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横断山脉”一词,在文献中究竟从何缘起,如何解释,一向模糊不清。笔者为此查阅了有关文献,试图整理出一个头绪,作为地名研究的一例。不当之处,谨请指正, “横断山脉”一词,最早出现于邹代钧撰写的《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1900—1901)中。在该讲义第一卷“亚细亚总论”中,言及昆仑山脉“一入中国本部,分南北两干连亘于大江南北,其脉延长而连于本部之地体,其接南岭之西部而当西藏之处,则山脉分向南北,名曰横断山脉。”又:“阿尔泰山系与希马刺亚山系间之高原……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用来识别不同地区的语言符号,是人们对一定的地理位置、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居民点所赋予的名称和开展社会交往的必要工具。在中国,“地名”一词,最早出自《周礼·夏官司马·形方氏》:“原师,掌四方之地名。”地名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胡同”这个词最早见于元曲。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所著《单刀会》一剧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戏词。一些古籍中也有记载,《析津志》一书里讲得较为贴切:“京中二十九巷通,巷通本方言”,就如同上海称胡同为“弄”一样。也有人认为“胡同”一词,自蒙古语演化而来。作为元朝的都城北京,当时在生活中免不了用一些蒙古语词汇。至今北京还保留着一些用蒙古语称呼的地名,如沙拉胡同、义溜胡同、蚂螂胡同等。  相似文献   

4.
长葛县,现属许昌地区管辖。位于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线上,是中原古县之一。 据史籍可知长葛之名久矣。《长葛县志》载:“长葛盖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泽,故名长葛。又传创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县郡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争战濒繁相互兼并,春秋属郑国,战国前属韩国,后来属魏国。魏时更名长社(据考以社中有树暴长而得名)始见于史书。  相似文献   

5.
资料一组     
正地理"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把"生死"校订为"死生")之说。"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这样解释"地理"一词: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  相似文献   

6.
都者,大城也。《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亦引申指首都,《三国志·吴主传》“秋九月,权迁都建业。”而且诸侯之都城,繁华之大市,盖有“都会”之说。柳宗元《封建论》所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谓“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即可为证。柳永《望海潮》词则更写尽杭州古都会之极:“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据传金主完颜亮读之,欣然有慕于此词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神州之都,世皆祈仰,江山多娇,人共折  相似文献   

7.
中国这一名称,早在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公元前1027——1025年)已用以称呼华夏族所居住的地区。(西周初中国是指黄河北的商王国所在地的“冀”为中国)。《商书·樟材篇》·《诗大雅荡篇》称商王国为中国,是因为商王国在当时各国中,政治、经济、文化都被公论为唯一的中心国。(参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第107页)。《尚书·禹贡》、《周礼·方职》是两部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书。内容包括历史传说中的行政区划单位。《汉书·地理志》“昔在黄帝……方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浩如烟海、叹为观止的古典文献中,《山海经》是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自古号称“奇书”。它所记载的东西,有很多不能被后世读者理解,常被斥为怪诞不经。西汉司马迁对其评语:“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汉书》作者班固对其评语中有“放哉” (今意荒唐 )词。连“五四”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正由于它是“奇书”,也吸引了历代一些好事者去研读,刺激这部分读者产生了一些兴趣。如汉代有很多人研读《山海经》,认为其“奇可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  相似文献   

9.
于希贤 《地理研究》1986,5(3):95-99
我国地理学史的专著较少,近四十多年来一共出版过四部《中国地理学史》 (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书籍。最早问世的是王庸先生的《中国地理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八年之后,此书于1955年再版。作者在“再版的话”中说:“在这十八年中,没有同类的书出版过”。此书的宗旨是“宁受钞袭之议,不作明快宽博之论”。这表现出作者笃实的治学态度,同时也反映了由于时代局限,纂集的功夫多,而对其引证的文献,进行地理学的研究较少。但此书毕竟是第一次简述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的文献。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知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独立的专论,地理知识往往依附于诗歌、行记以及天文、医药、宗教、玄学(哲学)以及各种经世致用的著作中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1,(11):69-69
琢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章华台”之名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当时称“章华之台”,为楚灵王所修。三国吴韦昭(公元204—273年)注:“章华,地名”。但没有指在什么地方。西晋杜预(公元222—284年)明确指出“台在今华容城内”(《左传·昭公七年》注)。华容为汉县,隶南郡。属荆州刺  相似文献   

12.
五、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 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曰:“尸乡,殷汤所都。”(59)《后汉书·郡国志》云:“偃师有尸乡。”刘昭注引《皇览》曰:“偃师有汤亭。”(60)《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61)《水经注·汲水》引阚  相似文献   

13.
日前,记者在刚刚出版的《2006彩色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看到,辽宁省朝阳地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世界上最早的不会飞的鸟”、“世界上最早的新角龙类恐龙”和“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已被收入其中。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申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个地区、一个古生物领域,几乎同时获得4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价值,在吉尼斯世界纪录申报和认证中也属奇迹性事件。据悉,中国朝阳古生物化石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奖典礼已于2006 年1月22日在朝阳举行。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充州等九州。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上述九州典出《尚书·禹贡》,而《周礼·职方》所记九州,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古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世间就出现“三代丸州”的概念,即《尚书·禹贡》所记为夏九州,《周礼》所记为周九州,《尔雅》所记为殷九州。由…  相似文献   

15.
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大门 ,为渝、鄂界山 ,呈西北———东南走向 ,长江横切巫山山脉 ,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关于“巫山”一名的由来 ,旧时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清光绪《巫山县志·沿革》认为 ,巫山一名巫咸山 ,以巫咸葬此得名。其二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 :“旧传形如巫字 ,遂以名山。”其一 ,巫咸之名最早见于《尚书》 ,有关记载或云神农时人 ,或云尧时人 ,或云殷商时人 ,现多以巫咸为殷商时人。夏、商及神农、尧帝皆是以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山西、河南等地为其活动中心。远古神灵膜拜之风甚浓 ,作为上达民意、下宣神旨的神职人员 ,“生…  相似文献   

16.
鹤,在我国被称之为神鸟、仙鸟。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就有《鹤鸣》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人们还把贤人比喻为鹤。因为鹤的年寿长,所以《淮南子》有“鹤寿干岁,以极其游”的名句。在中国鹤成为长寿、吉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上,中国人民不仅最早发现、最早开发南海诸岛,而且最早对南海诸岛命名、最早在南海诸岛行使主权,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历史事实,国内外许多历史书籍有明确的记载,各大群岛上也保留着大量确凿的历史见证.华南师范大学刘南威教授撰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从地名学研究角度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南海诸岛地名的由来、命名和审定等内容,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是中国南海诸岛地名研究的奠基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该书的出版也具有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昌吉地名考     
1 地名演变昌吉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驻地。唐代称张堡城,属庭州所辖。据史学家岑仲勉考证:“张堡即于田文Cammaidi Badaiki取其两字之首音”而得名。宋元称“彰八里”(qanbalik)。在《元史、李进传》也称“掺八里”,《元史、耶律希亮传》又称“昌八里”,《长春真人西游记》(上)还称“昌八刺”。实际上这些都是一音之转,一地异译。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正如《中国国家地理》的宣传词所说的那样,“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2,(4):8-8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东以罗霄山脉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湘江流域跨湖南省的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8个地(市)。据《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海阳山”,这是古文献中对湘江源头最早的记载。清《湘水考》也说:“湘水,源自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另据林经注》记载:“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据考证,湘江得名于“湘漓分流”,即“相离而去”,湘江故此得名。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七十八年前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伟大战役——湘江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