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林保护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个主要部分。我国在这些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旨在使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5年初见成效 ,10年大见成效 ,使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 10年初见成效 ,2 0年大见成效 ,使东北内蒙古林区 ,海南、新疆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天然林禁伐不仅有利于对天然林的保护 ,而且有利于生态保护 ;从长远来看 ,天然林保护工程必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天保工程区大部分属于“老、少、边、穷”地区 ,经济比较落后 ,发展速度缓慢 ,当前人民生活依然比较困难。长期以来 ,当地农民依赖…  相似文献   

2.
<正> 《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0]111号),已确定2000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174个。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是为了确保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开好头、起好步,意义特别重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必须科技先行。建立有效的科技支撑体系是保障试点示范效果的关键,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试点示范县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鹤庆县作为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首批试点县已经实施了近5年,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为了加强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管理,应用GIS技术建立了鹤庆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PowerBuilder8.0和MapObjects2.2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实现了对县级范围内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地理信息的输入、存储、显示、查询、分析和应用,为天然林资源的信息管理、合理利用、工程规划与实施以及辅助决策等提供多方面的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保护天然林资源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地质灾害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三期工程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年总调水170×108m3,经输水隧洞穿越江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上游,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在对调水区气象气候、水文、地貌、岩性构造等环境背景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西线工程建设中将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如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再造和岸坡变形、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泥石流和严重水土流失、深埋长隧洞的高地温、高地应力岩爆、涌水及碎屑流等。针对这些灾害问题和西线工程目前现状,提出了五点指导性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配合国家林业局关于《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2000年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科技支撑实施方案》,在江泽慧院长的亲自领导下,我院于3月底拟订并提出针对174个试点示范县科技培训计划,作为我院参与西部大开发“科技兴林”的第一步实际行动。 这次“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科技支撑培训班”,是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主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已初步确定先行从长江上游的雅砻江调水40亿m3至黄河上游的洮河,经洮河至刘家峡水库后入黄河干流。本研究从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新增水资源量入手,结合新提出的黄河干流甘肃段的新型水土格局(即“弦弧”两支主要输水路线下),重点对新增水资源量的利用进行思考,并分析了新型水土格局下新增调水对黄河干流甘肃段、西北内陆区石羊河流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和宁蒙灌区等受水区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利于水资源稀缺地区输调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可为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到严重的洪旱灾害威胁。近年来,在大规模梯田建设和植被恢复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发挥了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黄河中游植被建设导致土壤干层加剧、产流产沙下降,增加了干旱风险;城市扩张也导致城市化地区孕灾环境剧变,暴雨洪水风险增加。目前针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泥沙—植被协同演变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楚,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扰动后流域水文—泥沙—植被重新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科学评估大规模梯田建设、植被恢复工程和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对洪旱灾害风险的影响,发展变化环境下黄河中游智慧化生态水文模型,预估大规模人类活动对洪旱灾害的长期后继影响,为黄河中游生态建设与水利工程协调发展有效防范化解洪旱灾害风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两湖平原农业洪害特征与减灾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湖平原是我国农业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河湖水系四通八达,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大规模围湖垦殖破坏了两湖平原自然生态环境,洪涝频繁发生,农业损失严重。两湖平原必须实施综合性的农业减灾技术措施:长江上中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持水土;两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提高湖泊分蓄洪能力;应用GPS、GIS技术预警,有效调度洪水;调整湖区农业结构,发展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9.
<正>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和政府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大局,各级政府、各项工作都必须坚定不移的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天然林保护工程作为中西部开发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核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指导思想上要切实把林业发展置于基础产业的地位,切实地在政策、投资、税收等方面将林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来办。并应将江河治理、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是黄河中游的核心地区,其土壤侵蚀之严重,侵蚀危害之大早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严重侵蚀何时开始,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在学术界至今还存在较大分歧;一是认为黄河中游的侵蚀由来已久,是一种地质过程,人类活动参与以后使侵蚀发展。另一认为黄土高原的侵蚀是由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破坏了生态平衡而引起的。这种分歧不仅涉及到对本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认识问题,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黄河中游生产方针和治理方向的确定。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侵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