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评价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前我国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来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11市(区)为评价单元,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陕西省11个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算法计算各评价单元2003、2005和2007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各市(区)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和分析研究后,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该文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 1997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省 2 0个地市州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 ,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 ,探讨它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1997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省20个地市州进行综合评价,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探讨它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综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采用综合差异测度方法,选取综合指标对江苏省的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区域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江苏省各县市的综命发展差异,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该省的区域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由南向北综合发展水平逐渐递减、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区域发展梯度差异的地域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分析及战略构想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建立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22个指标的权重,根据1990年统计数据对全省110个市(县)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模糊ISODATA法对各市(县)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为5个经济发展梯度区域,并讨论了各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区域投资环境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和现有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评估进行评价指标筛选,在县域和镇域两个层面上共选取34个指标和30个评价单元,从而建立区域评价单元属性表,并对指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其次是构建区域综合投资环境评价模型,确定区域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体系,而后进行区域投资环境评价实证研究,对南安市投资环境在县域和镇域两个层面上进行综合评价,得到3类投资环境质量差异区并通过G IS软件实现可视化。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尺度区域的交通发展研究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不同区域间公路网络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仅在31个省级行政区尺度上考察这种差异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地级行政区尺度上的研究能够更加精确地考察公路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公路网络相关的9个指标,运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区域公路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对地级行政区尺度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为三级区域,空间上具有东、中、西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其次,选取7个区域经济相关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模型以及区域公路网络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模型,证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通过计算协调指数,对333个地级行政区公路网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为“超前”、“协调”和“滞后”三类区域。其中滞后区域与第三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较低且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地级行政区有92个,是未来中国公路网络优化升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经济地域差异分析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选择20项指标,对贵州省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划分。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工业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因素、农业发展因素、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3个层面,累积贡献率达97.453%。在进行区域聚类后可划分为综合经济发达区、中等发达区、欠发达区3种地域经济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托铁路交通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实施“点-轴”开发,建立以贵阳、遵义、都匀为核心的经济三角,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程钰  刘雷  任建兰  来逢波 《地理科学》2013,(9):1058-1065
在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山东省2009年交通、2011年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综合分析方法构建包括区中心城市的区位关系指数、县域道路连接程度、对外通达性3个指标的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以山东省91个县市为例,分析县域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构建16种空间组合类型,得出如下结论:①91个县市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690、0.349;②91个县市的组合类型分为12类,以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型、超前型为主;③沿海经济带、济南都市圈、胶济沿线地区综合交通可达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具有较好的优势,两者协调程度较好,处于高水平的协调,鲁西部县市综合交通可达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优势较弱,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研究县域尺度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格局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土地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问题,从景观生产力、景观受胁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海岸带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辅以山东省无棣县土地持续利用的个案分析,将土地持续利用的多重目标与景观格局结合在一起进行土地持续利用时空尺度上的综合评价,是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有益拓展。评价结果表明,无棣县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景观生态评价值整体较低,区域差异大。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棣县11个乡镇划分为土地利用的强可持续区、可持续区、弱可持续区、弱不可持续区与强不可持续区等5个梯度区,并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乡村现代化、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等区域差异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