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根据BJM-109 5公分数字雷达资料,将观测事实加以归纳,提出了雷雨大风的识别、参数化方法和1-4小时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模糊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国兵 《气象科技》2005,33(2):120-123
采用面雨量模糊评分方法,对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中3种客观预报(相似预报、T213降水预报、MM5模式预报)和面雨量综合集成预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检验结果表明,3种预报模式对流域面雨量预报水平相差不大,冬半年的预报评分高于夏半年。在业务中采用动态权重系数法对3种预报方法预报结果进行集成,其集成预报的评定质量高于每种单独预报质量。在流域面雨量预报质量检验中采用了模糊评分法,该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预报和实况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用于降水定量预报评定中。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集成预报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引入第一可信度和第二可信度两个概念,建立了一种新的适于我国各级台站使用的集成预报方法。在1990-1992年,曾被用来对8种独立的预报方法进行集成决策,提交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使用。  相似文献   

4.
刘洪恩  卞素芬 《北京气象》1996,(3):16-19,27
本文使用54511站200HPa风速的1/8值定义了人地面到200HPa垂直气柱上单位质量气体的平均动能大小的相对值,并与该层的风向相结合,进行天气的数值分型,同时用6、9月和7、8光选指标,制作了北京地区6-9月区域性雷雨大风0-12小时预报 ,在1994年这段期间投入业务试用,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洪泽湖区春季大风的分析和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增福  杨庆苹 《气象科学》1995,15(3):300-307
本文利用1960-1993年大风的资料,分析春季洪泽湖区大风的气候特征和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运用天气型下找模型,MOS预报等方法,研究建立了春季各月湖区大风的预报工具,并编制具有一定特色的预报业务系统,采用动态调整手段,使预报方程随资料的增加而不断优化。经1994年试报,湖区大风的预报准确率为75%,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91~2000年各月西宁等站的降水和气温预报进行了评分,并根据它们的评分结果,选取了最优子集回归、高次多项式、均生函数等7种预报方法作为集成预报的预报因子。通过降水试报得出,一元回归集成、权重集成、最优子集集成的趋势评分均超过了82%,降水预报集成后的趋势评分比单个预报方法的平均评分至少提高了15~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黄渤海大风的客观相似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MICAPS资料为基础,海平面气压资料为指标,设计了一种通过计算相似系数查找相似形势,制作黄、渤海地区24h大风的客观预报方法,并建立了包括109个大风历史个例资料库。试验结果表明,风速预报的平均误差在20%以下,满足大风预报业务的要求。相似法具有不需依赖国外资料及计算简单迅速的特点,它不仅是现在日常业务的一个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可以在战争等非常情况下使用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省台Novel网的建立,为地市台制作自动化预报系统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依据。本系统介绍了泰安市春季(3-5月)偏北大风自动化预报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简述了系统特点和试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淄博市冬季偏北大风的分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传花  田秀芬 《气象》1998,24(6):29-31
在分析淄博市冬季偏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首先用PP法建立了大风的初步筛选预报方程,尔后选用不同的预报判据进行冬季偏北大风的分县预报。经试用,对大风分县指导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1981-1995年的大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用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压预报于田县5月大风天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海面风速对航运及海上生产作业影响重大,但数值模式对于海面的风速预报仍存在较大误差.为降低数值模式海面10 m风速预报的系统性误差,提高海上大风预报准确率,基于2017-2019年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ECMWF确定性模式的10 m风场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并采用概率密度匹配方法对模式误差进行订正.分析结果表明,概...  相似文献   

12.
利用ECMWF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和区域自动站、风廓线雷达等常规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2013年春季南郊发生的一次东南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释用,揭示了乌鲁木齐东南大风发生和维持的物理机制,发现细网格资料在预报时空分辨率和预报性能等方面均有提高,对东南大风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分析表明:达坂城至南郊一带东南风频发是由于春季地面蒙古高压部分南掉,形成东西间气压梯度力同乌鲁木齐南郊地形狭管方向一致时,并在“慢坡”重力下滑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回流型东南大风;细网格850hPa风矢量、10m高度上的风、海平面气压场、2m高度上的温度等要素预报,对乌鲁木齐南郊东南大风的起止时间、风速量级及落区的预报有较好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As an approach to the technological problem that the wind data of QuikSCAT scatterometer cannot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zone of typhoon-level strong wind speed, som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typhoon moving speed, direction and frictio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to construct the asymmetric strengthening of the QuikSCAT wind field. Then by adopting a technology of four-dimensional data assimilation, an experiment that includes both the assimilation and forecasting phases is designed to simulate Typhoon Rananim nume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model constraints and adjustment, this technology can incorporate the QuikSCAT wind data to the entire column of the model atmosphere, improve greatly the simulating effects of the whole-column wind, pressure field and the track as well as the simulated typhoon intensity covered by the forecast phase, and work positively for the forecasting of landfall locations.  相似文献   

14.
GRAPES中地形重力波拖曳物理过程的引进和应用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中国新一代全球中期/区域中尺度同化与预报系统(GRAPES)模式中引进了ECMWF地形重力波拖曳物理过程,填补了GRAPES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中物理过程的空白。重新计算了地形重力波过程需要的地形静态资料数据,并与原ECMWF模式的地形静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式地形参数的正确性。利用GRAPES模式,进行了地形重力波拖曳物理过程影响的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地形重力波拖曳过程以后,在存在大地形的区域,风场会发生变化,当纬向风遇到青藏高原时,一部分气流会产生爬坡效应而越过高原,使高原上空的西风气流减弱;另一部分气流会绕过高原,在高原的南侧产生绕流;随着模式积分时间的延长,风场变化会越来越明显,地形越复杂,风场的变化也越复杂;连续的模式积分试验结果显示,引进地形重力波过程,可以延长GRAPES模式的可用预报时效,提高了全球形势预报的准确率。通过对一次降水过程的模拟,对地形重力波过程影响降水预报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显示:引进地形重力波拖曳过程后,改变了大气流场的分布,使预报的流场更接近于大气真实状态,从而提高了降水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性理论集对分析在预报模型建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根元  王国强 《气象学报》2003,61(5):592-599
文中应用集对分析原理 ,在模型每次作出预报结论之前先对各预报因子的预报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 ,对一些预报能力不强 ,甚至可能干扰预报模型作出正确预报结论的所谓弱势因子 ,进行抑制、甚至消除其影响 ,而让其他预报能力较强的因子来决定预报结论。在每次预报中 ,模型中哪个因子为弱势是不固定的 ,而是随着预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 ,随着环境的变化 ,会有不同因子的作用被抑制或取消 ,从而实现预报模型的因子结构动态优化 ,增强了模型预报机制的合理性 ,提高了模型的预报能力。大量的试验、多年的业务试用以及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中的应用例子表明 ,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10年阿勒泰地区7个观测站地面大风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阿勒泰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结合2007~2012年35个大风个例的历史天气图、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一步分析了大风天气环流特征,总结归纳出不同天气形势下大风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年大风日数为30 d,春季最多,冬季最少;各县市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就全区而言,其气候倾向率为-8.5 d/10 a;受地形显著影响,西北部为大风多发区,东部最少。根据环流形势特征,该区大风主要分为冷锋型、动量下传型、回流型、中小尺度型4种类型。根据归纳的大风预报指标及预报方法,得出该地区2011~2012年大风预报准确率为77%,效果较好,在预报业务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Climate Forecast Systems (CFS) datasets provided by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which cover the time from 1981 to 2008,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nine months ahead. Compared with the NCEP datasets, CFS datasets successfully simulate many major features of the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systems and exhibit reasonably high skill in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ENSO events. Based on the CFS forecasting results, a downscaling method of 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 (OSR) and mean generational function model of multiple variables are used to forecast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Guangdong.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tests, sea level pressure, wind and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re made predictors. Although the results are unstable in some individual seasons, both the OSR and multivariate mean generational function model can provide good forecasting as operational tests score more than sixty points. CFS datasets are available and updated in real time, as compared with the NCEP dataset. The downscaling forecast method based on the CFS datasets can predict three seasons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Guangdong, enriching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s. However, its forecasting sta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华南地区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 采用传统站点评分、邻域法等评估华南区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包括GRAPES_GZ_R 1 km模式和GRAPES_GZ 3 km模式)对降水、地面温度和风场等要素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 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降水预报技巧优于GRAPES_GZ 3 km模式, 模式预报以正偏差为主。对于不同起报时间的预报, 00时(世界时, 下同)起报的预报效果优于12时。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TS评分是GRAPES_GZ 3 km模式的两倍以上, 对不同降水阈值的评分均较高。分数技巧评分(FSS)显示GRAPES_GZ_R 1 km模式6 h累计降水预报在0.1 mm、1 mm及5 mm以上的降水均可达到最低预报技巧尺度, 对所检验降水对象的空间位置把握能力更好。2 m气温和10 m风速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均能较好把握广东省温度的分布特征, GRAPES_GZ_R 1 km模式对2 m气温预报结果优于GRAPES_GZ 3 km模式, 预报绝对误差更小; 两个模式对风速的预报整体偏强, 预报偏差在1~4 m/s之间, 但相比之下GRAPES_GZ 3 km模式在风场预报上表现更好。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2 m气温和10 m风速预报偏差随降水过程存在明显波动, 强降水过后温度预报整体偏低, 风速预报偏强, 在模式产品订正、使用等需要考虑模式对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情况。总的来说, 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预报产品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集合预报在渤海极大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川  周军 《气象》2019,45(12):1747-1755
利用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地面气象常规观测中逐小时极大风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中6 h极大风预报数据,选取渤海海域代表站点,对集合预报极大风产品进行预报误差特征分析。分析表明:集合预报极大风产品的离散度明显偏小于均方根误差,各个预报成员的预报结果集中与否并不能反映出预报可信度。受模式预报能力所限,无法简单通过集合预报选取出最为可信的预报结果。集合平均、第75%分位值、最大值在极大风预报中各有优劣,因此基于以上三个统计量及不同量级风速发生的频率建立了渤海极大风预报客观订正方法,试验对比分析表明,该订正方法可以使极大风预报准确率有效的提高,为大风天气过程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孟祥翼 《气象科技》2017,45(6):1049-1057
利用2000—2014年5月1日到6月10日河南省121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欧洲中心模式预报资料,对河南省干热风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了干热风天气形势分类模型,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河南省干热风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干热风天气发生主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纬向环流型3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度预报因子为前一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08:00气温、EC850hPa 24h温度预报,相对湿度预报因子为EC850hPa 24h相对湿度预报、前一日14:00相对湿度、当日08:00露点温度,风速预报因子为EC细网格过去3h10m阵风预报,建立温度、湿度和风速3要素的预报方程;利用预报方程对2014年预报时段的天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轻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2%,重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