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家图书馆(下文简称“国图”)是我国馆藏地图最为宏富的公藏机构.自国图的前身—一京师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地图一直是其重要的收藏对象.国图百余年的积淀,蕴藏了丰富的地图文化.2014年9月,位于国图总馆南区的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咫尺天下”的地图展,展出了国图馆藏地图中的部分珍藏,在公众面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正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为博大精深的博物馆之一2018年10月26日,我走进梵蒂冈博物馆,精神高地西斯廷教堂和宏大的圣保罗大教堂自不必说,使徒宫中富丽堂皇的地图陈列馆,怎能不让我这在测绘行业工作多年的人流连忘返!走进梵蒂冈的地图长廊,时光仿佛穿越到十六世纪。公元  相似文献   

3.
孙果清 《地图》2012,(1):130-131
清代中期,为巩固疆域,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水平较高的地图被编绘出来。台湾地图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雍正年间《台湾地理全图》传世以后,乾隆朝台湾地图的绘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多种台湾地图长卷。如现存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台湾地图》,  相似文献   

4.
地图是测绘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服务政府公共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公众日常生活和维护国家权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地图管理工作,加强地图市场统一监管,积极提供地图公共服务,规范地图市场秩序,促进地图市场健康发展,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履行政府职能、服务科学发展、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繁荣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经济开始复苏,近12亿人口的生活已达到温饱,有的地方开始向小康迈进,人民的精神文明达到新的高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相当的差距,尚需较长期的奋斗和拼搏,才能使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建立“地图博物馆”即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科技文化建设项目。一、普及地图知识,拓宽人们视野地图是宏观决策、开阔视野的重要工具。原始地图的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现状,特别是互联网地图和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互联网地图和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国家互联网地图与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监管平台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地图》1986,(3)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资源,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在我国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土地科学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发展。地图是土地资源调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总结土地资源调查研究中应用和制作地图的经验,以现代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分析和利用地图,充分发挥地图在土地资源调查研究中的作用。这是值得土地科学工作者和地图学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图》2019,(4):28-49
地图作为一种描述和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信息载体,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百姓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地图出版社作为国家法定地图编制出版机构,编制出版了大量体现国家意志的标准地图、应对自然灾害或重大事件的应急保障用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及科研教学的科学参考地图,以及大量服务于百姓日常生活的普通参考地图,在党和政府决策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地理信息保障作用,也为国家文化出版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地图编制出版树立了权威和典范。  相似文献   

9.
《地图》2003,(6)
视点View Point加强地图管理整顿 规范地图市场秩序 (2002-02)数字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2003-03)现代地图学 (2003-04)地图学与“3S”的关系及其在地球信息科学中的地位(2003-05)图事传真Cartographic News我国已建立44个国家地质公园 (2002-02)南水北调工程正式付诸实施 (2002-02)最新《世界分国地图》问世 (2002-02)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开馆 (2002-02)我国将建设以“八纵八横”铁路主通道为重点的铁路网(2002-02)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地图可视化系统设计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地图可视化系统发展的需要,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地图可视化系统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将自适应理论引入到地图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阐述了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概念和提出背景, 分析了建立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所需要研究的内容,并以自适应用户界面为重点探讨了设计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地图作为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体现了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地图管理条例》规定了地图审核制度,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地图上的国界绘制关乎国家主权。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地图上的国界表示了国家版图范围,表明了一个国家的外交主权的独立,国界表示错误或处理不当会  相似文献   

12.
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博物馆是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博物馆全面免费向公众开放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家地质公园数量已经达到220个,其中建成揭碑开园的184个,在建成的地质公园中,已经建立地质博物馆的占到八成以上。这是国土资源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科普成果,是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地质公园尚不能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但地质公园博物馆作为地质公园内的人文建筑,可以先期免费向社会开放。全面免费向社会开放地质公园博物馆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笔者就地质公园博物馆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重大意义,以及免费开放后地质公园及博物馆的建设、管理等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的地图可视化系统设计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地图可视化系统发展的需要,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地图可视化系统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将自适应理论引入到地图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阐述了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概念和提出背景,分析了建立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所需要研究的内容,并以自适应用户界面为重点探讨了设计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廖克 《测绘学报》2017,46(10):1517-1525
本文分3部分:第1部分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阐明中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地图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直至15世纪的中国明代,中国地图和地图学始终领先于西方国家,只是清代以后,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第2部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图事业和地图学飞速发展,在全国地形图的测绘与编制、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制、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移动通信地图、互联网地图、地图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第3部分提出新世纪中国地图与地图学方向与任务的调整,分析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学的机遇、挑战与展望。大数据通过三维动态地图可视化,能够显示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分异及时空动态变化,进而作出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区划布局、规划设计、管理调控。因此地图学在大数据时代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今后互联网将成为地图编制与应用的主要平台,地图会更加大众化、个性化、智能化与实用化。  相似文献   

15.
陈敏 《测绘技术装备》2012,(3):17-20,13
建立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将一切原有的测绘成果特别是国家基本地图都要转换到全球统一的参考系中,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就如何控制dlg数据转换质量,根据自己的经验,罗列了一些检查内容和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制图学是保证一个国家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很难说出哪一个科技或实践活动领域中不使用地图。 “标准”文献中将地图定义为:用地图投影将分布在地球及其它星球表面的或天体上的客体用特定的系统图例表示,从而编制出缩小的、概括的图形。在当今这个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这就拓宽了制图学的发展领域和使用范围,使其负有重要使命——解决一些科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地图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图是反映现实的结果;是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二十多年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输出-地图生产是地理信息产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搞好这项工作应建立GIS数据库到地图数据库的双向通道;扩展地图数据库的地图制图和桌面出版功能;编制好系列基础底图和社会公众普遍需要的普通地图、政区图、地名图、交通旅游图,逐步实现编制导航地图,争取导航电子地图资质;做好用户需求调查,编制若干专题地图产品;开发影像地图、三维地图、实景地图等地理信息新品种;跟踪国家开展的各类普查或调查项目,编制高科技含量的地图集。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致力于国家对现势性基础地理数据和地图的需要.2001年,USGS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一项实施"国家地图"的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得到不断更新维护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以满足美国及其领土在21世纪对国家地形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孙果清 《地图》1998,(1):26-29
传世至今的中国古代地图的数量与古籍相比,仅仅是千分之一。其中的小部分散存在各省、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及国外一些国家或私人手中;而北京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代地图的数量及珍品之多,居全国之首,为研究地图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地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少的一部分c国家兴衰,朝代更替,战争以及改造自然的需要促使地图文化不断发展。但是,地图学本身的发展是曲折的——兴旺,低落,甚至出现反复。因此,绘画地图的理论和方法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被较多的人理解和应用。所以在中国地图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地图始终走…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子政务的三维电子景观地图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维电子景观地图是地图发展过程中一种全新的地图模式。以建立上海市奉贤区三维电子景观地图为例,阐述了三维电子地图的设计、栅格地图的实现方式、WebGIS的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为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的新型三维电子景观地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