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成立了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 1.完成了组建筹备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2007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换届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经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经过精心筹备,在上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积极协调下,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方案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可,完成了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组建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气象软科学》2008,(1):193-194
2008年1月12日下午,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8年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学浩和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气象》2010,(5):F0002-F0002
2010年9月18至20日,中国气象学会第26届数值预报学科专业委员会总结会议暨2010年度全国数值预报学术交流大会在贵阳举行。副省长蒙启良,数值预报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中国科学院院士丑纪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4.
《气象软科学》2007,(2):221-225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各省级机构主管气象软科学的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代表秦大河理事长向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同志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5.
谢鸣 《气象软科学》2007,(1):F0003-F0003
按照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气会发[2006]36号)的要求,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于2007年3月正式组建。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博士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刘英金研究员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南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兆中央党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国气象局部分职能司、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等共64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大学的专家,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教育培训的软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气象软科学》2007,(4):169-172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是中国气象学会所属的学科委员会之一。本委员会遵守和执行中国气象学会章程及所有规范性文件,并依据本委特点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学会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与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2006年学术研讨会,于8月21~22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疆内的7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主任施培量主持开幕式,新疆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玉光致词。史局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新疆的自然特点、风土人情和天气气候特点,介绍了新疆气象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前景。他说,新疆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他热切希望参会的专家关注新疆和气象信息科技问题,传经送宝,使这次…  相似文献   

8.
《气象软科学》2010,(3):4-4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将于2010年10月份在北京举办。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并经过与气象经济委员友好协商,两个委员会将再次携手,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6分会场,分会场的主题为“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低碳经济”。目前会场报名和投稿工作都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指导下,90年代,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辰的需要,气象事业将有一个新的发展。本期发表了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司司长吴贤纬去年11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专题论文,对我省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迪和鼓舞,以更好地加速我省气象事业的发展,为振兴辽宁经济作出新的贡献。这也是本刊向大家推荐此篇论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19~20日,由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该委员会自去年10月28日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学术会议。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气象局等单位及水利、军队、环保、民航、新疆建设兵团及部分高校科研业务人员,雷达生产厂商、技术人员也参加了这届年会。  相似文献   

11.
丁裕国教授,江办人,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4年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气象学院(后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教,长期从事气候学研究与教学。曾任气象系气候教研室主任多年;先后讲授《气候统计学》、《气候变化》、《气象时间序列谱分析》、《气候诊断与预测》等课程,指导和培养硕士生30多人。曾任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专业委员会暨江苏省气象学会统计气象专业委员会及出版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学会第23届大气物理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成立暨首次会议,于1996年1月29日-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验,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徐宝祥等出席了会议。大气物理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志晋研究员报告了上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一届委员会的活动安排。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主任游来光研究员提出分会的主要任务是:广泛介绍天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开展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专项咨询,积极推动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重大…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20日,《山东气象》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济南召开。第三、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主管单位领导一省气象局蒋伯仁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编委会副主任、《山东气象》主编张爱华作了2001年编辑部工作总结。与会委员一起学习了科技期刊编委会和编委的职责、任务、稿件审查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履行职责、完成编委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山东气象》办刊水平和质量进行了讨论。第四届编委会主任王建国作了会议总结。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2月28日,中国科技史学会第一届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丑纪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丁一汇以及近6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第一届气象科技史委员会理事长高学浩主持会议,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秘书长罗兴波宣读了《中国科技史学会同意成立气象科技史委员会的函》。会议讨论通过了委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气象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及其下属组织成员名单山西省气象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97年6月45日在太原召开。大会期间召开了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第一次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的领导机构,并成立了十二个专业(工作)委员会。1理事长、...  相似文献   

16.
阮谜 《气象软科学》2009,(4):168-168
2009年10月22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讨论2010年度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主持了会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顾问马鹤年和刘英金,副主任委员刘宪华、王春虎、宋善允,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学浩,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志强,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勇,计财司副司长庞鸿魁等相关机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山东。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9年10月先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工作和学习;10年后又访问了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执行理事,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气象学报》主编,世界气象组织(WMO)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8.
《气象软科学》2007,(2):4-4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7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服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7年11月21~24日在广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一个分会场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气象软科学》2009,(3):5-5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将共同主办2010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事业十二五战略,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王淑民报道: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农业气象学委员会暨’99学术交流会于1999年8月21-24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代表参加会议。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郑大伟教授主持开幕式,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主任李湘阁教授致开幕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魏柳根和自治区气象局局长、新疆气象学会理事长徐羹慧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内容涉及遥感与GIS技术应用、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候和气候变化、农气适用技术等方面,基本反映了90年代我国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工作的水平。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