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张家界的旅游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气象业务实际发布旅游气象资讯,建立旅游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对保护、开发、利用和宣传张家界都十分有益,促进其生态平衡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既是旅游气象服务精细化、人性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保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旅游气象灾害预警主要包括集中观测信息和发布预警信号两个部分,需要高科技气象观测站支持、政府各主管部门联动、预警信号规范化和多种广泛有效传播手段等因素的协同创新。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还需要游客认知和理解气象科普知识和灾害预警常识,积极配合、互动,自救并防灾减灾。旅游景区是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不仅需要有效防灾、减灾以保护游客安全,还要注意防御气象灾害对景区的损害。今后,可以围绕大幅增加旅游气象灾害预警建设资金和人才投入、发展高科技提高气象灾害预报水平、推进旅游气象灾害预警法制化、常态化和鼓励环境保护、倡导可持续的旅游方式等方面以深化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费县乡村旅游气候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表明:该县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气候资源优越,适宜乡村旅游开发。利用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计算月、旬的人体舒适指数,结果表明:5月和9月是最舒适的月份;适宜旅游时段是4月上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4.
大旅游时代广西旅游气象服务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的产业,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质量和旅游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表明我国已步入了"大旅游"时代,旅游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本文分析了广西旅游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旅游业在构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特色挖掘与打造、旅游大数据平台产品开发等方面对气象服务有迫切的需求;广西已开发了部分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并在部分景区布设了气象观测设施,为开展景区旅游气象服务打下了基础;广西在旅游气象两部门常态化合作、旅游气象服务综合观测网建立、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旅游气象信息发布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最后,研究提出了促进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山地高分辨旅游气象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空间曲面插值方法,对省内气象台站相关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得到高分辨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栅格数据。然后以贵州省旅游气象舒适度标准(DB52/T556-2009)作为区划标准,对上述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得到贵州全省四个季节1.0×1.0Km的气象舒适度时空分布。分析表明: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的最大气象优势为夏季避暑旅游,此外,还具备了将适宜旅游季节向春季和秋季延伸的有利条件,使贵州的旅游气候资源得到科学准确的定位,为贵州进行"避暑旅游气候品牌"打造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推进青岛旅游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青岛安全旅游、基本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等需要,本文在深入青岛旅游业各主要环节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特点和面临的形势,探讨了“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青岛独具特色的山地、滨海、城区旅游不仅对气象服务需求量大、特色鲜明、依赖程度高,而且精细化、针对性、数字化服务要求高。“十四五”期间,需重点从完善旅游气象专业观测网、开展旅游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完善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气象荐游和个性化旅游气象服务、加强旅游气象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系统着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松江国家气象观测站1955—2014年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和气象灾害数据等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时段,同时采用了气候舒适度评价和气象灾害气候趋势分析研究了气象条件对度假区旅游的影响。结果表明,度假区旅游气象灾害主要有大雾、台风、暴雨、大风、雷暴、高温。虽然各种气象灾害影响时段不同,但主要出现在5—10月。度假区一年当中共有19个旬气候舒适,适宜旅游活动,时间段分布在3—5月和9月下旬—12月底。度假区共有17个旬不适宜旅游活动,时间段为1—2月和6月—9月中旬。最后针对度假区的气象环境条件研究结果,对做好度假区旅游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自然条件之-,它对旅游的影响表现是多方面的.本文利用气象资料对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为全面、合理开发利用湛江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南喀斯特和洞穴旅游气候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和洞穴景观和湖南省的重要旅游资源。该省喀斯特旅游气候的特征是:山地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各具特色。云、雾、雨较多,气象景观丰富;气候温和、类型多样、珍奇生物较多;旅游旺季较长,名优产品较多。洞穴的气候特征是:洞穴内气温稳定,但全年平均气温仍偏高;洞穴内湿度变化小,且全年湿度偏大;洞穴风对旅游及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气候资源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旅游资源,既造就了贵州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又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优势,极大地增加了贵州旅游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气象+旅游”模式下,形成了由避暑旅游辐射开来的全省生态旅游“集团化”品牌,对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分析贵州气候优势条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旅游气候品牌效应,提出在继续深挖夏季气候优势,持续打造避暑旅游品牌的前提下,应根据贵州立体气候特征及贵州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域地貌,深入发掘贵州冬季避寒、康养、低纬度地区冬季赏雪观景等气候旅游资源,为打造贵州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品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贵州旅游业近年来呈井喷式发展,旅游气象服务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对旅游质量要求逐渐提升,有必要丰富旅游气象服务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为此,该文梳理了贵州近年来在旅游气象服务方面开展的工作,总结其中的不足,结合当前贵州十四五发展规划,从“防灾减灾”和“助推地方经济”两方面提出了旅游气象业务的发展设想,以期为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国内气象旅游资源评估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气象旅游资源相关因素中,筛选出了7个指标,创建了气象旅游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估方法。计算每个评估指标的实际数值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每一级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最终构建出气象旅游资源评估模型。在实例研究中,以大连为例,选取葫芦岛、东港、鞍山和岫岩等4个城市为对照,结合多年的气候统计数据,分别计算5个城市的气象旅游资源评估指数,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找出各城市气象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涠洲岛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涠洲岛1956~2011年的气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和着衣指数来作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对涠洲岛的气候特点、人体舒适度、着衣指数及影响旅游的气象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涠洲岛的旅游舒适期为7个月,舒适月为10~4月;涠洲岛的着衣指数为1~3级;影响涠洲岛旅游的不利天气因素主要有热带气旋、大风和雾等。  相似文献   

14.
王娣  江春  刘文静 《内蒙古气象》2023,(5):30-34+48
2023年中国旅游业全面复苏,“气象+旅游”融合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文章从气象和旅游的关系入手,从气象信息服务、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气象旅游资源三个维度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当前旅游气象服务中存在的精细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指出精细化、特色化、规范化、安全化的旅游气象服务是关键所在。同时以安徽省旅游气象服务市场为基础,提出基于山地旅游、亲水项目、古村落旅游、花叶观赏四种场景下旅游气象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凝练服务要点和保障措施,为做好具有安徽省特色的旅游气象精细化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济宁市旅游气象服务保障系统,该系统能够多层次、图文并茂地展现济宁市旅游气候资源,科学地计算景区各种气象指数。通过调取micaps资料并根据各景点的地理、气候特性对站点要素进行判识修订,然后用相关预报方法做出专业气象指数预报,同时根据济宁地理经纬度生成矢量地图,最后对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进行叠加、配准,经过有效结合形成带有地理信息的旅游气象预报专题图。该系统能为游客选择最佳旅游时机、地点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洛阳市旅游气象服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洛阳市近30年气候资料,分析了洛阳旅游的气候舒适度及旅游资源,并从旅游气象服务方面介绍了若干服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1—2019年梵净山区逐日气温、降水、风速和相对湿度等资料,对影响旅游活动的主要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旅游实际构建梵净山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梵净山气温适宜,降雨丰沛、雨热同期,空气湿度大,平均风力为微风,近9 a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和相对湿度分别为8.4℃、2073.7 mm、3.8 m·s^(-1)和91%。(2)近9 a梵净山年平均较舒适及以上天数206.9 d,其中6—8月为旅游舒适期,4—5月和9—10月为较舒适期,3月和11月为较不舒适期,12月至次年2月为不舒适期。(3)梵净山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模型包括舒适度、降雨、云量和灾害性天气4个因子,综合考虑了旅游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观赏性,计算方便合理,可适用于梵净山山岳型旅游气象预报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山东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71-2000年山东省9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和日平均风速等资料,计算了山东各地的人体舒适度指数,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山东各地四季白天人体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山东各区域的旅游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山东各季节的最佳旅游区域.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14个主要避暑旅游景区2006—2015年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地处内陆及渤海中部、北部沿岸的避暑旅游景区高温强度强,频次高;地处渤海湾、黄海北部沿岸、丹东东南部景区高温强度弱,频次低。辽宁避暑旅游景区沿海相对湿度大于山区的;总降水量东部山区多,中部和南部沿海的较少。辽宁沿海旅游景区6月份适宜避暑,7—8月气温偏高,相对湿度大,略显湿热;中部景区地处内陆,相对湿度较小,偏干燥,6月和8月适宜避暑,7月气温偏高;东部山区气温低、湿度适中,避暑条件相对优越,6—8月均适宜避暑。根据气候分析结果,建立避暑气象指数,并将避暑旅游气象指数划分为4级,级别内涵对应适宜避暑的程度,由1级至4级避暑旅游适宜程度依次下降。对避暑旅游气象指数的研究,可为旅游气候资源综合开发,旅行社和游客合理安排避暑旅游度假时间和地点,以及气象部门开展旅游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旅游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平  舒明伦 《贵州气象》2000,24(4):14-17,21
利用黔东南州17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风速、相对温度及日照时数的30年资料,对旅游地的气候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旅游地每年均有100d左右的最佳旅游或休疗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