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4月28日,大连老虎滩动物馆隆重开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授予大连老虎滩极地动物馆为“极地科普教育基地”,并赠授牌匾。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极考察队使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已连续 7年进行大洋考察 ,圆满完成了“九五”国家极地科学考察项目。“十五”期间的南大洋海洋科学考察拟以贯彻集中一个重点海域、布设有限固定断面和站位、年年复测和逐步加强走航观测的科学战略。 2 0 0 1年 1 1月 1 5日“雪龙”号从上海启程 ,开始了第 1 8次南极考察 ,将继续进行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大洋碳循环等学科的考察。“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现已装备有较先进的海洋观测设备 :具有提升重量达 2 2 70 kg、缆长 60 0 0 m的 CTD水文绞车和提升重量达1 t、缆长 1 2 0…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9,(11):4-5
随着11月8日“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厦门成功举办,2009年“第二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落下帷幕,厦门大学选手黄荔超和上海海事大学选手刘勋分别获得“南极特别奖”和“北极特别奖”,她们将分别随我国极地科考队分赴南、北极考察。  相似文献   

4.
白熊生活在北冰洋冰山、岛屿及亚欧、北美大陆北部沿海。那里冬天非常寒冷,白雪皑皑,白熊为了隐蔽自己,以求生存,打扮成冰雪的颜色,披上白色的皮毛,因而称为“白熊”。其实这种称呼不很确切,白熊除了在冬季皮毛呈白色外,在其他季节里,皮毛呈淡黄色,这是因为北冰洋的冰块含有硅藻,呈淡黄色。白熊为了生存,适应环境,也把毛色换成淡黄色。白熊又称“北极熊”。这名字容易理解,因为白熊生活在冰雪世界的北极圈,并因此成为北极的  相似文献   

5.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世界充满了神奇奥秘与生命力的跃动。因为大海是一切生命的发源处,她除了孕育、创造出万千物种,也含藏了千奇百态的海洋生物与丰饶资源。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当人类迈入21世纪的时候,全世界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向这片蔚蓝色宝库寻找答案。为了让人类能够更亲近海洋、了解海洋,各类的大中型水族馆相继在国内出现,并引起社会的相当关注。早期水族馆主要是以私人经营为主,规模较小,而且在经营理念上主要是以娱乐和营利为主要目的。2002年4月28日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成立后,国内首次有了大型综合性水族馆的出现,它成为大连乃至全国民众重新认识海洋的重要界面,并与国际大中型水族馆的经营价值接轨,不再仅有娱乐上的目的,也开始在海洋教育,海洋动物保护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实现了国内水族馆展示内容上的三大飞跃:一是极地动物的饲养与展示,二是数码展示技术的运用,三是海洋生物的保护与研究。但是过去,国内比较缺乏大型综合海洋动物水族馆的经营管理经验,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的建设、组织营运只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并在发...  相似文献   

6.
创一流所,办一流馆周玉仙(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当今许多中外专家认为:“人类未来的希望在海洋”;“21世纪是海洋开发利用的新世纪。为迎接海洋世纪的到来,我所海洋工作者提出:“发展高新技术,攀登科学高峰,为振兴海洋事业而奋斗;团...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于2007年11月12日从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改造一新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中国海洋报》记者徐小龙作为特约记者,随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本刊将在今年的“2007—2008国际极地年”的栏目中隔月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8.
1979年12月29日笔者代表我国科学家首次正式赴南极考察,从此揭开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史上的第一页。当年还不到40岁的“小伙子”,而今不少人已经称我“董老儿”了。虽深知这是对我的尊称,但心里不是个滋味儿,人就这么老了?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这一生毕竟为我国蒸蒸日上的南极事业作出了贡献!仅仅25年,我国的南极事业从无到有,并已经成为国际南极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我为之感到自豪!说句心里话,我内心里还真的从未觉得我已经到了“廉颇老矣”的时候,虽然没有“我真的还想活上500年”的雄心壮志,但在有生之年,我会继续把精力用到极地的科学研究上去!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13,(9):62-63
这个炎炎暑期,您准备带孩子去哪里纳凉了吗?现在推荐给您一个好去处——曲江海洋极地公园。该公园是西北第一家将高科技与海洋文化相结合,展示海洋世界景观、极地旖旎风光的海洋极地文化主题公园,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0.
船舶概况。“雪龙”船是我国目前惟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和后勤物资补给、人员运输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它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CCS规范)破冰能力的北极运输补给船。我国购进后对其进行了改装,于1994年替代“极地”号考察船承担极地考察任务,成为我国第三代极地科学考察运输船舶。该船总长167m,型宽22.6m,满载排水量21250t,满载吃水9m,配有1台主机(13200kW),最大航速17.9节,设计破冰能力能在厚度为1.1m(加20cm厚的雪)的连续海冰中以1.5节的航速航行,船上原配有能容纳2架直升机的飞行平台、直升机机库和附属配套设备。国家海洋局于1994年、1995年进行了两次初步改装,加装了部分科考实验室、实验仪器、考察人员住舱以及站、船用油舱和淡水舱。最大乘员由原来的55人增加到了128人(含40名船员),拥有200m^2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气象等科学调查实验室,增添了部分科研设备,使“雪龙”船具有了一定的海洋科学调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巴西地处南大西洋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深水海洋油气技术先进,产业区域性聚集明显,受极地气候变化影响明显,在此大背景下,巴西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极地发展对其国际地位、政府治理、产业经济和社会稳定的联动影响。近年来,巴西借助部际海洋资源委员会、南极事务委员会等专业管理和决策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海洋与极地战略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旨在全面推动巴西在全球海洋与极地科技事务中的顶层部署和研究领域,尤其是费拉兹司令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成,为巴西参与南极事务奠定了基础设施和支撑。中国可在借鉴巴西海洋与极地事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深水油气开发技术的成功经验上,持续加强与巴西的深层合作,积极寻求两国在海洋与极地科技开发中的相互战略支持,建立和谐稳定的中巴双边科技创新长效合作机制,更加有利于中国海洋与极地科技创新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极地文化是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洋世纪,推进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但相较于渐入正轨的极地科考活动,我国在开展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都有待完善,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机制尚未形成。"十三五"期间,围绕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努力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极地文化体系;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资助极地公共教育事业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以及完善极地公共教育工作机制等,努力提高全民的极地观念和极地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杨一 《海洋世界》2021,(3):60-65
“老师,古代画的鱼可真好看!”“原来水手结有这么多的打法!”“这个科普馆居然还能做实验?!”“原来海洋预报信息是这样制作的!”“海洋生物体内的重金属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极地海洋生物过程中碳和其它生源物质的转换、其流程和通量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海冰对海洋生态系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了极地海洋生物产物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生源气体与极地气候的直接联系,从而阐明了极地海洋生物学过程在地极海洋生态与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首先,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斗在海洋科技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即将受到表彰的海洋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温家宝总理说,随着国力增强,海洋资源、环境,领海、近海开发管理和科研任务将愈来愈繁重。曾培炎副总理就海洋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专门给这次会议来信,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极地考察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极地考察20年来先后在极地建成“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成为我国开展极地多学科考察研究的现场基地,科学考察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在成绩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支撑,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世界各国极地考察实践证明,后勤保障在现代极地考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极地考察就是展示后勤保障能力。中国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极地考察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极地的储运能力、生存能力、环保能力、应急能力、信息能力和维护能力。已在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这个大系统中,把不同的业务领域分解为多个单元,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7,(1):6-6
《中国海洋报》消息: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将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中太平洋获取的、与新人类历史同龄的大型古砗碟贝壳化石赠送给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利用“鹦鹉螺号”潜艇曾在北极地区进行过海洋调查。随后荷兰地球物理学家威宁·曼乃兹用潜艇进行过极地重力测量。苏联海洋学家借助“北方人”号潜艇做过渔业调查。到90年代美国用USS级潜艇进行了北极区的综合海洋调查,在中北冰洋完成了5个航次的科考(SC  相似文献   

19.
紫外辐射对南极棕囊藻细胞DMSP合成和DMS释放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紫外辐射波段下,南极棕囊藻(Phaeocystis antarctica)细胞的生长率、叶绿素a、细胞内DMSP含量和DMS释放量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UV-B对南极棕囊藻细胞生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有抑制效应,UV-B还可加快DMSP分解成DMS和丙烯酸的分解速率,而UV-A对该藻细胞的DMSP合成有强烈的抑制效应。鉴于在每年春季极地海洋浮游植物繁殖期间,南极棕囊藻在南极海冰带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中占有的优势地位,以及该藻是极地海洋浮游植物中DMS的主要释放者,推测南极“臭氧空洞”所增加的紫外辐射可能会对南极海域的DMS释放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塔下的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览馆中,出现了一顶顶与众不同的企鹅小帽,帽下的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不停地环视着魅力无穷的展厅。他们就是海底世界迎来的第一批“我与海洋”冬令营营员——北京市西井中学生物小组的12名同学。我作为生物教师随队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