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俊桦  张家生  李新平 《岩土力学》2016,37(5):1441-1450
工程中预裂爆破参数确定方法通常为经验类比法。该方法以经验公式为基础,存在理论依据较为缺乏等缺点。为此,引入岩石爆破损伤、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等理论,在考虑岩石初始损伤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预裂爆破参数计算式。基于提出的理论方法,在现场开展了预裂爆破试验。针对爆破试验,比较了采用经验类公式和提出的理论计算式得到的线装药密度,并对爆破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预裂爆破效果良好。考虑爆破损伤效应的爆破参数确定方法比经验类比法合理。最后,在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基础上,给出了实际工程中确定预裂爆破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部围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其模型辨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方式,对湖南湘煤集团牛马司矿业公司水井头煤矿-300m东大巷二煤层底板粉砂岩进行了单轴蠕变特性试验,详细探讨了轴向蠕变变形特征,蠕变速率与时间和应力水平的关系,瞬时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当应力水平低于岩石的长期强度时,粉砂岩只发生衰减蠕变,应力水平对蠕变速率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当应力水平高于岩石的长期强度时,岩石等速蠕变阶段明显.对流变试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变模型辨识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确定.根据不同应力水平下加卸载过程中岩石的蠕变特点,提出了采用改进的两原模型模拟岩石的蠕变特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西元模型既能够较好地描述低应力下的衰减蠕变,又能较精确地描述高应力下岩石的衰减蠕变和等速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3.
李文  谭卓英 《岩土力学》2016,37(Z2):381-387
传统获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参数需要钻进取样、加工制作等严格的试验步骤,需要建立一种参数易于获取且准确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基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P波模量的关系式。根据英安斑岩和页岩两种岩石的干密度、P波速度及单轴抗压强度的测试数据,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岩石基于P波模量的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并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上述预测公式与传统基于P波速度的预测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强度预测通式简单、精度高,模量容易获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获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参数需要钻进取样、加工制作等严格的试验步骤,需要建立一种参数易于获取且准确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基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P波模量的关系式。根据英安斑岩和页岩两种岩石的干密度、P波速度及单轴抗压强度的测试数据,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岩石基于P波模量的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并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上述预测公式与传统基于P波速度的预测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强度预测通式简单、精度高,模量容易获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无作物潜水蒸发经验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砂姜黑土和砂壤土2种原状土样1992-1994年的潜水蒸发实验观测数据,在分析无作物条件下潜水蒸发与各种影响因素关系、潜水蒸发系数与水面蒸发关系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以决定性系数、残差均值和方差为性能指标,对已有的潜水蒸发经验公式-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和叶水庭公式进行了非线性回归拟合优度比较,并提出了2个公式的改进形式。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经验公式进行潜水蒸发的拟合和预测,较原有公式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西原模型的变参数蠕变方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阎岩  王思敬  王恩志 《岩土力学》2010,31(10):3025-3035
岩石材料的蠕变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蠕变模型中考虑蠕变参数随应力、时间等因素而变化是解决非线性蠕变问题的方法之一。试验已经证实,应力、时间及渗流等外部条件会引起岩石某些力学参数的改变,因此,将蠕变参数视为变量符合岩石材料的本质属性。以西原蠕变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各蠕变参数与应力及时间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从蠕变试验数据中求出不同应力作用下不同时刻的各个蠕变参数,再根据参数随应力、时间的分布规律经非线性拟合得到各蠕变参数与应力及时间的表达式,进而可得到变参数的蠕变方程。蠕变参数的变化是岩石非线性特征的充分体现,从损伤力学的角度来讲,蠕变参数的变化反映了岩石内部损伤不断加剧、累积,材料特性不断劣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几种岩石强度准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祥超  孟英峰  李皋 《岩土力学》2011,32(Z1):209-216
采用常规三轴试验数据,以最小平均拟合差为评价指标定量地对比分析5种强度准则描述岩石非线性强度特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直线型Mohr-Coulomb准则不能描述岩石强度的非线性特征;抛物线型Mohr-Coulomb虽能描述岩石强度的非线性特征,但拟合误差较大,计算所得强度参数与事实不符,不宜使用;对于中低围压( )下岩石强度的非线性特征,单参数Bieniawski准则拟合精度与Hoek-Brown准则相当或稍好,拟合精度接近于指数强度准则,均优于双参数Bieniawski准则;在高围压下岩石强度非线性特征较为显著,应用单参数Bieniawski 准则或Hoek-Brown准则描述误差较大,三参数Bieniawski准则和指数强度准则拟合误差较小,可用于评价深部或特深部高应力状态下岩石的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17,(4):1082-1088
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岩体爆破开挖过程中,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和岩体开挖释放的应变能共同构成了振动的能量源。采用传统的基于单响药量的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及其改进公式预测高地应力条件下爆破开挖诱发振动峰值精度不高。通过量纲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振动峰值预测模型。结合锦屏二级深埋引水隧洞爆破试验,以上半洞实测振动数据为学习样本,训练模型;以下半洞实测振动数据为对比样本,检验模型。结果表明: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相关系数和较低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可以更好地应用于高地应力条件下爆破开挖诱发振动峰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韩冰  王芝银 《岩土力学》2008,29(10):2661-2666
基于室内岩石三轴蠕变试验资料对岩石的流变本构模型及流变参数进行辨识,是研究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试验条件和随机噪声的影响,试验数据中经常夹杂有异常值,采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其结果往往会出现较大偏差。为了克服异常值对参数辨识结果的影响,引入统计学中的稳健估计理论,通过对实测的样本资料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双二次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流变参数进行估计。对比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异常值对辨识结果的影响,在估值精度、收敛性、鲁棒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戚炜  王勇智  姜伏伟 《岩土力学》2011,32(Z2):478-483
在对比国内外各种选取岩体力学参数方法的基础上,对黄河某高拱坝坝址区主要岩层中生代二长岩和三叠系变质砂岩采用现场原位试验和数据统计方法获取岩体力学参数。用刚性圆形承压板法进行岩体变形试验,建立了岩体纵波波速与变形模量的拟合关系,用最小二乘回归法处理变形数据。用平推法直剪试验进行岩体抗剪断强度试验,用 - 点群中心法处理直剪试验数据。软弱带取样后进行室内断层泥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运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参数统计经验公式来获得各软弱带的抗剪参数。点群法求得的各抗剪指标总体上与原位试验得到的结果相一致,证明该法可用于岩体力学参数选取。  相似文献   

11.
锚杆-抗滑桩结构本身以及结构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再加上岩土体参数的变异性,对此结构系统的确定性分析会造成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之间较大的不相符。结构力学计算方法是目前锚杆-抗滑桩系统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对问题的维数不敏感的蒙特卡罗方法,进行锚杆-抗滑桩系统可靠性的数字模拟。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为锚杆-抗滑桩系统的设计方法由确定性分析向可靠性分析的过渡作了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及可靠性分析的极限位移判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隧道和地下空间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评价的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关注的难点问题。针对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问题,采用以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变形位移为判据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位移的极限状态,提出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极限位移的确定方法和大变形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极限位移的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以DGM(2,1)模型和Verhulst模型为理论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位移预测预报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及可靠性位移判别准则。其研究和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构建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的位移预测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确定边坡潜在滑面的块体理论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复杂边坡一般由多种岩性组成,且其稳定性往往受岩体结构控制,加之边坡滑面的逐步形成特点,本文提出了采用块体理论确定复杂边坡滑面位置方法,并采用Sarma极限平衡法及其它滑面形状分析了某大型边坡工程的稳定性,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的有限块体面积判断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晓辉  王俐  葛修润  卢波  周欣 《岩土力学》2006,27(9):1633-1636
水工建筑物深开挖边坡中大量出现的随机楔体,他们是由广泛分布于裂隙岩体中的结构面切割而成。首先应用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建立不连续的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搜索出临空面迹线上所有的闭合凸多变形,根据文中提出的“面积判断”法,判断块体是否为有限块体。工程实例模拟的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L) images show that most zircon crystals separated from paragneiss in the main drill hole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CCSD-MH) at Maobei, southwestern Sulu terrane, contain low-pressure mineral-bearing detrital cores, coesite-bearing mantles and quartz-bearing or mineral inclusion-free rims. SHRIMP U Pb dating on these zoned zircons yield three discrete and meaningful age groups. The detrital cores yield a large age span from 659 to 313 Ma, indicating the protolith age for the analyzed paragneiss is Paleozoic rather than Proterozoic. The coesite-bearing mantles yield a weighted mean age of 228 ± 5 Ma for the UHP event. The quartz-bearing outmost rims yield a weighted mean age of 213 ± 6 Ma for the retrogressive event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HRIMP U-Pb dating results from orthogneiss in CCSD-MH, it is suggested that both Neoproterozoic granitic protolith and Paleozoic sedimentary rocks were subducted to mantle depths in the Late Triassic. About 15 million years later, the Sulu UHP metamorphic rocks were exhumed to mid-crustal levels and overprinted by an amphibolite-facies 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 The exhumation rate deduced from the SHRIMP data and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is about 6.7 km/Ma. Such a fast exhumation suggests that the Sulu UHP paragneiss and orthogneiss returned towards the surface as a dominant part of a buoyant sliver, caused as a consequence of slab breakoff.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极软质岩石地基进行现场原位测试,以及对极软质岩石地层中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就如何根据现场原位静载试验确定极软质岩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确定了桩端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极软质岩石地基中基桩的设计方法及承载力的取定意见。  相似文献   

17.
边坡加固中预应力锚索地梁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丽  张占民  邓建辉 《岩土力学》2004,25(10):1617-1621
根据预应力锚索地梁加固边坡工程的特点,对预应力锚索地梁的不同工作阶段和受力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锚索地梁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给出了其具体计算过程。应用该方法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当锚索进入极限工作状态时对地梁进行极限状态的设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浙东晚中生代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浙江东部晚中生代分属上下岩系的8个火山-沉积岩地层的玄武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研究,并用 SHRIMP方法测定了U-Pb年龄。结果显示,下岩系玄武岩中多数锆石给出206Pb/238U年龄为 (120±1) Ma,Th/U比值为 0.65~2.44; 上岩系玄武岩中最年轻锆石的206Pb/238U 年龄为(103±2) Ma,Th/U 范围是0.57~3.03。上下岩系的形成时代的结 果与前人研究的相应地层年代一致,但也存在有明显差别。在测定过程中发现,下岩系玄武岩中锆石年龄分布相对集中, 仅有少量的古老锆石残留,表明在玄武岩形成过程中,只有少量地壳成分混染。上岩系中与玄武岩同时形成的锆石含量较少, 多数是捕获锆石,且年龄分布范围较大,几乎覆盖了华南地块所有岩浆活动时代,这表明在玄武岩形成过程中捕获了陆壳 物质,这种陆壳物质很可能是含有不同时期锆石的碎屑沉积岩/物。  相似文献   

19.
广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原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大量实际工程实例的综合分析研究,论证了近年来广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防治设计理念、治理程序、边坡监测和应急措施,认为在水及气候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工活动等方面的存在不利因素。由此,提出了由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察、稳定性综合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组成的五阶段,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路堑边坡的防治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Ansys的渗流自由面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江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5):236-240
对渗流自由面计算的单元传导矩阵调整法进行了改进。在局部坐标系下,将单元离散为一系列面元(三维为体元),根据面元或体元形心处的压力水头值来确定面元或体元的权系数,然后按加权平均确定单元的等效渗透系数,该方法既可以避免复合单元中自由面上下面积或体积的计算,面元或体元的离散密度也可以任意选择,简化了计算程序。通过预设的收敛参数来控制迭代过程,可避免相邻两次计算的渗透系数变化太大而难于收敛。以Ansys为开发平台,用APDL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扩展了Ansys的计算功能,为渗流自由面计算提供了新途径。算例表明:该方法的收敛性较好、计算精度较高,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