的动力学过程是对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挑战,建立了地幔密度异常(温度异常)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并利用现代地震层析成像模型计算了对应的地幔对流的格局,探讨了其和全球构造相关的地幔问题。结果表明,在单层地幔粘滞结构条件下,对流格局仍然以全地幔大尺度对流为主体;所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来源的地幔层析成像的数据,可以用于探讨不同边界条件和地幔参数对应的地幔对流模型,也可以用于使用大地水准面异常检验对流模型。  相似文献   

7.
表生地球化学研究十分广泛。表生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包括有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各种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微生物对各种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控制作用及机理研究,岩石风化过程中定量指标的研究与应用,稀土元素在表生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有机质在表生矿产特别是金属矿产成矿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上述诸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对表生矿产的形成机制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地幔柱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进展,诸如地幔柱特征、动力学模式及其一系列地质效应;阐明了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地幔柱理论涉及的是地幄深部物质垂直运动的机制,其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20±2)℃条件下,以10 mg/kg的剂量对健康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腹注和口灌甲砜霉素,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甲砜霉素在该鱼种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眼斑拟石首鱼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腹注给药后血浆、肾脏、肝脏和肌肉的药物峰值(C_(max))分别为5.50μg/m L、10.96μg/g、6.61μg/g和3.50μg/g,达峰时间(tp)分别为1.2、1.5、2.0和6.0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4.82、17.27、29.39和26.99 h;口灌给药后血浆、肾脏、肝脏和肌肉的Cmax分别为4.62μg/m L、7.11μg/g、4.99μg/g和3.58μg/g,tp分别为2.4、4.0、4.0和4.0 h,t1/2β分别为14.67、27.34、37.68和32.65 h。腹注给药方式下甲砜霉素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在肾脏、肝脏和和肌肉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在血浆中的消除则慢于口灌给药。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正交归一化的复数矢量球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复数矢量球面调和函数是球体位移的研究基础,采用复数矢量球面调和函数可把位移场的球形场和环形场一同表示出来,为地球各种动力学效应的统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研究了在球坐标系下弹性应变张量与复数矢量球函数的一些关系,为地球弹性动力学方程的解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扩展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建立能对累积影响途径全部推理过程做出必要解释的累积效应专家系统。充分发挥其推理及解释的功能,克服GIS在累积效应过程分析和推理中的不足,解决了在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用GIS对区域影响环境评价的累积效应影响的时空分析,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对累积效应的过程进行分析,即不能确定和分析累积效应的因果关系,不能区分累积方式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风蚀地貌形态与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析了雅丹、风蚀坑等主要风蚀地貌的概念,雅丹是典型的风蚀正地貌形态,通过回顾雅丹地貌形态与过程的研究历史与进展,发现目前对其发育过程的认识尚不清楚,并且只关注了对残存土墩的观测和分析,没有充分重视凹槽的形态动力学过程;风蚀坑是典型的风蚀负地貌形态,特别是草原景观转变为沙地景观的临界阈现象,目前已经对独立风蚀坑的形态、气流特征、沉积物粒度以及植被演替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由于风蚀坑形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由单因素观测转向综合分析其形态动力学过程.认为对风蚀过程机理及其模拟的研究中,在利用风洞模拟实验、野外观测等手段对风蚀过程微观尺度进行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通过遥感和GIS手段从景观尺度对风蚀地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砷污染生态效应及水土体系中砷的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针对土壤砷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分析砷的环境分布及砷化合物的主要环境性质,探讨了砷的土壤环境容量、土壤中的行为及砷对作物生态效应等问题,进一步研究了土壤砷的来源和存在形态、土壤中砷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在作物体内的累积规律,提出了严禁随意排放、控制含砷农药使用量以及施加石灰固定土壤中砷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卫星可见性、DOP值、多路径误差、信噪比等方面对Swarm卫星星载GPS实测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GRACE卫星星载GPS数据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warm卫星的多路径效应与伪距测量噪声比GRACE卫星大;DOP值两者基本相当;Swarm卫星接收机的通道数虽少,但是其跟踪能力强于GRACE卫星。最后,利用星载GPS数据进行Swarm卫星和GRACE卫星约化动力学定轨,表明Swarm卫星的伪距和载波相位残差均大于GRACE卫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长江三峡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现今地壳重力场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的孕震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整体上相对稳定的长江三峡及邻区孕育和发生中强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并提出了该区板内中强地震预测的动力学标志。  相似文献   

16.
复方新诺明在罗氏沼虾中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甲氧苄氨嘧啶(SMZ)0 60 mg/kg]、口灌给药[磺胺甲基异噁唑(SMZ)100 mg/kg]和复方口灌给药(SMZ 100 mg/kg和TMP 20 mg/kg)三种给药方式下,SMZ和TMP在罗氏沼虾中的代谢动力学,分析了SMZ和TMP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MZ以肌肉注射方式给药后的血淋巴中,药物经时浓度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房室模型,而SMZ&TMP口灌给药后却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肌注给药后,SMZ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24.92 h,单方和复方口灌给药后SMZ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0.70和47.197 h。复方口灌给药后TMP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28.77 h,TMP对SMZ的药代动力学并无显著影响。口灌给药后,SMZ和TMP在肝胰腺中的药物浓度高于同时间肌肉中的药物浓度,但肌肉和肝胰腺中的SMZ消除速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过程显著不同于以正向碰撞为主要形式的青藏高原本体。其变形样式在地壳浅部以侧向滑移为主,并伴随一系列尚待揭示的深部过程。毫无疑问,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结构探测研究是理解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深部动力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揭示与侧向碰撞变形的深部过程相伴生的成矿带的岩石圈三维结构和深部动力学背景,对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至为关键。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壳幔结构探测研究成果和基本认识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重点介绍青藏高原东南缘及邻区深部结构地震学探测研究近十几年的新进展、新认识,主要涉及壳幔结构的天然地震成像、人工源地震探测剖面和深部动力学等研究方向,供对青藏高原地学研究感兴趣的地质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矿田构造学的研究可视实际情况对诸多方法有所取舍。矿田构造学的发展需注意以下4方面问题:矿床成因理论与构造控矿理论之间的联系;构造复合控矿与多期构造叠加的几何效应和力学效应之间的联系;多期控矿构造应力场的定性定量动态研究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之间的联系;构造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重金属元素镉Cd和铜Cu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研究,总结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作用机制,为开展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害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毒理实验中常用的重金属镉和铜为代表,总结了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理研究的常用测试指标,归纳了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等方面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性作用机制概括为:1)重金属替换与其结构相似的作为酶辅助因子的金属元素,使浮游植物体内某些酶失活;2)重金属直接或间接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使浮游植物受到氧化胁迫;3)重金属与生物大分子中的某些基团亲和性高而结合,阻断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结论】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因浮游植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今后相关研究中需更加关注重金属在多种海洋浮游植物共存环境下的毒性效应及机制,将有助于全面系统地理解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的致毒机理。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震稳定性的区域地震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地震动力学理论。分孕震、发震和应震等3个专题层,系统评价了渭河盆地地震稳定性。研究认为渭河盆地拥有多层立交孕震模式,当局部孕震单元满足发震动力学条件时,多以粘滑断错模式发震,同时因边界效应断块发生升降运动,对地震作用的地震响应模式可概化为下托上展。研究表明,区域地震动力学理论更全面深入地刻画了区域地震稳定性,是一种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