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6,(3):42-42
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开始成功迈出第三步——绕月探测。预计将于2007年择机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这颗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6,(3):42-43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9,(2):47-47
11月12日15时05分,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这是中华民族呈现给世界的第一幅全月球完整图景,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这幅来自中国的月境真实影像,涵盖了神秘月境的全部“领地”: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589轨图像数据处理完成,覆盖了月球西经180度到东经180度,南北纬90度之间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0,(17):64-64
据中科院院士、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通过对“嫦娥一号”探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主要取得了五方面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5.
沉寂了几十年的月球又重新热闹起来。这是继冷战时期探月活动后世界上的第二轮探月高潮。今年1月,美国宣布了新太空计划,要重返月球。欧洲空间局制定了登陆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提出了分阶段的月球探测计划。日本、印度、乌克兰、德国、俄罗斯也相继提出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我国也加紧了对月球的探索,明确提出2020年前后,分三个阶段实现对月球的无人探测。日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首席科学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透露,国家第一阶段投入的14亿元人民币已经到位,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l克样品开始月球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11,(6):63-64
本报北京消息 来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消息称,2010年8月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舁和张钰哲,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0,(22):54-56
共和国迎来第六十一个生日之际,万众瞩目的“嫦娥二号”腾空而起,直飞月球。与首次奔月的“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首次运用火箭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进入工作轨道时间更快、测量精度更高、试验项目更多,绕月飞行轨道高度由200公里降至100公里,离月球更近了。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8,(8):48-48
5月27日上午,“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26日,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从中国制造的月球卫星上传回数据并制作出第一幅月球三维图像。继第一颗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矗立起第三座里程碑:首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了地外星球探测。承载这座里程碑的坚实基座,是代代相传的辉煌的航天精神。构筑起这座里程碑宏伟碑身的,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我国航天人。奠定这座里程碑的广袤的基础,是我们日益繁荣富强的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12月27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区域性正式服务,由16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这是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面"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08,(12):44-44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两颗卫星6日11时2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灾害与环境的快速监测和预报,对我国的防灾减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06,(8):47-4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月球上两种资源给地球能源问题带来希望:一是月球的太阳能;二是月壤中气体,如氢、氦、氖、氩、氮等资源,尤其是核聚变燃料氦-3。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9,(5):46-46
根据有关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第一步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是实现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将发射首颗环境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2006,(10):44-44
我国将于2007年下半年首次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用于环境监测与灾害预报。目前,在建的“2+1”星座中,卫星和传感器正在根据研制总要求进行生产。我国环保系统目前已有两千多个环境监测站,每年约上报监测数据3000万个,对大气、水体、生态等方面的环境监测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与研究手段基本停留在常规阶段,无法实现大范围、及时、动态的环境和灾害监测。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1月9日11时17分,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同时,中国本次航天发射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约12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资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的主要航天发射场 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千米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千米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11,(7):61-62
前天,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通过2006年发射的一对“孪生”太阳探测卫星STEREO,拍摄到了完整的太阳照片,人类第一次能够立体地观测太阳活动。NASA在新闻中称此为“太阳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太阳研究专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颜毅华说,这将使人类对太阳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10,(23):60-61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或组织深刻地认识到,探测月球对政治、经济和科技等许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加剧,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和美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各自的月球探测器,并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从而在全球掀起了探月热潮。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09,(8):48-48,F0003
自人类有空间探索和卫星发射活动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漂浮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污染”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词汇表里。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9,(8):48-48
自人类有空间探索和卫星发射活动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漂浮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污染”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词汇表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