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地质环境决定了滑坡的空间发育。本文立足于2002年大调查以来的清江流域滑坡灾害统计,研究了滑坡的发育与地貌和岩性等地质环境的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斜坡坡度及岩层倾角与滑坡关系密切,滑坡主要发育在坡度10°~50°范围内,岩层倾角10°~40°范围内;地层时代的影响表现为滑坡主要发生在三叠系地层,其次为二叠系和志留系,其余面积很小;岩性中碳酸盐岩岩组所形成的滑坡占70%以上,松散岩类和碎屑岩类的岩组所形成的滑坡较少。这些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滑坡空间分布、进行群测群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逆冲构造带与巴楚隆起的叠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庚  郭华 《铀矿地质》2003,19(1):1-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逆冲带是天山和塔里木盆地在新生代盆山耦合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变形区,为印度板块和 欧亚板块碰撞所影响的最明显地区之一。柯坪逆冲带逆冲方向是从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内逆冲,构造变形样式是以寒武系蒸发岩层为滑动拆离面的薄皮构造,也有卷入前寒武系-元古界结晶基底的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走滑断层。以皮羌断层和印干断层为界,根据构造样式的差异,柯坪逆冲带可分为3个构造区,即西克尔区、柯坪区和阿克苏区。西克尔区逆冲推覆构造卷入地层厚度大,基底拆离面深度为7-8km;柯坪区逆冲推覆构造卷入地层厚度小,基底拆离面深度为5-6km;阿克苏区则为卷入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的逆冲推覆构造。这些构造样式的差异是由于北西向的巴楚隆起对近北东走向的柯坪逆冲构造带叠加的结果,尤其巴楚隆起的南界--皮羌高角度逆冲断层与柯坪逆冲带发育的皮羌左旋走滑断层,以及巴楚隆起的北界--印干逆冲断层与柯坪逆冲带发育的印干右旋走滑断层对柯坪冲构造带的叠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一、在复杂地层中打眼:复杂地层主要是指有裂隙、坍塌掉块、岩石软硬不均或云母片特别发育容易夹钎的岩层以及沙层等等,处理这些不同的复杂地层,可采用下列不同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裂隙结构的存在对于工程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岩石宏观裂隙的产生源自于微破裂的积累。针对岩体裂隙的粗糙特性,通过Matlab建立考虑粗糙度的节理模型(Roughness Joint Model),采用简化的正弦曲线来表示粗糙节理,并将其导入到颗粒流试验模型中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对比完整岩体、直线型裂隙岩体、RJM岩体三者破坏的应力-应变曲线,改变裂隙倾角(与水平方向夹角)α,岩桥倾角β,裂隙密度γ,建立不同裂隙分布的断续节理岩体数值试样,开展一系列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发现:(1)裂隙的存在明显降低了岩体的抗压强度,RJM模型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均高于直线型裂隙岩体;(2)岩体抗压强度总体上随裂隙倾角增大而增加,随裂隙密度增加而减小,但随岩桥倾角的改变呈非线性变化,岩桥倾角45°时峰值强度最低,峰值应变最小;(3)裂隙分布会影响岩体的破裂模式,微裂隙的扩展反映了岩体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4)不同倾角下增加裂隙密度,岩体强度下降程度不同,倾角75°时密度对强度影响最小,30°和60°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以山阳—商南钒矿开采区为例,通过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及野外详细地质调查,统计分析了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坡形、坡向、坡度、地层倾角、岩体结构与岩性的相关性。研究得出:(1)矿区斜坡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顺向坡效应,顺向坡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75.86%;(2)72.42%的灾害发育在坡度30°~50°的斜坡中;(3)灾害分布与地层倾角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地质灾害集中在倾角40°~60°的范围内;(4)斜坡灾害多发生在结构面较发育的斜坡中,尤其是夹角在70°~90°的近乎正交的结构面组合范围内;(5)斜坡灾害多发育在硅质岩或白云岩与黏土岩互层中,而白云岩中多发生的是崩塌。同时,结合研究区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斜坡地质灾害遥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矿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矿山企业和矿区居民对斜坡地质灾害的识别与预警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煤层气钻井施工中,选择合理防斜技术手段是防止井内质量事故以及提高钻井效率的关键。平衡倾角法是依据钻井区地层倾角及岩层的发育情况,利用木板、铁板和枕木等材料来垫高塔角,从而使转盘面与地层倾角部分平衡,进而控制井斜的一种防斜技术方法。介绍了近几年在煤层气钻井中总结出来的塔角所垫高度的经验公式。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防斜效果好,钻井效率高的特点,同时认为它适用于地层倾角10°~40°、软硬相间的地层。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软岩倾角对组合岩体破裂演化过程的影响,论文通过对不同软岩倾角组合岩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数字散斑和声发射方法作为观测手段,探究含不同软岩倾角组合岩体的破裂演化过程,分析组合岩体力学性能随角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含不同倾角软硬组合岩体的破裂模式。结果表明:(1)软硬组合岩体破坏是岩体内部发生损伤,在软岩周围开始出现裂纹,并沿着软岩层及周围扩展、贯通破裂的动态演化过程。(2)组合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仍表现为原始裂隙压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破坏四个阶段。(3)随着软岩倾角的增大,岩体的压密阶段逐渐增大,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抗压强度越来越小;当软岩倾角θ=0°、15°时,岩体破裂表现为软硬组合岩体组合破裂;当软岩倾角θ=30°、45°时,岩体破裂主要发生在软岩区域,岩体的破坏形式由贯穿软岩层剪切破坏转变为沿软岩层滑移剪切破坏。可见软岩层倾角越大,岩体越容易发生失稳破坏。论文可为含软硬组合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及复杂层状组合岩体的力学行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尔及利亚B区块位于Oued Mya盆地东部,自奥陶纪以后该盆地多次发生隆升剥蚀,加里东运动造成志留纪和盆纪地层不同程度的缺失。海西期基底隆升,造成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的完全缺失,并在晚三叠世早期开始发育辫状河沉积。B区块晚三叠世沉积具有从早期的辫状河向中期的曲流河和晚期的盐湖演化特点,其过程较为复杂。在晚三叠世早中期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作用,在研究区内堆积了厚度巨大的火山岩,使研究砂体的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变得更为复杂。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建立了B区块晚三叠世的等时地层格架,为恢复研究区等时条件下的古地理特征奠定了基础,并明确了层序对储层的控制规律,为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田地质》1994,6(2):8-11
广东二叠纪地层发育,分布广泛,是主要含煤地层。依据岩性,岩相古地理分布,生物群面貌等特征,可划归三个地层区:连阳区,曲仁—连平区,兴梅—广花区,其中兴梅—广花区分为兴梅亚区和广花亚区。连阳区的岩石地层单位有:栖霞组、茅口组、合山组、长兴组;曲仁—连平区的有栖霞组、当冲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兴梅亚区有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大隆组;广花亚区有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沙湖组、圣堂组。  相似文献   

10.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而裂缝系统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空间发育分布不仅影响着储层的岩溶改造,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近年来,随着在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的走滑断裂带取得一系列重大油气勘探发现,断裂的控储、控藏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为研究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的空间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柯坪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野外露头剖面进行了详细解剖。结果表明,裂缝在垂向地层中具有层控性发育的特征,层序边界、岩性界面、岩层界面等沉积界面控制了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发育,裂缝的终止端多位于该类界面处或附近;同时,裂缝的发育还受岩层厚度的影响,当岩层厚度较小时,裂缝密度总体上随岩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岩层厚度超过一定值1.0~1.5 m时,裂缝密度趋于恒定。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层控性发育对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力学界面处裂缝的大量终止促使裂缝系统内流体的主要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岩溶作用的发育和分布,力学界面附近是形成区域性岩溶孔洞、洞穴系统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