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引言海水温度、盐度场的分析及其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我们首先要知道湍流扩散系数K_H和海水平均流场的流速U、V之间的比值K_H/U、K_H/V。但是,这些重要参量,目前尚无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为此,在研究此问题时,有必要寻找其他途径。在文章中,已初步进行了这项研究工作,但只是限于局部海域,且未对流场进行分析。本文拟采用文章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是一个平均水深大约在七、八十米以内的狭长海峡。外有黑潮水、南海水入侵;内多为入海径流和闽、浙、粤沿岸水影响,且终年为盛行东北—西南季风的海域。水文要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海水几呈垂直均匀状态;夏季则出现层化现象。对这样多种水系交汇复杂的海区,要进行温度、盐度质量场的分析研究,在缺乏实测流场资料的情况下,显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从湍流扩散方程出发,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台湾海峡局部海区—闽南渔场的温度,盐度值进行了初步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本海区水文要素分布特点及其流系的变化规律,同时,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计算流向的方法。文章通过温度、盐度值,估算了湍流扩散系数K_H与东向平均速度分量U的比值K_H/U。且在计算出K_H/U的同时,还估算了水平平均流场的流向。这对于没有实测流场资料的海区,给出其流场的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潮流温盐数学模型对六横岛附近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及盐度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以实测资料进行验证,所建立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该海域潮流动力特征及盐度场的分布情况。利用验证后的三维数学模型,对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排放后盐度场分布进行计算,将排放后的盐度分布与工程前进行对比分析,并推算盐升面积及垂向盐度增量。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工程排放的浓盐水对六横岛海域盐度分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排水口附近的底层,影响区域呈带状分布,最大盐度增量为1.2左右,且排水口附近海域出现盐度垂向分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MIKE3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晋江海域海水淡化排海三维温、盐扩散模型,模拟了不同潮期、潮时盐度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浓海水排海后盐度分布受水位和流速的影响,水位越高、流速越大,稀释和扩散作用越明显,在垂向上的扩散距离越小。规模20万t/d海水淡化工程浓海水排放对附近海域盐升的水平影响在几百米范围内,垂向影响在3 m以内,且随着水位和流速的增加在水平和垂向上能够较快稀释扩散,在附近不存在环境敏感区的情况下,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深圳湾物理自净能力研究——Ⅰ.潮流和浓度场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珍  孟伟 《海洋学报》1987,9(4):413-419
依据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和污物输运模型,利用ADI数值计算方法,数值模拟了深圳湾的潮流场和污物浓度场。计算中对边界条件的处理及湍流扩散系数的选取都作了改进,因此计算结果与实测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现场海域水平、铅直扩散系数的推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拉格朗日流与欧拉流自相关系数的相似关系和Kullenberg提出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用渤中8号平台1987年1~2月和7~8月的实测资料,分别推算了水平、铅直扩散系数.推算结果表明,研究长时间水平扩散时,把潮流看作湍流,所求的扩散系数实际上是潮流扩散系数,其值在108cm2 /s范围内;研究短时间水平扩散时,把潮流看作平流,用傅里叶变换的长周期合成值从实测值中扣除,所求的扩散系数,可认为是湍流扩散系数,其值在104em2/s范围内.本海域铅直扩散系数值,冬季在3.8~4.2cm2/s范围内;夏季在0.0l~0.75cm2/s范围内.它与国外一些海区和以前文献中的估算值基本一致;它随风速、流的剪切增大而增大;随水柱的稳定度增大而减小;它在跃层处最小,在跃层以上和以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MIKE21的渤海湾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盐度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IKE21模型搭建计算网格,选取合适的计算参数,对渤海湾典型潮期、不同规模和位置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排海后的盐度场分布进行了初步的模拟研究,计算了盐度升高面积。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排放口位置和排放时期,可以避免和减少浓盐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巨大的迳流流入东海后,与外海水发生湍流混合,使本海区温盐结构随其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某海区的盐度场结构及其变化是取决于该海区盐量收支的平衡规律.然而,考虑到长江冲淡水区是口股水系交汇的海区,所以影响盐度场的因子众多而复杂.运用统计相关分析,虽然能给出各因子和海水盐度分布的某种程度的相关关系,但对长江冲淡水的动力结构及其混合过程并未揭示.为此,本文想通过对夏季长江冲淡水远岸段的表层平均盐度分布,给出一个可能的数字模式.为进一步探讨长江冲淡水的动力结构及其混合过程提供一些启示,以期对该区的认识乃至预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拉格朗日流与欧拉流自相关系数的相似关系,用渤中8号平台1987年1月和8月的实测资料,分别推算了水平扩散系数。推算结果表明:研究长时间水平扩散时,把潮流看作湍流,所求的扩散系数实际上是潮流扩散系数,其值在10~6cm~2/s范围内;研究短时间水平扩散时,把潮流看作平流,用富里叶变换的长周期合成值从实测值中扣除,所求的扩散系数消除了长周期潮流部分,可认为是湍流扩散,其值在10~4cm~2/s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2011年及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海水温度、底层海水盐度、水深、底质类型,以及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鳀(Engraulis japonic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等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主要饵料生物的资源丰度数据,采用条件数κ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度量多重共线性的程度,选取关键环境因子,再应用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小黄鱼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多重共线性的检验表明,所有初始变量之间没有显著的多重共线性,均可作为解释变量代入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和生长阶段,影响小黄鱼资源分布的主要因子及其偏差解释率各不相同,各变量所对应的适宜范围也不同。例如:影响春季小黄鱼幼体资源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底层海水温度、底层海水盐度、水深和脊腹褐虾的分布,其中偏差解释率最大的因子为水深(16.09%);而影响春季成体资源分布的因子为底层海水温度、底层海水盐度、水深及脊腹褐虾和鳀的分布,其中偏差解释率最大的因子为底层海水盐度(13.56%)。本研究表明,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小黄鱼的资源分布与其自身的生态习性、海洋环境以及饵料生物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永丽 《海洋科学》2019,43(2):34-40
深层叶绿素最大值(Deep Chlorophyll Maximum, DCM)现象的数值模拟是研究海洋表层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和观测的局限性,数值模式中物理参数的不确定性给模拟结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误差。其中,垂向湍流扩散系数(vertical turbulence diffusion)是模式所包含的物理参数中很难直接通过观测来确定的参数,它在模式中的来源和取值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条件非线性最优(参数)扰动(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related toparameter, CNOP-P)方法,研究了垂向湍流扩散系数的不确定性对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我们发现,垂向湍流扩散系数对 DCM 模拟产生最大影响的 CNOP 型扰动位于生产力层的上半部分。并且,去掉生产力层内湍流扩散系数的误差,模式模拟的改进程度最高达到了 80%。可见,垂向湍流扩散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和保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进垂向湍流扩散系数的不确定性,对 DCM 的数值模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雷诺数为3 900时三维圆柱绕流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从人们对层流的圆柱绕流现象有了系列研究及清楚的认识后,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湍流的圆柱绕流,但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模拟湍流方法的数值格式和精度问题,而忽略了对高雷诺下圆柱绕流流场本身的认识及规律的总结。基于开源代码Open FOAM的大涡模拟方法以连续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为控制方程,选用Smargorinsky模式为亚格子应力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一次预测两次修正的PISO算法,对Re=3 900时三维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着重分析了其尾流特征和性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可以模拟出细致的流场结构,该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具有很强的三维及湍流效应,在圆柱后方约一倍直径的范围内存在回流区域,在靠近圆柱壁面的尾流区域的速度剖面呈"U"型,远离壁面的速度剖面呈"V"型。瞬时速度剖面始终围绕着时均速度的周围脉动,且距离圆柱越远瞬时速度场的脉动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Thorpe尺度方法,利用CTD数据,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Thorpe尺度和湍流扩散系数,分析了观测区域(64°~69°S,66°~80°E)湍流翻转现象的强弱及分布。结果表明,在海底和地形粗糙区存在较大的Thorpe尺度(较强湍流翻转)和湍流扩散系数,湍流扩散系数最大值能达到10-2m2/s量级,比平坦开阔海洋高2~3个数量级,部分观测站位的湍流扩散系数和湍动能耗散率表现出大-小-大的垂向分布结构,总水深较深的区域尤为明显;深水区域的浮力频率在海表面到500 m层比较大,浅水区域该现象不明显;湍动能耗散率在(67.25°S,73°E)周围和经度为78°E的各站位都表现相对较大,能达到10-6 w/kg量级,个别站位甚至能达到10-5 w/kg量级。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水中铀的分布规律及其同位素组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用α谱法首次进行珠江口水中铀分布规律及其同位素组成研究的结果。在此调查的区域内,铀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1—2.25μg·L~(-1),均低于我国南海海水和黄河口水的铀含量,且铀的分布随着盐度、pH的增大而增加。由实验数据,我们得到描述铀含量与盐度、pH相互关系的二元回归方程。铀含量随着活性硅、溶解铁以及浊度的减少而增大。珠江口水中的~234U/~(238)U活度比值是守恒的,其平均值为1.12土0.04。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海水温度和盐度平流扩散方程给出一种数值计算方案并采用混合长度理论给出垂直涡动粘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对于温度和盐度方程,其平流过程采用了Lax-Wendroff格式,水平扩散采用显格式,垂直扩散采用隐格式。时间步长主要受平流过程的Courant-Friedrichs-Lewy条件限制。垂直涡动粘性系数计算依据Prandtl混合长度理论,并考虑了海水层化的抑制作用,因而其数值与流场及密度场结构有关。温度、盐度及垂直涡动粘性系数的计算与动力方程中内模态的计算同步进行。应用本模式模拟渤、黄、东海由潮流、密度流和风海流迭加而成的综合海流,得出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依据水文强化观测计算胶州湾水体混合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年夏季胶州湾连续站观测资料,从分析潮汐、潮流特征和温度、盐度变化趋势入手,计算了湍动能耗散率和密度扩散系数.借助调和分析、谱分析、线性回归和经验正交分析方法,得到各观测要素的统计特征,并讨论其成因.研究表明,胶州湾以半日潮振荡占优,水平潮流表现为往复流的形式;由于观测前台风过境,降水骤增,径流量变大,温度、盐度层化显著,并伴随湾内与外海水交换的进行,温/盐与潮位分别表现为显著的负/正相关,盐度逐日升高并趋于新的平衡;湍动能耗散率和密度扩散系数的量级分别为10-5w·m-3和10-6m2·s-1,受强潮流剪切影响该值明显高于陆架边缘海域,其空间主要模态表现为表层小、底层大,相应时间系数存在大约6h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三种微纳光纤环形腔海水盐度传感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度在研究海水水体密度、水质监测、海洋渔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发展一种新型的光学传感器来进行海水盐度的测量。从理论上设计3种温度不敏感的微纳光纤环形腔海水盐度传感器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计算了微纳光纤中传输的基模有效折射率,结合MATLAB对盐度传感器的特征参量进行数值研究。首先,研究了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得到了温度不敏感条件对应下的光纤半径。其次,研究了温度不敏感下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探测极限。结果表明,在选择MgF2为镀膜材料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传感器参数,盐度灵敏度可达到0.02nm,盐度探测极限可达到0.18。本文结果可以为微纳光纤环形腔应用于海水盐度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令海表层营养盐水平输送的镭-228示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令海表层海水228Ra的分析表明,白令海表层海水228Ra比活度从低于检测限变化至0.81 Bq/m3,低于西北冰洋陆架区的报道值。表层水228Ra比活度和228Ra/226Ra)A.R.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西南部中心海盆向东北部陆架区增加的趋势。由228Ra/226Ra)A.R.和盐度的关系揭示出白令海环流、白令海陆坡流和阿拉斯加沿岸流对228Ra和228Ra/226Ra)A.R.分布有明显影响。运用一维稳态扩散模型计算出白令海由中心海盆向东北部陆架方向上水体混合的水平涡动扩散系数为1.9×108 m2/d。结合海盆-陆架界面营养盐的水平浓度梯度,估算得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由白令海中心海盆向东北部陆架区的水平输送通量,该通量对白令海东北部陆架区新生产力的贡献很小,其他途径输送的营养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拖曳荧光计及荧光染料试验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在青岛胶州湾及朝连岛附近海域进行两次实地试验.观测污染物质的时、空分布,检验污染物在湍流扩散和输送间的关系,从而定出其水平扩散系数及变化。试验说明此海域污染水平扩散系数为10~3厘米~2/秒量级,为一般情况的(1/10),扩散能力较差,在此海域排污应加注意。  相似文献   

20.
台风场的变分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试图利用变分方法形成动力学上一致的台风数值预报初值,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北半球客观分析制作基本场,嵌入模型台风场,然后进行变分调整修正叠加后的场,采用准定常的原始方程,即∂V/∂t=0作为约束条件,海面分析的约束方程中考虑湍流摩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