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水热条件下干旱实时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何永坤  王勇 《气象》2006,32(8):102-106
从干旱实时监测气象服务的需要出发,研究并提出了考虑近期降水、土壤底墒(前期降水)和气温三种要素,利用实时天气资料来计算干旱指数的方案,即重庆市干旱动态监测指数。该指数考虑了造成干旱的三个主要原因:降水持续偏少、日最高气温高、前期降水少。利用该指数,建立干旱实时监测业务系统,对2004年重庆市盛夏发生的干旱进行了逐日跟踪动态监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安龙县2009年夏末至秋冬连旱,2010年初春叠旱,选气象"三要素"建立旱涝监测模式,以日、旬、月、季、年、任意时段统计,据历史气象资料找出特旱、重旱、中旱、轻旱、正常波动5个等级;对具体年份时段进行评述;有可比性、适用性,区域代表性。在降雨量偏少同等条件下,气温偏高对旱情有"贡献",可加重干旱发展;反之,气温低,有抑制干旱作用。旱涝监测属情报资料服务范畴,是决策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对评估旱涝灾害有佐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惠水站历年常规气象资料等,分析2009—2010年惠水县夏秋冬春连旱灾害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干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结束早;干旱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气候异常,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温湿气体增加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用天气资料实时监测和评估北方的旱情变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小泉  顾秋瑾  牛若芸 《气象》1998,24(1):13-19
从天气情服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并提出了考虑近期降水,土壤底墒(前期降水)和气温三种因素,利用实时天气资料来计算干旱指数的方案,5年历史资料和1997年北方春旱的检验表明,这对于实时监测和评估大范围旱情变化和提供天气情报服务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5.
蒸发量季节变化特点与干旱发生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广西灵山县1997~2007年E601蒸发器逐句蒸发量及同期的旬降雨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蒸发量大小与气温、日照时数关系密切,而且蒸发量的季节变化与气温、日照时数等季节变化同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的大小与农业干旱发生关系,应用水量亏欠量比现行的干旱指标更能真实反映当地农业干旱发生的实际情况,对开展气象专项服务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引言今年春、夏(4—8月)我省的天气变化十分异常,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偏少,阶段性变化显著。在作物生长季节降水之少,气温之高,干旱之严重,都突破了建国以来的气象记录,是个典型的灾害年。面对复杂的天气变化和严重的干旱,全省各级台站坚持将“公益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以农业服务为重点,以减灾服务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各级政府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的气象服务,得到了领导的满意赞许、社会的认可和显著的经济效益。1天气概况及特点春播以来,我省的天气变化异常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天气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因子组合方法在新会持续高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新会1957—2003年气温和降雨量资料,应用因子组合方法寻找影响新会6-9月长时间持续高温天气出现的因子。结果显示,能够准确地预报夏天是否出现持续高温天气≥6d,从而有效地提高长期天气、特别是小概率事件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2021年3-4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有4次明显的降水过程,2次冷空气过程.3月上旬出现今年首场强对流天气,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气象干旱对农业、民生和林火等造成较大影响.但清明假期晴好的天气也带热了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9.
利用濮阳1961-199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濮阳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9年来,气温增高,降水减少,雷暴、大风、日照等天气要素指数均呈负上升状态.从39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未来干旱有可能成为濮阳比较突出的气候问题,气候异常极端事件也可能会较多地出现.上述气候变化与城市建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9—2010年黔西南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与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09—2010-03出现的严重秋冬春连旱天气,是黔西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干旱造成黔西南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以上。利用黔西南气候资料和相关统计方法及文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热低压天气过程偏多和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导致了黔西南降雨量严重偏少、温度偏高、蒸发量异常偏多,这些数据创造了黔西南历史同期之最,从而造成黔西南严重的干旱灾害,对黔西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极大。黔西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人为影响和其它一些自然因素等等也是造成此次干旱灾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