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湾扇贝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湾扇贝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的浅水区,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后,经过海洋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努力,海湾扇贝养殖面积逐渐扩大,1988年已达2万亩。该种扇贝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深受养殖者的欢迎。但由于养殖期间特别后期死亡严重,严重地影响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挫伤了养殖单位的养殖积极性。真对这一情况,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对养殖中死亡问题作如下探讨,以求对养殖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2.
海藻榨取液在海湾扇贝亲贝蓄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湾扇贝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的浅水区,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因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苗种不足影响其养殖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各育苗场普遍采用了提  相似文献   

3.
海湾扇贝引种复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海湾扇贝于1982年从美国引进中国,10年后发展形成庞大的海水养殖产业,为解决全人工养殖中育苗和养成生产中出现的病害造成大量死亡,个体小型化趋向,单位产量下降及肉柱得率降低等严重问题,于1991年12月再次从加拿大引进海湾贝种贝,通过人工育苗途径,更换了原有养殖群体的种质,在12个海区试养结果表明,再次引进的海湾扇贝,其抗逆性,生长速度,体型,肉柱得率,生活力等性状,均比原养殖群体有显著提高,自1  相似文献   

4.
扇贝是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闭壳肌只一个,特别肥大、细嫩、鲜美,其干制品称“干贝”,为有名海珍品。扇贝提取液据报道有抗癌疗效。近年来,沿海国家十分重视扇贝生产,产量迅速提高。1964年世界总产量为15万吨,1974年增至23万吨,1976年和1977年分别为35.2万吨和40万吨,1978年达42万吨。主要生产国为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 为了发展扇贝养殖,国家水产总局于1982年4月召开了海珍品增养殖座谈会,总结交流  相似文献   

5.
虾夷扇贝育苗适温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属冷水性海产贝类,其生长最适水温为5—20℃,正常活动的温度上限为23℃,下限为0℃,主要产于日本北部沿岸及朝鲜北部日本海侧,为日本第二大养殖贝类。日本自六十年代中期开展人工养殖以来,扇贝产量迅速上升,从1967年的8000多吨上升至1980年的12—13万吨,占世界扇贝年产量的1/4左右,其中养殖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3。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栉孔扇贝(Chlamys for reri)人工增养殖的同时,辽宁和山东两省又先后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苗种和成贝,进行了采卵、育苗和  相似文献   

6.
湾扇贝(Arge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是80年代引进美国的一种大型经济贝类。由于其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和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突破,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沿海主要贝类养殖对象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和水产科技工作者,做  相似文献   

7.
缩短栉孔扇贝养殖周期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被人们誉为海珍品。据我们试验,缩短栉孔扇贝养殖生产周期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选择好的海区 通过六个养殖周期的实践证明,栉孔扇贝生长速度的快慢与海区环境条件有重要关系。理想的海区包括: 1.海区潮流要畅通,受大风、浪影响较少,流速选择在0.25—0.5米/秒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8.
长岛县1993年收获栉孔扇贝3.5万亩,鲜丁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居全国之首。 长岛县是栉孔扇贝人工养殖的发祥地,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为了使扇贝养殖形成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该县充分发挥大功率渔船的优势,不断开拓深水大流荒芜海区,新增扇贝养殖面积1万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尽快解决病毒性虾病、扇贝大面积死亡对海水养殖业的困扰,全面普及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确保对虾、扇贝养殖“二次创业”的顺利进行,最近,烟台市成立了对虾、扇贝两个专家顾问组。 专家顾问组主要由省、市水产养殖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了解掌握从苗种生产到养成的生产动态,以及科技、生产有关信息;提出生产指导性意见,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行阶段性巡回技术指导,部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筏式养成水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筏式养殖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工养殖扇贝的重要养成形式。但养殖水层、养殖方法及其解说却各不相同。为了探求栉孔扇贝筏式养成的合理水层,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81年4月—1982年11月,在荣成县俚岛湾以相同的筏养形式,进行了不同水层的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1.
栉孔扇贝[Chi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的人工育苗,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流程,并进入了生产阶段。同时,采自然苗也在一些海区(山东长岛县)取得了很大地进展。但是,由于培育的扇贝种苗规格过小(壳高10mm左右),利用率和成活率都较低,养殖器材成本高,养殖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扇贝养殖的发展仍甚缓慢。近年来,农牧渔业部多次组织召开有关技术协作攻关会议,提出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扩大养殖生产,作为扇贝养殖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展人工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外,育成大规格扇贝种苗(壳高  相似文献   

12.
海湾扇贝与海带轮养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于1984年秋至1986年春在胶州湾西部进行了两次海湾扇贝与海带轮养试验;利用同一组养殖筏,夏秋养殖海湾扇贝,冬春养殖海带。1985年平均亩产海带1000kg及海湾扇贝2700kg,盈利3732.6元;1986年平均亩产海带1400kg及海湾扇贝3300kg,盈利4850.7元。轮养能降低养殖成本,从而使胶州湾的海带养殖变亏为盈。  相似文献   

13.
栉孔扇贝是海产珍品之一,其闭壳肌是制造“干贝”的原料。这种扇贝在我国只分布于山东和辽宁的某些海区,在山东历史上以荣成和长岛县为主要产地。长岛县1960年的鲜贝产量为200—250吨,荣成1967年成品于贝的产量曾达30吨,但以后产量急剧下降,几乎绝产。要恢复资源,开展栉孔扇贝的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4.
栉孔扇贝是海产珍品之一,其闭壳肌是制造“干贝”的原料。这种扇贝在我国只分布于山东和辽宁的某些海区,在山东历史上以荣成和长岛县为主要产地。长岛县1960年的鲜贝产量为200—250吨,荣成1967年成品干贝的产量曾达30吨,但以后产量急剧下降,几乎绝产。要恢复资源,开展栉孔扇贝的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5.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是海产珍品之一,其闭壳肌是制造“干贝”的原料。这种扇贝在我国只分布于山东和辽宁的某些海区,在山东历史上以荣成和长岛县为主要产地。长岛县1960年的鲜贝产量为200—250吨,荣成1967年成品干贝的产量曾达30吨,但以后产量急剧下降,几乎绝产。要恢复资源,开展栉孔扇贝的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为此我们从1974年至1976年在烟台、荣成和长岛等海区进行了扇贝的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一些成果(见《水产》1975年1期和1976年1期)。  相似文献   

16.
虾夷扇贝的引种、育苗及试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二十年来,扇贝养殖发展迅速,特別是日本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自六十年代开展养殖以来至1978年产量已达8万吨以上,其中养殖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3,成为日本的主要海水养殖对象之一,引起沿海国家的注目。  相似文献   

17.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是人民喜爱的食品。在国外市场上也深受欢迎,被人们称誉为海珍品之一。据报导:从扇贝的生殖腺中提炼出一种物质有摧毁癌细胞的功能,这样就使扇贝的“身价”显得更为贵重。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由于过去酷捕和海况的变化,近几年来,扇贝产量急剧下降。为加速扇贝生产的发展,我县在人工育苗和五年自然海区人工采苗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人工采苗生产已进行了两年。两年的实践证明,解决扇贝苗种问题,有两条途径,在有亲贝资源的海区以人工采苗为主,无亲贝资源的环境应以人工育苗为主。我县于74、80两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态模型研究近海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建立了一个贝藻混养生态模型,并应用于桑沟湾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海带混养生态系统的模拟。这一模型在个体生长模型的基础上模拟种群的生长情况;通过模拟不同播苗养殖和收获方式下的产量,以及不同混养方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来确定养殖容量。采用该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养殖密度分别增加到目前扇贝和牡蛎放苗量的2倍和15倍时总产量最高(达到养殖容量),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播苗比减少,因此效益是下降的;扇贝放苗量增加到目前的15倍,牡蛎增加到30倍时会导致养殖生产崩溃,同时生态系统也发生改变:在目前养殖密度下,桑沟湾向黄海输出初级生产产品,但是当放苗密度增加到15~20倍时,桑沟湾需要黄海向其输入初级生产产品。上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迅速模拟养殖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在多元养殖管理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9.
大连的海水贝类养殖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养殖的主要海水贝类为贻贝、扇贝、鲍鱼、魁蚶、牡蛎,文章主要探讨大连市这五种海水贝类从20世纪70~80年代到2000年间的养殖状况及产量变化,并根据产量变化总结出大连市海水贝类养殖的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每年七八月份的高温季节,往往是扇贝死亡的高峰期。据了解,今年七八月间,蓬莱、威海等地曾陆续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荣成市个别单位养殖的扇贝也出现死亡现象,只是情况还不十分严重。因此,为了加强扇贝的高温期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扇贝养殖损失,现提出如下几项生产措施,仅供各养殖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