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岩石矿物学特征的观察和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对采自南极格罗夫山的100块陨石进行了分类研究,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群、岩石类型、冲击变质程度和风化程度,其中8块陨石划分为H4型,15块为H5型,3块为H6型,1块为L3型,2块为L4型,16块为L5型,47块为L6型,5块为LL3型,1块为LL4型,2块为LL5型。经过岩石矿物学特征和矿物成分的对比分析,初步判定成对陨石21组。  相似文献   

2.
赵娜 《西部资源》2023,(1):41-44
基坑变形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徽省蚌埠市某广场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对该项目实地开展基坑变形监测。商业地块边坡水平位移最大变形量为5.8 mm,最小变形量为2.0 mm,边坡沉降最大变形量为2.9 mm,最小变形量为0.5 mm,周边建筑物沉降最大变形量为3.0 mm,最小变形量为0.0 mm;住宅地块边坡水平位移最大变形量为4.5 mm,最小变形量为1.0 mm,边坡沉降最大变形量为2.6 mm,最小变形量为0.9 mm,周边建筑物沉降最大变形量为2.9 mm,最小变形量为0.0 mm。周边道路沉降最大变形量为4.1 mm,最小变形量为2.1 mm。根据监测结果,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石矿物学特征的观察和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对采自南极格罗夫山的100块陨石进行了分类研究,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群、岩石类型、冲击变质程度和风化程度,其中8块陨石划分为H4型,15块为H5型,3块为H6型,1块为L3型,2块为L4型,16块为L5型,47块为L6型,5块为LL3型,1块为LL4型,2块为LL5型。经过岩石矿物学特征和矿物成分的对比分析,初步判定成对陨石21组。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1,(12):62-63
为推动人口合理分布,上海全市按照人口发展功能区域划分为4个圈层,并制定了相应的人口发展目标。第一圈层为外环线以内,面积630平方公里,其中内环以为高密度区为人口疏散区,内外环线之间为人口稳定区。至2020年,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主要以人口总量稳定为目标,人口规模确定为10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煤炭产业转型战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蒙古煤炭产业转型战略实施的原则煤炭产业转型战略是指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为核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和利用方式为手段,以发展延续产业为重点,以技术支撑为突破,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区域差异化发展为方向,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作出的  相似文献   

6.
在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分布区选取典型地段作为观测区,运用全站仪测量了观测区羽毛状沙丘地形特征。结果如下:(1) 构成羽毛状沙丘羽轴的沙垄由首尾相连的变形的新月形沙丘构成,其走向为N55°E;新月形沙丘的平均高度为17.65 m,西北翼角的平均长度为72 m,均长于东南翼角。(2) 沙垄的纵断面(SW→NE)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波长在50~100 m之间,波高在10~25 m之间。(3) 沙垄的平均宽度为127.69 m,平均坡度为12.59°;西北坡平均坡长为71.74 m,平均坡度为11.65°,东南坡平均坡长为59.05 m,平均坡度为13.52°。(4) 羽毛状沙丘的“羽枝”部分是由地形平缓的穹状大沙波首尾相连构成,并未像遥感影像一样呈现出明暗相间的羽毛状图案。大沙波的平均宽度为641.34 m,其纵断面相对平缓,2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在400 m左右,波峰高度为1~3 m,平均坡长为322.37 m,平均坡度为1.28°,仅为沙垄的10%。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黄土粒度分维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幂指函数关系法,分别选取粒径r区间和质量累计百分含量5%~95%的范围为无标度区,对辽东半岛黄土的粒度分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粒径r区间为无标度区(0.76~263.75μm),七顶山马兰黄土的粒度分维值介于2.2085~2.3184之间,平均值为2.2744,相关系数为0.8835;离石黄土粒度分维值介于2.2748~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467,相关系数为0.8920。全剖面粒度分维值在2.2085~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187,相关系数达0.88以上,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而以质量累计百分含量5%~95%的范围为无标度区,马兰黄土分维值介于2.4220~2.5042之间,平均值为2.4761,相关系数为0.9889,分选系数为2.4067;离石黄土分维值介于2.4268~2.545之间,平均值2.4993,相关系数为0.983,分选系数为2.5097。全剖面分维值介于2.422~2.545之间,相关系数达0.98以上。研究得出:分维值的大小对黄土的形成环境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对同一种成因以及不同种成因的沉积物分维特征研究应注意无标度区的选择。本区马兰黄土比离石黄土...  相似文献   

8.
茶卡盐湖为一封闭的内陆湖泊,无出湖的泄水口,主要入湖水量为河水,每年总计入湖河水量为0.557×108m3/a,泉水涌水量为0.0259×108m3/a,主要出湖水量为湖面上蒸发水量,年蒸发量为1.146×108m3/a,其次为人工采盐所耗水量为0.0185×108m3/a。茶卡盐湖卤水中主要盐类为NaCl、MgCl2、MgSO4及KCl,丰水季节卤水中NaCl含量较枯水季节的高,是开采石盐的最佳时期,枯水季节卤水中的钾盐和镁盐含量较丰水季节的高,是开采钾、镁盐的最佳期,枯水季节湖水中KCl含量最高值达2.01%,平均值为1.15%,已达单独开采的品位,可修建盐田,利用盐田日晒,制取钾盐,综合开发盐湖资源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9.
景观功能网络的等级与结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景观生态系统由多个层次水平的等级体系所组成,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下,其结构与功能间具有不同的相互依存关系,透过网络的概念有助于整合景观的等级性与复杂性。为探讨景观功能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本文将其区分为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城市中心为主体,交通干线为主要联系廊道的城市功能网络;及以生态保护为目标,保护区或未开发区为主体,河流或绿带为主要联系廊道的生态功能网络,同时进一步阐明不同尺度中景观功能网络的结构、功能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期望为未来景观结构调整与功能协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以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系,建立该区年尺度的径流估算模型。基于林地、耕地为主的子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径流估算模型,分析占该区90%土地利用面积的林地、耕地与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以林地为主的流域径流各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2.95 mg/l,BOD浓度为1.080 mg/l,总氮浓度为0.715 mg/l,总磷浓度为0.039 mg/l;耕地为主的流域径流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5.721mg/l,BOD浓度为3.097 mg/l,总氮浓度为2.092 mg/l,总磷浓度为0.166 mg/l。这一研究结果适合应用于太湖流域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年尺度面源污染估算。  相似文献   

11.
河南卫辉说:《吕氏族谱》真真切切记载太公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安徽临泉说:临泉人手捧《汝宁府志》肩扛"姜尚故里"石碑说姜尚是临泉县姜寨人山东日照莒县说:战国时代孟子汉代司马迁穿越时空现身亲自出面举证:"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亦称吕太公。逝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210年)十月二十日,终年139岁。是我国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封地为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  相似文献   

12.
以2Ba0·Fe2O3为正极材料、GP镍氢和镍铬二次商业电池的阴极材料为负极,13 5molKOH溶液为电解液,在隔膜电解池中电化学合成高铁酸钡。理想合成温度为20℃,电流密度约为为0 18mA cm2;高铁酸钡产率为52 1%。充电电压为1 45~1 58V。电化学合成时间约为50h。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分类和城市发展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适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城市分类为:25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100—250万人口为大城市,30—10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10—30万人口为小城市,1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镇。基于这个分类,中国城市发展应走多元化道路,城市系统和农村集镇系统将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城市化进程还将具有阶段性和地域差异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SPOT2/4、SPOT5 等遥感数据源, 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 分析了1999 年到2003 年河 北省张北县土地利用( 耕地) 变化情况; 运用GIS 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初步分析林草地转变为耕 地、耕地转变为林草地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等的土地退化特征。从1999 年到2003 年, 张北县耕地 减少20229.5ha, 耕地的主要流向为林草地, 其中又以旱地转化为人工草地为主, 2003 年新增耕 地的主要来源为牧草地。除耕地转为疏林地外, 耕地转为林草地的其余类型未退化斑块的面积较 大; 林草地转化为耕地的情况比较复杂: 林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水浇地的斑块发生了比 较明显的土地退化; 而牧草地转化为旱地、其它土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菜地斑块中退化 斑块数和面积比例都不大。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的退化特征比较, 旱地转化为牧草地, 退化斑块与 未退化斑块数量比例比较接近, 但未退化斑块面积比例远远高于未变化耕地斑块; 而牧草地转为 旱地的退化与未退化斑块数量和面积比例没有明显差别。旱地转化为林地的未退化斑块数量和 面积比例要大于林地转化为旱地的斑块。说明旱地向林草地转化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地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题目下图中,ABC为昏线,AD、BE为纬线的一部分,BD、CE为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GF-1卫星数据的面向对象的民勤绿洲植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张改改  吴睿 《干旱区地理》2017,40(4):831-838
以民勤绿洲为研究区,以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结合分层技术,对影像逐级进行分类,以获取植被信息。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阈值区分植被与非植被,分割尺度为10;使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阈值提取非植被中的水体,分割尺度为35;利用野外采样点获取的训练样本,将植被进一步分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割尺度为25。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3.02%,Kappa系数为0.745 1,比较基于象元的监督分类,其总体分类精度为69.37%,Kappa系数为0.497 0,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干旱区绿洲植被信息的提取上较传统的基于象元的分类方法更有优势,分类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大气调节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监测数据对芦苇湿地的大气调节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年均净固定二氧化碳(CO2)量为1 953.90 kg/hm2,年甲烷(CH4)排放CO2当量为390.78 kg/hm2。从整个生态系统碳平衡来看,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年吸收CO2量为1 563.12 kg/hm2,表现为较强的碳汇,其大气调节总价值为8.46亿元,其中固碳总价值为1.84亿元,释氧总价值为6.62亿元,分别占大气调节总价值的22%和78%。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遥感监测反演数据,以多等级土地沙漠化转化度为评价指标,研究构建了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转化度模型,并对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期间毛乌素土地沙漠化转化情况和转化机理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评价发现,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情况为:东部区沙漠化发展的转化度为12.113%,逆转的转化度为9.639%,所以该区沙漠化呈现加重的态势;中部区沙漠化发展的转化度为14.551%,逆转的转化度为18.954%,但强烈发展所占比例较大,可见该区土地沙漠化呈现面积缩小、程度加重的特点;西部区沙漠化发展的转化度为8.731%,逆转的转化度为7.298%,说明该区土地沙漠化发展略大于逆转,沙漠化面积扩大,但分析发现该区重度、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逆转的转化度很高,总和为6.483%,约为发展转化度总和的两倍,所以该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整体减轻。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热点,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基于1956-2015 年黑河流域气温、湿度、降水观测数据及多个大气环流特征量监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气象要素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周期性及遥相关。结果表明:(1)流域气温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遥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湿度、降水次之。(2)气温与Niño3.4 SSTA、SOI 的显著遥相关共同周期为12~16 a,与NAO、AO为9~11 a,与WP遥相关周期为5~9 a,与PDO为8~15 a。(3)湿度与NAO遥相关周期为4~5 a,与POL为3~6 a,与WP为9~15 a,与PNA为2~8 a。(4)降水与Niño3.4 SSTA遥相关周期为9~15 a,与NAO为2~4 a,与AO为3~7 a,与POL为11~19 a,与WP为9~14 a。(5)上述各遥相关周期的地域分布、显著时段与时滞特征各有差异。本文研究有助于加深流域气象要素对环流特征量响应机制的认识,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严峻的水-生态问题的解决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2007年5月8日和2008年5月28日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含量介于3.8%~7.3%,均值为5.28%,2002年沙尘沉降物碳酸盐含量为4.62%,2007年为7.11%,2008年为4.43%,含量普遍偏低,为国内有报道的最低值;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在-6.39‰~-7.83‰,均值为-7.3‰,2002年沙尘沉降物碳酸盐δ13C为-7.12‰,2007年为-7.36‰,2008年为-7.51‰,也为国内有报道的最低值.沙尘沉降物碳酸盐含量的低值而道路表土碳酸盐含量的高值表明,仅有碳酸盐含量还不足以证明沙尘的物质来源,而碳同位素组成则显示本地源而非西北粉尘源区对沙尘的主要贡献.利用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示踪沙尘源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