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在不破坏物体结构的前提下,根据物体周边所获取的某种物理量(如地震波、X射线等)的投影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计算机处理,重建物体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以及依据一系列上述二维图像构成三维图像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在不破坏物体结构的前提下,根据物体周边所获取的某种物理量(如地震波、X射线等)的投影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计算机处理,重建物体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以及依据一系列上述二维图像构成三维图像的技术。随着CT技术和各专业学科的发展,CT在物质探测方面所具有巨大的优势,在医学、工业、地球物理、工程、农业、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层析成像简称为CT,是一种利用在物体周边所得到的某种物理量的一维投影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重建物理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和依据一系列二维图像构成三维图像的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CT探测技术在芭蕉箐隧道中探测应用情况.针对芭蕉箐隧道上、下行线中部均出现坍塌,按照规范的方法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勘测,经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等阶段的工作,本次勘探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维表面模型重建是医学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将CT和MRI等医疗影像设备获得的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立体表面显示图像的过程.本文重点研究了其重建算法的具体实现:(1)在建模上采用了基于体素的三维物体体积重建;(2)在显示上提出了基于Ray-Casting的三维物体二维直接显示技术.所以,和传统采用三角面拟合的方法相比,具有图像重建过程无需生成中间数据、无需进行3D物体的边界检测等优点,同时该算法并行性好,易于采用硬件方法实现加速.因此,本研究为医学图像三维表面模型重建应用软件的开发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鲜水河断裂形变场、重力场、磁场动态演化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鲜水河断裂跨断层形变测量、流动重力测量和流动磁力测量资料,求取各点的形变速度、重力变化速率及每年各点的总磁场强度,绘出每期 形变、重力、磁力的二维图像。引入分形理论的数盒子方法,计算每幅图的容量维。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形变场的二维图像在地震前后的演变与岩石破坏实验过程输出的图像相似,均经历了“复杂-简单-复杂”的演化过程。相应的分维值也同样呈“高值-低值-高值”变化,且地震发生在分维值达最低后恢复过程中。重力场的二维图像在地震前后的变化特征为“简单-复杂”,分维值呈低值向高值变化。磁场的图像变化则呈“复杂-简单”,分维值变化呈降维特征。  相似文献   

6.
电磁波层析成像(CT)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不仅勘探精度高,而且还具有快速、省钱的优点,本文叙述了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污水处理工程场地的勘探实例。最终以二维图像的形式直观、清晰地重现地下介质的构造形态,为工程场地地基安全稳定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VTK的医学图像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学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是当前科学计算可视化应用的重点。本文论述了可视化工具包VisualizationToolkit(VTK)的主要特点,介绍了三维医学可视化系统实现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一系列人体断面图像,应用VTK实现了三维医学图像重构,对重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解剖分析;并实现对人体的二维图像逐帧浏览及柱状统计。实验结果表明,VTK具有使用灵活,功能强大的优点,是医学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不经过解剖手段获得被研究物体横切面图象的技术,在近十几年来已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诊断设备、地质与水下勘探、工业上研究物体内部结构以及探伤等各种领域中。无论利用X—射线或超声波射束,同位素正电子发射或核磁共振等各种不同射线源中任何一种作为射源手段,它们的横断面图象重显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本文包括(一)及(二)两篇,分别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富利叶变换及卷积重显算法及其在计算机上可实现的离散近似式进行了推导,并对影响重显图象质量的各种参数如滤波函数及插值函数进行了讨论及计算机的模拟实验,从而能对各种不同算法的效果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工业射线计算机薄片层析(CL,Compmed Laminography)在板、壳材料结构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了一种抑制环形伪像的重构方法,并对其应用与重构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10.
地震层析成象(Seismic tomography)是用地震波描述地球内部复杂的、不均匀的速度和/或衰减结构之图象的技术,它可以使用天然震源(地震)和人工震源(爆破和振动)的地震波。“Tomography”一词为医学家所创,来源于“tomograph”(即“切片图”)——一种受检病人身体某部分的高分辨率二维X射线图象。若干相邻切片图叠加在一起即可得到病体的三维图象,以辨认肿瘤或其它病变。地震层析成象与医学的层析成象有很强的相似性,二者都有来自多源的大量交叉射线从不同方向穿透物体,并被一组接收器所接收。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地震层析成象是用波速的变化来产生物体的图象,而医学层析成象(或称之为计算机辅助层面成象,或CT扫描)则是由X射线衰减的变化得到的。  相似文献   

11.
宋贯一(2008,2012)先后发现并提出了(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理论.(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的主要特性是:(1)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是(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的能源,它可辐射到宇宙中的所有物体;(2)能源扩散方式为体扩散,扩散速度为光速;(3)只有排斥力(矢量),斥力方向为以恒星为中心沿恒星与被照射物体两质点连线向外;(4)媒介粒子是光子(其他粒子占比例甚小),其性质稳定,寿命可达无限长;(5)对物体的作用方式是碰撞,通常仅作用于物体的表面;(6)作用力范围为长程力(理论上可达无限远);(7)在通常的情况下,只对恒星系内的物体起重要作用.(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的数学表达式为F=3JS/4πR~3,(1)式中F为任一恒星对其系内某一被辐射物体产生的斥力;J为恒星自身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S为被辐射物体接受到的光照表面积;R为恒星与被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π为圆周率.即任一恒星对其系内任一被辐射物体均产生(光压)斥力,斥力的大小跟恒星自身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及被辐射物体接受到的光照表面积的乘积成正比,跟以恒星与被辐射物体之间距离为半径的体积成反比.与两物体的质量大小、物理状态及化学结构本质无关.本文以太阳系为例,依据太阳光压理论,详细解析了日-地间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合的"轧制"式物理机制、地壳内部水平应力的产生机理、地壳内部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地壳内部垂向构造活动产生的原因等.利用近百年来全球地震的实际观测资料为(太阳光压)斥力相互作用及日-地间"轧制"式耦合物理机制的客观存在提供了验证依据.论证了(太阳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确是解开地球动力学力源奥秘的钥匙.(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是目前人类已知四种(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之后发现的第五种相互作用,它与(万有)引力作用方向恰恰相反,对天体物理学中为什么宇宙一直处于膨胀状态之中这一难题的解决给出了可用牛顿力学理论加以描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CT是英文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面成像)的简称,它是利用各种射线(x射线,地震波,电磁波等)来穿透物体内部,反演在不同介质中波动的速度、强度或相位的变化来探测物质内部物理参数的二维和三维结构的空间分布。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A.M.科马克进行了X-射线透射人体成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970年英国电气工程师G.N.豪斯费尔德(Hounsfield)研制成功X-射线CT扫描仪,得到了人体内部的断面结构,使得医学检测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他二人在计算机断面成像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研究,1979年Cor-mark和Housfileld共同获得诺贝…  相似文献   

13.
宋贯一1960年开始,就从哲学的思想角度探讨物理学问题,致力于对自然界是否客观存在与(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相对应的(万有)斥力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依据1901年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Н.Н.Лебедев)做出的光子压力的实验测定及1916年爱因斯坦(A.Einstein)光子学说的提出与证实,预示着宇宙中应存在着以光子为媒介粒子的自然力—光子斥力.于是启动了从地球上寻找太阳辐射出的光子斥力是通过什么样的耦合物理机制作用到地球上及太阳光压斥力引起地球物质产生宏观运动的证据这一漫长的探索之路.直到1991年之后,终于发现了太阳的能量(动量)是通过日-地间天然形成的"轧制"式及"摇摆"式耦合物理机制传递地球的,成功地解决了地震力源、地壳运动力源及近200多年来地球自转学科中遗留下来的极移、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和长期极移的成因等若干难题.2008年之后,依据在地球上找到了的一连串太阳(光压)斥力引起地球物质产生宏观运动的证据链条,明确提出了(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理论,并用纯数学的构造来描述恒星向外传播能量(动量)的数学表达式,以及把这些数学符号联系起来的定律—(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的数学原理F=(1+K)3JS/4πR~3,(1)式中F为任一恒星对其系内某一被辐射物体产生的斥力;J为恒星自身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S为被辐射物体接受到的光照表面积;R为恒星与被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K为物体对光子的平均反射率;π为圆周率.即任一恒星对其系内任一被辐射物体均产生(光压)斥力,斥力的大小跟恒星自身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及被辐射物体接受到的光照表面积的乘积成正比,跟以恒星与被辐射物体之间距离为半径的体积成反比.与两物体的质量大小、物理状态及化学结构本质无关.(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的主要特性是:(1)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是(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的能源,它可辐射到宇宙中的所有物体;(2)能源扩散方式为体扩散,扩散速度为光速;(3)只有排斥力(矢量),斥力方向为以恒星为中心沿恒星与被照射物体两质点连线向外;(4)媒介粒子是光子(其他粒子占比例甚小),其性质稳定,寿命可达无限长;(5)对物体的作用方式是碰撞,通常仅作用于物体的表面;(6)作用力范围为长程力(理论上可达无限远);(7)在通常的情况下,只对恒星系内的物体起重要作用.(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是人类揭示出的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第五种物质世界基本关系的表现形式.其他四种物质世界的基本关系表现形式是:(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本文着重叙述了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的指引下,提出(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的数学原理(定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层析是电离层三维结构反演的重要技术.增加约束可缓解层析模型的病态问题.然而,迭代层析中,大量无射线穿过的网格易对施加的约束产生与真实意图相违背的约束结果(称负面约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平滑的迭代层析方法(iterative tomography method via parameters smoothing, ITPS).每次迭代中,先用Chapman函数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及改正每一垂直剖面,获取关于Chapman函数参数的二维图像,然后用移动窗口法平滑各参数图像并以此改正各网格的电子密度.实验表明:ITPS方法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负面约束并抑制层像的扰动.相对于MART和CMART算法,ITPS方法在垂直剖面、F2层临界频率(foF2)、F2层峰值高度(hmF2)、斜电子总含量(Slant Total Electron Content, STEC)及hmF2以上电子密度等方面均具有更佳的表现.相对于精度较高的CMART算法,ITPS方法在f...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传统计算机断层成像(CT),计算机层析成像(CL)对于扁平状物体的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旋转型CL不严格满足滤波反投影(FBP)算法的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变换的旋转型CL FBP重建算法。首先介绍了旋转型CL的扫描结构;然后阐述了该结构下投影的生成方法及基于投影变换的投影数据重构方法;最后利用重构后投影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影,并通过仿真重建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全息物理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开展全息地震勘探研究的前期实验装置及处理方法。该装置是根据声全息原理,结合地震勘探的某些实际要求设计的,并以矿石作为物体,在消声水槽中进行成像试验,获得了全息图;再采用氦氖激光为光源,在平行光路系统中得到物体重建像;最后采用了PROM器件作为空间调制器,在实时相干光系统中进行边缘增强效应处理,获得了轮廓清晰的物体图。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2)
正今年1月,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一个熔岩湖爆发,喷射出一个形状非常奇特的黑色神秘物体。这个物体形似鸡蛋或气球,外面有一层玻璃外壳。这个神秘的物体现在被称为"迄今发现最酷的火山泪"。"火山泪"(Pele’s tear)这一名称来自于夏威夷火山女神佩蕾(Pele)的名字。火山泪为泪滴状玻璃物质,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第2期《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BSSA)刊出了"第一个地震致转物体世界目录"(The first world catalog of earthquake-rotated objects(EROs))的文章,文章给出了作者收集整理的第一个地震致转物体世界目录。该目录由1349—2014年发生的184个地震的2 053个地震致转物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混合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英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弹性波有三维数字岩心描述了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X射线CT扫描是获取三维数字岩心最准确和直接的方法,但实验成本高。本文结合沉积过程模拟和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重建三维数字岩心的混合法,基于岩石二维图像重建三维数字岩心。利用岩石颗粒沉积算法构建初始数字岩心,作为模拟退火算法的初始状态。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调整岩石颗粒和孔隙的相对位置,使三维数字岩心与岩心二维图像具有相似的自相关函数,从而建立三维数字岩心。与传统模拟退火算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时间明显减小。运用局部孔隙度理论定量比较了重建数字岩心和岩心X射线微CT图像,两种数字岩心具有相似的均质性和孔隙连通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分别模拟了重建三维数字岩心的地层因素和渗透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相比传统模拟退火算法,混合法重建数字岩心的传导特性更接近真实岩心的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20.
二次曲面工件在工业中比较常见,为测量物体内部的二次曲面,本文采用工业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获取物体的断层图像序列,利用U-net图像分割网络获得断层图像上的目标区域,对分割结果的边缘进行检测和曲线拟合并堆叠成三维点集,通过曲面拟合获取物体曲面的三维空间坐标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边界提取和界面参数的拟合工作,拟合误差在1%以内,相比传统方法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